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研究

2018-07-28 07:08杨翠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关于名校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探讨外显和内隐态度的特点。方法:采用《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态度调查》,对4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IAT对45名大学生采用2(价值观:名校核心价值观、非名校核心价值观)×3(情感:积极、消极、中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结果: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对名校价值观持有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相关不显著。结论:大学生对名校价值观持有认同的外显态度,但是在内隐态度上仍存在问题。

关键词:名校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外显态度;内隐态度

关于“名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用的定义。本文对名校的界定为:一是拥有高知名度;二是优质的综合办学水平[1];三是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四是拥有悠久、创新的学校文化模式;五是能持续培养出优秀、高素质的学生[2]。本文选用985院校作为名校进行研究。

当今高校教育系统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综合名校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以及纵观以往的研究存在三个不足之处,第一,目前还没有涉及名校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第二,对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研究较多,但却较少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三,关于名校的实验几乎没有成果。基于以上三点不足,本文探討不同民族,性别,专业,身份,年级的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是否分离?

1.研究方法

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取样方式,被试涉及多个专业,发放问卷450份,按1:1:1的比例抽取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各150名,然后再各年级按1:1:1的比例抽取文科、理科、工科各50名即各年级抽取文科、理科、工科各50名。回收问卷426份,回收率为94.7%,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内隐联想实验对大学生的内隐态度进行调查,按照方便抽样原理,从在校本科生中抽取45人参加。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剔除错误率超过20%和因多种原因记录错误的被试数据(2人),统计剩余43名被试的数据。

研究采用《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态度调查》问卷,初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信度为0.813,本问卷共包括45个题目,正向计分32个题目,反向计分13个,量表总分分数分布的范围是45到225分,分数越高,说明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越认同,反之,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越不认同。

本文用E-Prime2.0编制的内隐联想测验进行实验。采用2(价值观词汇: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非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3(情感词汇:积极词汇、消极词汇、中性词汇)的二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选用积极词汇有聪明 成功 幸会 忠诚等12个,消极词汇有愚蠢 失败 卑鄙 痛苦等12个和中性词汇有科学 结果 帮手 老少等12个。名校核心价值观主要有爱国进步 科学民主 求是创新 实事求是等12个,非名校核心价值观有望闻问切 救死扶伤 克己奉公 大公无私等12个。

本文采用E-Prime2.0编制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共包括3个实验,每个实验均包括24个练习测验和51个正式实验。练习阶段的不对被试的反应时计分,在正式实验阶段会对被试的反应时进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被试高度集中注意力。在练习阶段每个词汇呈现时间为2000ms,如果被试没有及时反应,它将会做出“没有反应”的反馈,并接着呈现下个词汇,而在正式实验中,为避免2000ms 被试来不及反应的情况,就将每个词汇呈现时间设为5000ms。如果实验中被试用时超过5000ms,被试还没有做出反应,那被试对这个词汇的反应时间将为0。在处理数据时要剔除错误率为20%。

实验一包括24个练习实验和51个正式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在实验中看到呈现的是“名校核心价值观+积极词汇”就按下“D”键,呈现“消极词汇”按下“L”键。为了预防形成反应偏差,词汇呈现的顺序是随机,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均不以相等的频率呈现,而是以10:10:7的比率呈现。

实验二也包括24个练习实验和51个正式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在实验中看到呈现的是“积极词汇”就按下“D”键,呈现“非名校核心价值观+消极词汇”按下“L”键。为了预防形成反应偏差,词汇呈现的顺序是随机,非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均不以相等的频率呈现,而是以10:7:10的比率呈现。

实验三要求被试在实验中看到呈现的是“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消极词汇”就按下“D”键,呈现“中性词汇”按下“L”键。为了预防形成反应偏差,词汇呈现的顺序是随机,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消极词和中性词汇均不以相等的频率呈现,而是以10:10:7的比率呈现。

本文将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和积极词汇的联合反应视为相容反应,将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和消极词汇的联合反应视为不相容反应。被试的不相容反应时(Probe9.RT1)减去相容反应时(Probe2.RT1)就得到被试在内隐态度上的IAT效应值。如果IAT值为正值,则说明被试在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内隐态度上,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认同的态度;如果IAT值为负值,则说明被试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认同态度。同时如果IAT值越大,说明被试对名校核心价值观不认同越强烈,如果IAT值越小,被试对名校核心价值观越持有认同态度。

