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尔斯泰主义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的体现

2018-07-28 07:08李洁肖晓芳宋秋泓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复活

李洁 肖晓芳 宋秋泓

摘 要: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自传性主人公发展的顶峰,是托尔斯泰思想的主要成果的充分体现。本文主要从托尔斯泰主义思想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的体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尔斯泰主义;《复活》;聂赫留朵夫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经过紧张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地与贵族阶级决裂,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托尔斯泰主义” 的思想在此时发展到了顶峰——建立在宗教道德基础上的为上帝,为灵魂而活着,爱一切人,“勿以暴力抗恶”,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摆脱罪恶,使人类达到“最后的幸福”。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晚年思想的结晶,聂赫留朵夫身上体现出的托尔斯泰的思想最多的便是托尔斯泰主义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下面将对聂赫留朵夫身上体现的这两种思想进行分析。

《复活》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彻底的转变彻底与贵族阶级决裂,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是托尔斯泰晚年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晶,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本文主要从托尔斯泰主义集中讨论《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所体现出的托尔斯泰的思想。

一、道德的自我完善——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

年少的聂赫留朵夫个纯洁、热情、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他和卡秋莎的关系也是纯洁而愉快的。他们在一次玩“捉人”游戏的时候,聂赫留朵夫吻了卡秋莎。两人的关系从不相识、不留意到相互爱慕。那时在聂赫留朵夫的眼中只要有卡秋莎的出现,就会觉得似乎一切都被阳光所照亮,一切烦恼都变得更有趣、更悦目、更有意义,生活也变得更快活,这时候他认为精神上的我才是真正的我。但由于聂赫留朵夫参军后被军队的不良风气所同化而日渐堕落,诱奸了卡秋莎,使卡秋莎也慢慢走向了堕落。

因此,当他在法庭上与卡秋莎·卡秋莎不期而遇时,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极为震惊,他害怕卡秋莎说出他是她造成悲剧的真正罪人,所以极力躲避卡秋莎的视线,害怕她看见自己。但同时这次意外的相遇又使他回忆起那段单纯明朗的少年时光,他回忆起他们之间曾有过的纯洁爱情。由于他的良心没有完全泯灭,他想起了他的罪孽,想起了诱奸她并扔给她一百卢布的可耻行径。如今面对着卡秋莎的犯罪聂赫留朵夫受到巨大刺激,激发了他潜意识里隐藏着的对人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要求。所以,他为卡秋莎案件奔波,并打算与她结婚,他的精神开始“复活”,开始忏悔。但最开始他对自己的良心发现非常得意,非常欣赏自己的忏悔,而这种忏悔也只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直到卡秋莎气愤地揭露他的“自我牺牲”不过是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表现一一“你想用我来拯救你自己”、“你今世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之后,他才开始真正认识到自己罪恶的深重:由于他的无耻行径使卡秋莎开始一步步堕入罪恶的深渊。卡秋莎对他的揭露和谴责使他开始反省,进而否定了自己十年来的堕落生活。在一步步忏悔中他退掉了原来的大住宅,搬到一家旅馆去住,不再到柯察金家去见柯察金娜,并了结了与某县首席贵族夫人的私通关系,在一次次思想的激烈斗争中,也深刻认识到贵族阶级以及官僚阶级的腐败并放弃自己的土地财产和与贵族划开界限,这是一种对过去堕落生活的自我悔恨和自我谴责在行动上的表现,是他道德的自我完善的体现,也是他人性复活的表现。

二、“勿以暴力抗恶”的不抵抗主义——接受五条戒律

聂赫留朵夫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法律和监狱制度,他发现这种暴力机构非但不能制止犯罪,反而在助长犯罪,“监狱摧残人的道德、自尊心和羞耻心,制造任何其他条件下都不可能造成的登峰造极的腐化和恶习,然后再把这种登峰造极的腐化和恶习按最广泛的规模传布到全体人民中间去。”由于他自幼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从《圣经》的点出发,从研究沙皇法律监狱制度的恶果开始,进而否定了一切形式的法律、监狱制度的合理性。他又认真研究了沙皇国家机器,发现“各种暴力、残酷行为、兽行,在对政府有利的时候,非但不会遭到禁止,反而得到政府的批准”。他认识到整个官僚机构和全部国家机器都是暴力机关,进而否定了一切形式的国家机器的合理性。因为他不是个阶级论者,所以他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不到战胜邪恶的社会力量;又因为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只能在福音书书中接受五条戒律并得出“勿以暴力抗恶”这一结论。可以说聂赫留朵夫接受“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是完全出于对现实生活中暴力泛滥、司法养恶的愤怒、无奈和批判。

聂赫留朵夫所体现的这两种思想,就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体现,聂赫留朵夫认为假如地主们致力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他们就会把土地分给农民;假如官僚们也致力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他们就会不再做官而恢复他们善良的人性;假如人们都宽恕仇人并帮助他们,暴力就会消失;假如人们都放弃虚伪、荒淫的生活,而去过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那么一切形式的国家机器、暴力机构就都失去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他认为“只要人们执行《圣经》中的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会得到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而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但这种思想太过于空想主义,不符合当时俄国的现实。

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集中反映了托爾斯泰的很多思想,有锋利冷峻的批判,有积极向善可取,也有不抵抗主义对社会的空想局限。在小说结尾,聂赫留朵夫希望从福音书找到解决的方法,希望通过福音书里的教义教导人们向善,企图以此感动所有的人,使统治者也向善,达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可是,这种改良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聂赫留朵夫最终也没有真正找到出路。即是托尔斯泰没有在现实中找到俄国现实的出路,虽然托尔斯泰没有通过这个形象找到社会的真正出路,但他为普通民众服务的思想以及其忏悔过程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为我们塑造出来的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值得我们仔细深思的。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托尔斯泰.复活.李辉凡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2.

[2] 尹炎,张淑文.从贵族地主到宗法制农民——托尔斯泰思想历程浅析[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19-21.

[3] 杨红星.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的较量——浅论《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02):104-105.

[4] 李晓娟,卢振飞.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世界观在《复活》中的映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05):45-48.

[5] 李敬敏.聂赫留朵夫:在探索和真诚忏悔中“复活”——托尔斯泰《复活》研究之一[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2):50-55.

[6] 李满.聂赫留朵夫和托尔斯泰主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984(02):66-71.

[7] 钱艳艳.托尔斯泰思想与创作的集大成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复活
巨人复活传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巨人复活传
巨人复活传
巨人复活转
小熊当当找复活蛋
复活的苍蝇
Dacing with a nightmare
感恩节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