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探究

2018-07-28 07:08武静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教学

武静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在当今这样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独树一帜,盛开奇葩,就在于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了西洋歌唱艺术的财富,适应了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为此,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的历史,客观的回顾来谈民族声乐的基本文化内涵和教学。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教学

引言

我国的民族声乐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包含各族人民创造的、能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的多种演唱形式和声乐艺术品种,积累了浩瀚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术,形成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和风格,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特有的美学意义,来丰富着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

一、民族声乐合唱概述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劳动人在生活、宗教、教育等活动中产生的,各族人民流传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之一。广义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有戏曲、曲艺和民歌演唱,也包含新民歌、新歌剧和西洋唱法民主啊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指民歌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过去人们对民族声乐唱法的理解过于狭隘,如今已向更加宽泛的方向转变。我国民族声乐合唱艺术起步较晚,1933年黄自先生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早起大型合唱代表作之一。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合唱代表作,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建立了很对专业合唱团体,民间合唱团体也十分活跃。1958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幸福河大合唱》获得了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一等奖。1965年问世的大型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新颖的形式、鲜明的主体获得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学和民间艺术团是民族声乐合唱的摇篮,现代学校音乐生活中,民族声乐合唱成为一种活跃、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音乐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人和文化的结合,音乐的理论和探究是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中国民族声乐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心灵的诉说。人们通过声乐来表达对对命运苦难的呐喊、对挣脱枷锁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信仰的信奉与尊重,给不同语言、性格、民族的沟通搭接了一道桥梁。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演唱技巧,赢得了无数中国民族儿女的倾心,在中华民众的精神世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民族声乐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以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和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做滋养,延续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文化死亡和重生的过程。中国民族声乐在社会的不断变革、历史、人文、价值观不断推进中一直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在西方声乐艺术不断冲击过程中,在表现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与改观。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升华和机遇,经过不断的传承、转变,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再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载体和力量。

二、民族声乐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學观念陈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民族声乐合唱教学出现了新的方式和理念。从19世纪30年代中国早期声乐合唱到80年代“中西结合”,中国民族声乐合唱教学在近50年处于探索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立了学院派教学体系,时至今日,声乐合唱教学制度已日趋成熟。但鉴于种种因素,声乐合唱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不论是音乐学院还是各大艺术团的群众教学,民族声乐合唱教学一个有一个误区——技术至上论。这种论调培养的结果是技巧越来越强,但缺乏个性,使得合唱风格单调乏味。

2.2美声唱法为科学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单一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以欧洲美声唱法的声乐对我世界各大音乐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音乐院校和艺术团一直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发展方向来看,主要围绕“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科学的发声方法”的风格来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声乐没有清晰地区分“民族”和“美声”的界限,国内音乐界一直采用美声唱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单一,学员缺乏个性化的发展,对民族声乐合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3学习思想包袱大,积极性差

很多群众在学习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情感包袱,演唱时情绪波动大,易出现自满、浮躁的情况,还有些学员不能全身心投入歌唱事业等问题,演唱时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不到位等。合唱是多人共同协作,对身体协调和精神注意力要求较高,特别是难度大的作品,教员要引导学员放下思想包袱,提高积极性,通过反复练习和交流来解决出现的难点。

三、加强和改进民族声乐合唱教学的对策

3.1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中国近代的发展快速迈过了农业化和工业化,正在朝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声乐合唱教学观念上一定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群众教学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多借鉴学院教学、西方美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优秀的训练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提取和验证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开拓演唱思路,快速充实民族声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另外,许多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具备渊博的学识及丰富的音乐文化修养,教员要虚心学习与交流,合理选择教材与作品,在合唱技巧和舞台表演方面给予学员正确的指导。

3.2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要改变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教员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探索。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民间艺术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主要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员能系统的学习声乐知识,缺点是不能集百家之长,思维容易局限性大。教员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员个人特点,为他们制定个人风格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挖掘学员的音乐潜质,为学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比如,教员可以邀请民间优秀声乐演员对学员进行声乐知识授课,或聘请民间声乐演员作为兼职教员,以开发教学的多样性;可以组织学员去优秀的音乐学院听课与交流,促进双方知识性、实践性的融合。在演唱内容方面,教员多安排传统合唱曲目,如古代民俗、少数民族经典、传统经典合唱等。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员要不断的向前辈和同行学习,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取和验证新型教学方法。教员在启发学员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大胆尝试和突破自我,对于确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加以推广应用,取长补短,持续改善,不断开拓学员的演唱思路,达到教学相长。

3.3循序渐进,保持教学的连贯性

民族声乐合唱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保证学员有传统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促使学员充分领略相关作品的情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标准,能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文化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确保学员学习的连贯性,在思想志存高远,在行动上脚踏实地。民族声乐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基础、懂培养、扬个性、勤训练才能达到清晰的语言、优美的歌声、真挚的情感。

3.4轻装上台,提高学员积极性

教员在民族声乐合唱教学过程中,要从简单的声区开始,切忌刚开始难度过大,打消学员的积极性。用形象简洁的方式将复杂繁琐的发生要领传授给学员,然后难度逐步加大,使学员熟练掌握乐声知识。随着学习知识的积累和内容的复杂程度增加,很多学员的思想负担加重。作为教员,要不断帮助学员调整心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握合唱时的感觉,从而突破学员遇到的“瓶颈”。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对个别接受慢的学员进行有针对的训练。民族声乐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到繁,再由难到易,轻装上证,放下思想包袱,跟随教员正确的指导,不断练习和交流,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结语

民族声乐合唱教学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教员要用发展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培养出基础扎实且具备灵活创新精神的学员是我们声乐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周奇.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杨白雪.汤雪耕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教学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艺术教学
纸的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