2.结果

用SPSS16.0对354名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得分进行分析。从总分的均值来看,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认同的态度(M±SD:164.32±14.88)。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的人数较多,而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中性态度的人数仅次于认同态度的人数,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认同态度的人数几乎没有。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同程度的态度在各分量表上的频数分布情况,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在认知分量表上持有认同态度,而在情感和行为倾向问卷中持有中性态度。

针对男女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发现女生的测验总分平均值高于男生的测验总分平均值(M女=165.92>M男=163.31),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t=-1.608,p>0.05),从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看男生得分比较集中(SD=14.36)。

对民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汉族的测验总分平均值略高于少数民族的测验总分平均值(M汉=164.83>M少数民族=164.07),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t=0.472,p>0.05),但是从两组数据的标准差来看汉族得分比较集中(SD=14.44)。

对所有被试的得分在年级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大一的测验总分平均值高于大二和大三的测验总分平均值,但是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F=5.512,p<0.01),从三组数据的标准差来看大一得分比较集中(SD=13.08)。

从文理科上,发现文科的测验总分平均值高于理科和工科的测验总分平均值,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F=0.949,p>0.05),但是从三组数据的标准差来看文科得分比较集中(SD=13.48)。

联合词汇的总反应时的平均值要高于单一词汇的反应时的平均值,并且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和积极词汇的联合总反应时的平均值要高于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和消极词汇的联合总反应时的平均值即相容反应时要高于不相容反應时。并且非名校核心价值观词汇和积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总反应时较为集中。

对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总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名校核心价值观和积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总反应时的平均值高于名校核心价值观和消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总反应时的平均值,并且差异显著(t=2.090,P<0.05),从总反应时的平均值的标准差来看,名校核心价值观和消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总反应时较为集中。

名校核心价值观和积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平均反应时的平均值高于名校核心价值观和消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平均反应时的平均值,并且差异显著(t=2.090,P<0.05),从平均反应时的平均值的标准差来看,名校核心价值观和消极词汇的联合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较为集中。

根据内隐实验的计分结果,名校核心价值观和消极词汇的联合反应时减去名校核心价值观和积极词汇的联合反应时就得到IAT效应值。如果IAT效应值为负值,则说明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认同的态度;如果IAT效应值为正值,则说明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认同的态度。由表18可知,IAT效应值为负(M=-73.77,SD=-23),说明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持有不认同态度。

根据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内隐态度的相关为-0.248,且相关不显著,可知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相关较弱。

3.讨论

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认同的外显态度。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全社会都在弘扬核心价值观,总会对它有一点的赞许性;其次我国的“985”工程重点大学政策在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校教育的趋同化,校园里满是名校的文化和价值观;最后,现在名校和普通高校合作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故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名校。综合上面几个原因,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认同的外显态度是有依据的。

发现女生的测验总分平均值高于男生的测验总分平均值,男女不同性别间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出现这样的结果:一般女性的情感表达是属于外显,男生地内隐的,所以在外显态度上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也是正常的。发现汉族的测验总分平均值略高于少数民族,但是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差异越来越小。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原因可能是,大三学生好多都准备考研,实现名校梦,在准备期间会对名校的师资力量、校园文化模式、校园建设、在社会中的地位等去进行细致的了解,对名校的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会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多一些,认识更加深刻。

实验中IAT值为负值,说明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认同的内隐态度。对某一事物的内隐态度,是人们难以意识和控制的,同时也是能真实反映我们队某一事物的认知,从实验结果来讲,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认同的态度,这是需要各大名校本身和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反思的地方。

5.结论

5.1 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认同的态度。

5.2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在年级上达到差异显著。

5.3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持有不认同的内隐态度。

5.4大学生对名校核心价值观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相关很弱,且不显著。

参考文献

[1]潘帆,《“名校效应”真的存在?-基于厦门人才网招聘数据研究》,[学位论文],福建,厦门大学,2014年,第4~6页

[2]史根林,《名校论-学校文化视阈内名校的生成与发展》,[学位论文],江苏,苏州大学,2013年,第23~44页

[3]桂榆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学位论文],云南,云南大学,2015年,第8~13页

[4]刘祯祯,《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的调查与分析》,[学位论文],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第23~34页

[5]余林、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86~93页

[6]刘俊升 桑标,《内隐-外显态度的关系及其行为预测性》,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59~66页

[7]梁宁建,吴明证,《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载《心理科学》,2003年,第2期,第208~211页

[8]王烨,《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第14~22页

作者简介

杨翠(1993.12-)女,汉族,籍贯:云南保山,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