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体现

2018-07-28 07:08艾璐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参与性展示设计博物馆

摘 要:参与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一种极力强调个人意图的行为。将参与性设计以全新的视角引入到以自然资源、历史发展等超出历史文物范畴的专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本文通过介绍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代表性案例,从空间叙事、人的移动路线等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专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通过参与性设计对展示空间与内容进行整合和诠释,使参观者产生探索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场所记忆的可行性与展示手段,希望以此为我国专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启发性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参与性

现代博物馆的概念不仅限于历史文物这个范畴,藏品既是指历史文物,又可以指历史过程的基本陈列,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表现出来的,有些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有些给人艺术的享受,有些给人讲授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如美国的大屠杀纪念馆、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专题性博物馆。

参与性设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产品设计领域,指个体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来并直接影响设计的结果,由于个体的参加而使情境发生变化,强调设计的吸引力,参与性设计的本质在于个体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参与性展示是指通过巧妙合理地围绕展品进行空间规划,使人们的参与其中主动的进行探索,形成互动,并促进展示内容和人产生良性的变化。在参与性展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包括人的行为活动、心理需求等因素,营造一个使参观者与空间互动的环境:人的身体在信息传播和认知中扮演了基本角色。通过对近年来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参与性展示设计的表达特征:

空间叙事结构:将焦点放在人、空间结构、叙事结构之间展示设计是用空间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任何展示都是依托于空间存在的,强调博物馆建筑的空间架构以及展厅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专题性博物馆都非常敏锐的将参与性纳入到了展览中。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鸟瞰成V字形,共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结构。观众从室外阶梯下行进入序厅,再由楼梯进入2楼,这种先下再上的参观顺序,暗示着辛亥革命曲折前进的革命历程。常设展《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采用拼贴叙事的方法1,结合空间构造的拼贴叙事为展示提供了指向性的故事情节,拼接构建了五个主题(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分别对应分布于三个楼层,观众穿过各个展厅的行程是一条不断演进的过程,观众、空间结构和叙事情节共同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种空间叙事手法,强调了观众体验的重要性,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身上,为参与性展示设计提供了基础。

同样,华盛顿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以展示和实物构成的空间情境为基础,精心构建了一个“穿过展馆”的旅程。它的入口位于建筑的第三层,观众排队由电梯进入第四层,由一个名为“恐惧开始”的区域开始参观,然后再沿着路线降到第二层,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经过一艘“丹麦渔船”的模型——运送犹太人到达安全地带。设计者将历史事件中的关键转折点,通过设计语言转换到展示空间中,观众通过自身在空间中的前进,参与事件的发展。

展示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通过清晰的空间秩序,以便参观者理解展示内容。而参与性设计的重点则是如何使观众参与展示过程,设计师通过不同的空间形态与展示内容的整合,构建一个故事框架与背景。

强调移动和动作,倾向于创造互动体验,观众被邀请参与各种事情。

在进行分析之前,应对体验展示的概念进行一定的区分。体验性展示设计主要是指通过场景的营造,是观众产生心理感受,体验即情感上的体验2。参与性设计中所说的互动体验,更加强调人与装置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重在于如何使观众通过互动装置产生与展示空间的互动行为,提升自身的参与感,形成独特的场所记忆。

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讲述了一个惨痛主题的故事,人们参与其中,整座博物馆成为一个由空间和实物构成的巨大展示装置。出现在展示中的除了历史影像资料,还开放式的陈列了实物碎片——一个装着反抗者藏着地下报纸的生锈牛奶罐,一堆剪刀,厨房用品,触摸体验的力量和简单的对日常用品的强调有助于传达对大屠杀的恐怖,突然之间,历史变成了现实。观众游走在用历史事件和物品堆积出的真相中,既能清楚的知道现在发生着什么,曾经发生过什么,而又感受到这些与我们所有人存在着一种关联。

不论是商业展示还是博物馆展示,展示设计的基本职责就是要营造出可以在空间内与观众进行沟通的环境,参与性设计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侧重于室内交际的内容,观众被邀请参加各种事情。当观众应邀与展示空间发生实际互动时,他们便成了空间里表演者,任何细节的考虑都可以极大的丰富参观者的参观经历。

結语

新的博物馆展示以观众为核心,积极的创造着各种吸引人的互动学习经历。在参与性展示中,我们强调两点:一是突出参观者在展示展示空间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观众展示空间中的参与是主动的而非被动。通过对博物馆展示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参与性展示中的三个要点:人与空间叙事结构的关系、强调移动和动作。通过互动展项设计、空间氛围、整合观众在空间中的参观路线等手段,来强调参观者在展示中的重要地位,使参观者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索,以增强博物馆展示的趣味性、教育性和传播的效能。

注释

1.[英]大卫·德尼著,英国展示设计高级教程[D]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9

2.孙丹丽,从叙事到述行谈信息的传播设计[J] 包装工程 2017.12

参考文献

[1]陆晓明,郭雷,李鸣宇,营造纪念氛围 展现首义精神?——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创作构思[J] 新建筑 2011.10.1

[2][英]帕姆·洛克编著,展示设计[D]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3]吕济民著,中国博物馆史论[D]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艾璐(1991.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唐山,当前职务:研究生在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展示设计)。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参与性展示设计博物馆
博物馆
科技馆展示设计的思路与创新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基于服装橱窗静态展示设计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基于市场经济的陈列设计研究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