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2018-07-28 07:08张园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文学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语言也越来越丰富,许多专门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也层出不穷。尽管网络语言能够为人们的交流带来许多的趣味,但是也会不可避免地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本文围绕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文学

一、网络语言的构成

我们所说的网络语言,主要包括有网络词语、网络数字和网络字符等,在网络词语里面主要指的是一些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比较专业性的术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下载、登录与点击等)、经常使用的网词(比如说网虫、网迷与网友等等)、经常使用的一些别字语(比如说“斑竹”和“版主”)以及一些旧词新义(比如说将女性称为“美眉”)等等,网络语言通常都带有非常突出有特色的语言特征,例如在表音语气中的“呵呵”这个词语往往就是为了表现嘲讽的语气,而表形语气中的--O则是表现出自己的一种惊讶,除此之外,网络语言通常来说都具有新奇求异性以及口语化的这两种特点,并且网络语言自身也是比较通俗且简洁的,比如“楼上”的意思就是指的上面的那个帖子。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尽管网络语言属于众多语言形式中的一种,但是网络语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语言来说还是缺乏足够的规范性的,而且有一些网络语言甚至会对汉语言进行曲解,目前也已经引起了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必然会让汉语言使用的规范受到冲击,比如说有一些相似度极高的错别字等等。使用網络的主体主要是当代青年群体,不规范的网络语言非常容易会让青少年在汉语言表达、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这也会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在电影《从天儿降》互联网传播的过程中,就非常有可能会使青少年发生成语混淆这种情况,而其他类似“酱紫”、“你造吗”这样的一些词语就非常有可能会让青年在发音的时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

(二)积极影响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语言,如果想要得到更加长时间的发展和流传,都不得不进行持续的更新和优化,针对汉语言来说,汉语言本身的快速长久发展也必须要更加积极地加入一些当前社会上一些新颖的词汇,但是这些新颖的词汇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说在牛津词典里面,每年都会对那些最新出现的新合成词作出收录工作。如果从使用者内心的情感层面来说的话,网络语言与其他类型的语言相比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就会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一些,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能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发挥到一定的促进效果。并且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非常的丰富多样,像那些缩略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也会把那些崭新的含义赋予原来旧有的词汇里面,这样一来这些原有的词汇就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而且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汉语言文学。

(三)新时代促进汉语言文学积极发展的措施

1.对汉语言文学的规范

在新时代下,必须要对汉语言文学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积极发展。首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做出规范,这样一来能够让广大的青年群体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去了解在众多的网络语言里面蕴含的一些的精华以及一些糟粕,如此能够更好地增强青年群体的辨别能力。在网络上使用的一些网络语言并没有比较正确的语法规范,针对这一问题,青年群体就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地提高语言辨别能力,做到不仅仅要享受网络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趣味,还必须要形成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长久健康发展。

2.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青年群体能够选择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来更好地学习一些汉语言方面的文学知识,汉语言文学要想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也必须要充分地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实现现代化转变同样也必须要充分地借助来自互联网传播的强大力量,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里面,能够使用一些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听课、互联网查询等多种功能,更加全面而充分地去学习和了解我国一些传统且优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从而更加准确地去分辨目前这些网络用语与规范汉语言文学词语两种类型的语言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同和区别,从而能够让自己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当前具备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意义的综艺节目非常的繁多,例如比较著名的就有《百家讲坛》、《朗读者》等等,像这样同居的一些节目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让青年群体对汉语言文学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认识。

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和论述能够看出,在当前的时代下,互联网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带来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既有一些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会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加进一步地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健康与长远发展,能够选择对汉语言文学进行规范、努力地去增强汉语言文学学习主观能动性这一方法,在应用互联网语言的过程里面,我们在使用前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努力地去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从而为汉语言文学的健康长久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韩李楠.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普洱学院学报[J],2016(01).

[2]樊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语文建设[J],2013(23).

[3]刘梅.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07).

[4]祁郁.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信阳农林学院学报[J],2016(01).

作者简介

张园;1992年09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宿迁市沭阳县;学历:本科;工作单位:上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单位所在地方:上海市;邮编:200093研究方向:文学类。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