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

2018-07-28 07:08刘翼铭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刘翼铭

摘 要:未来建筑设计形式以多功能分布、节能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及品质的提升进行综合性融合发展。未来建筑主流将会是以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再次进行完善式融合发展,将未来建筑形式新格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以及体验化。无论是在建筑艺术视觉的思维转变,还是在多功能智能一体化的科学发展历程,或是将自然形态与建筑的自然融合,都将对人们使用和体验具有超前的意义。本文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未来建筑艺术形式;建筑设计思维;未来建筑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功能上的使用。对于实现建筑设计艺术化、绿色节能环保和智能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设计师们设计的主流思维模式及将其综合性提升至新的高度平台。社会各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因素也将会引领建筑艺术形式走向完善的体验式融合发展。未来建筑艺术形态将会为人们提升更加舒适的体验式居住、商业、医疗、办公以及旅游环境。生态环境也将会得到优质的保护和良好的改善。对于绿色建筑及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一、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1.建筑艺术形态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建筑物在设计过程对建筑形象整体艺术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形象指的是建筑物的客观形象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建筑物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对人的感染力也是不同的。不同特性的建筑对建筑形式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学校、办公、医院、商业及政府部门等公建类建筑呈现的也是比较庄严形象的艺术形式,住宅类建筑形式会给人们舒适以及归属感的居住感受。建筑物自身具备一定的建筑形态韵律,正是这些韵律造就建筑物呈现不同的形态美,一个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这些韵律关系形成的协调性和简洁性。不同的建筑形态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整个城市的艺术灵魂,为未来城市规划方向注入活力,使整个城市都具有较强的艺术形态,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都得到完善的发展和优化的品质,为了使建筑空间更能够体现出跨时代的艺术特征,当今建筑设计师突破了传统设计思维模式,改变了传统建筑艺术形式表达的方式,将一切与人接触的形态事物和交流的思维贯通模式充分融合在现代建筑艺术形式中。现代建筑的艺术形体也开始走向几何抽象艺术的表达方式中去,建筑艺术形态和几何空间结构都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建筑的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实现绿色建筑必须从材料和设计两方面进行考虑,建筑过程中必须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施工中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环保型建筑材料应该是耐久性好、不散发或很少有害物质,现代建筑工程中环保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建筑物外表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另外,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节约能源,有一些材料的生命周期很长,所以只要质量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就可以继续使用下去,在建筑工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实现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真正认知和正确的利用。

另一方面,节能设计应该和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在绿色设计中,应该最大限度的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建筑物不要朝向主风向,尽量减少建筑的负荷,在建筑物中要保证南北通透,两面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使用,减少空气中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对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质量,这也是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

3.智能化建筑

建筑智能化也是未来建筑趋势的重要方向,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利用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有效结合起来。建筑智能化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较大程度的认知,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活更改品质的追求。实现建筑智能化,就必须依据科学技术不断对建筑不同形式特征进行充分研究,提高建筑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性能,使建筑形式能够满足当今人们所希望的需求,为建筑智能化提供充分的保障。为居住者带来舒适、健康的居住感受。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建筑使用功能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建筑智能化也会慢慢为人们普及并得到推广,推动人类建筑史的发展和进步。

二、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相融合的具体措施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现代建筑设计者们基本理念及思维模式的拓展,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个理念必然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设计思维模式上,我们应当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还应体现出这一理念的重要性,设计者们在设计的同时,也应当本着建筑为普罗大众所使用的设计原则,设计出真真正正人们所需要的温馨舒适的居住、办公等建筑形式。

2.“以自然为根本”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界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以自然为根本”的生态设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逻辑思维模式。自然界中的风、光、水、雾、山、石、海等自然环境,充分与建筑自然形成互相依存,让建筑与悬崖、海底、森林、沙漠、雪地等一切地形气候的相融合,形成良好的自然融合发展理念,能够在建筑艺术当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各个国家建筑设计师都在对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建筑艺术形式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避免减少对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和山石水体等生态方面的破坏,还给我们及周边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环境。将生态环保和地方特色完美相结合。展现出我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馈赠。真正实现习近平主席口中所说的“金山银山都不如青山绿水”的口号。

3.建筑的舒适性

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建筑舒适性主要分为功能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说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功能分配的原则基础上,使得各个功能空间有着合理有效的安排,使得功能分区总体设计达到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以及美观性能,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合理优化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者来说,秉持着传统设计思路为基础,大胆开拓设计理念,多方面分析思考建筑的合理性。以求能达到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带来有效的措施。

4.建筑的适应性

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种方面。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形式,在中华大地上汇聚出了多样性的特色建筑形式。大体分为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六种传统建筑形式。其具代表中国传统风格皖派以青瓦白墙彰显特有风格。苏派江南园林布局古朴意味体现出清淡、古典、优雅及朴素韵味。京派典型传统四合院宁静浓厚的生活气息及皇家宫殿特有建筑形式的问鼎之作,给人以皇族帝王威严之感。以及晋派陕北窑洞建筑形式,反应了陕北人们的浓厚文化蕴含及古老而神秘的风土民情。可变性是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提升,使我们对于设计空间的思维能力灵活可变得以实现,让我们在固有传统意识形态基础的支持下拓展我们的运用能力,使我们在现在的建筑形式上做出很大的改变。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社会对于自然生态意识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升,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使得建筑设计工作更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现状飞速的发展,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所以在未来如何带动建筑业的向前融合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严谨瑜.浅析现代建筑中的住宅設计[J].北方建材,2014.

[2]李少峰.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作者单位:赤峰宏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设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