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关系”中人的探讨

2018-07-28 07:08师晶晶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关系经验

摘 要:狄德罗提出“美在关系”并将其中的“关系”分为真实的关系、看得见的关系、由智力的或者虚构的关系三种。这三种关系的产生都与人的存在紧密相连,本文即从人入手对“美在关系”进行探讨,以此来阐述人对美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关系;人;经验

古希腊柏拉图在《斐德若》与《大希庇阿斯》两篇著作中提出美的复杂性、认为美是难的;法国笛卡尔认为美是形式与内部结构上的秩序和统一,并将其概括为和谐、匀称、明晰、单纯、简洁、规律性等特征。各种人都对美是什么有着不同的观点,同样狄德罗也指出,在美的理论中弄清楚美的根源、本质、美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永恒的还是变化的等问题是必要的。因此在对以往关于美的学说进行审辩后、在18世界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助推下。狄德罗提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美在关系”。

狄德罗将美的关系分为三种,一种是真实的关系,一种是看得见的关系还有一种是智力的或者虚构的关系。在这三层概念中,真实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关系,这种美是一种“真实的美”。这种美是当我们孤立的看待事物时,只要能在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看到了秩序、安排、对称、关系,就可以说这个事物是美的,即只要我们看到了关系,一切事物都可以是美的。例如帕特农神庙是美的,因为它的建筑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率1:0.681,由于这种比例使得建筑表现出雄伟壮观的美;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她的体形符合人体美标准比例9:1,她的“S”蛇形曲线就像荷迦斯在《美的分析》中指出的那样灵活生动。这种“真实的美”离不开人的因素,只有与人发生关系这种美才会有意义,离开了人的因素,则无所谓美与不美。

“美在关系”也是人们主观与客观事物遇合而认识到的关系、是人们将悟性放进事物中欣赏中所得到的关系,是一种“看得见的美”。这种美依靠人的智力作为载体而存在的,崇尚经验主义哲学的狄德罗认为一切概念皆源于经验,我们通过日常经验与观察得出秩序、对称等关系,因此关系源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通过我们的认识结构而获得的抽象物,但美的状态不会因为缺乏关系而显得单调,也不会因为关系的复杂而显得累赘。关系是一种悟性活动,人们的审美分歧往往产生在人们的经验或者知识的深浅上,知识与阅历的丰富程度影响着人是否可以把握复杂事物的关系,是否有能力欣赏事物的复杂的美。即人们之所以对不同事物有的看法,不同的观赏态度,完全是由于人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关系。最真实的关系是自然关系,但人们由于利益、情欲、偏见、习俗信仰不同形成了思想的分歧,于是自然产生的关系被视而不见,而建立起一种有失公平与偏颇的关系。正如狄德罗所说“一个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察觉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有我们想象的移植到事物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察觉到的。”例如我们不能否认毕加索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人不喜欢毕加索的绘画风格,他们认为那些与小孩子的涂鸦并无两样,甚至有很多的人无法忍受其作品中的人物扭曲、构图零乱与色调压抑。但是也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毕加索的绘画中看到了对战争的控诉、对人性毁灭的批判,毕加索的绘画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按照他的方式重新组装的世界,奇特、混乱、怪异、颠覆传统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他的绘画只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才能理解其绘画的本质。只有经历过或者真正的了解过毕加索以及其所处时代的人,才会领会到毕加索通过绘画表现的内涵。

虽然美在于关系,美的来源在于关系的概念,但美并不就等于关系,狄德罗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对关系的感觉,是对事物的关系属性的认识。对关系的感觉就是美的基础,人们在不同的语言里用无数不同的字眼所指出的正是这种对关系的感觉,这些字眼都只是表明不同种类的美。因此,客观事物是关系的基础,美是对关系的感觉与对事物的关系属性的认识。如不同的雕塑,原材料不存在美丑,美丑只在于想象力放进去的关系。事物的美不是虚构的,只能是人在其中觉察到的真实的关系。而对这种真实的关系的感觉就是真实的美,对见到的关系的感觉就是见到的美。真实的美是对事物自身的关系或这说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感觉,但当人们从事物与事物之间被觉察到的关系进行比较时,获得的则是相对的美。

狄德罗对于美的认识不仅仅在于抓住事物的某个特征给美下判断,也不是将人们的美感经验抽象出来,片面的归结为人的心理作用,而是深刻的看到,美的观念来自于人的社会实践。关于艺术的起源说法层出不穷,唯物主义马克思原理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只有实践活动中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后,才开始精神生活上的追求,因此艺术来源于生活,起源于劳动,它反映一定时期的物质生活文化水平,是物质生活抽象化艺术化。由此表明艺术的起源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而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也颇具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

实践活动不仅对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推动者人们审美意识的前行。不论是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洒满红色粉末的小烁石还是现如今出土的画满吉祥图案的瓷器;无论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受伤的母牛壁画还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中的创世纪壁画,都显示出只有实践才是表现艺术的最佳手段,也表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不断增长。实践活动与审美意识的结合就产生了不同的表现符号,尽管在一些特殊的物品上人们会用相同的符号作为标记如红色十字代表医院、用sos表示求救等这样极少数的例子之外,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各自的符号文化,同一地区不同时代也存在着符号差异,这也就造成了人们运用符号来描述的审美经验各不相同。例如唐代盛行的万(卍)字纹在佛教中几乎在每一个佛像的胸前都会有这样一个纹样,它象征着菩萨的清净庄严、慈悲智慧与功德圆满;除去宗教含义万字纹也象征着美好的婚礼,到了唐代卍”字符由简到繁、由单到双,字符四端纵横伸延,互相衔接,形成“万字锦”纹样,取其“富贵不断头”的意思。但是反转之后的卍字符,却在二战期间成为纳粹的代表、成为世界人民的噩梦。除此之外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很多表现美的符号,尽管任何符号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精准的表达人们的感觉,但这些符号虽然形式不同却都表达着但是美的语言。

总之,狄德罗在美在关系中,人作为了关系界定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人的发现才有了真是的关系,因为有了人的悟性才有了看得见的关系,因为有了人类的经验与时间的结合,才有的真正的“美在关系”。

参考文献

[1]彭立勋,邱紫华.西方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薛星星.狄德罗“美在关系”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注釋

薛星星.狄德罗“美在关系”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13

作者简介

师晶晶(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安阳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关系经验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不在乎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