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8-07-28 07:08范婷婷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大学生

范婷婷

摘 要: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进行好时间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华北电力大学200名学生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研,利用SPSS、excel软件计算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参考现有文献提出相应的建议意见,以期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时间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分析

1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1.1 时间管理倾向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該量表共44个项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其中时间价值感量表由10个项目构成,分为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两个维度;时间监控观量表由24个项目构成,分为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五个维度;时间效能感量表由10个项目构成,分为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两个维度。该量表采用的是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符合”至“完全部符合”分别评定为5-1分。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设计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根据性别、年级和专业,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200个样本发放问卷。利用excel、SPSS软件分析调查结果,结合现有参考文献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收回问卷共计199份,其中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192份,问卷回收率为99.5%,问卷有效率为96%。有效问卷基本情况统计如表2-1所示:

2总体情况

调查运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取得需要的数据,参考黄希庭等提出的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对所的调查结果通过计算分析,从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总体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3-1所示:

通过表中平均数的分值可以看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都大概处在平均数水平左右,说明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目前的时间管理水平一般,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具体来看,所得数据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各因子上也都居于平均数的位置,各个因子基本均为平均水平,提高的空间还较大。其中时间监控观的平均值是三个维度中最低的,这一结论也与其他文献中调查结果相似,说明大学生普遍存在时间监控观较低的问题。

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分析

3.1 时间价值感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普遍来说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很强,能认识到时间是有限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大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少数学生缺乏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在调查中,个人取向的总体平均值(M=3.261)低于社会取向的总体平均值(M=3.515),说明大学生自身对于时间价值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

3.2 时间监控观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主要通过设置目标、计划与安排、优先级、结果反馈和时间分配五个维度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主观评估来进行整体的评价。本次调查中,时间监控观是平均值最低的一个维度,说明学生普遍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设置目标上,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有设置目标,但是不够明确。大学生还缺乏认识时间对于实施和达成目标的重要性,缺乏相关行动。同时也能看出学校在人生长远目标设立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计划安排上,调查结果显示计划是众多因子中均分最低的一项(M=2.980),这一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在之前的调查中也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在时间安排上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是较为随意,短期时间安排不合理,自我控制力较弱,常常使既定目标不能按时完成。在时间分配上,结果也不是很乐观。对于大学生活的时间分配,学习往往并不是同学们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同学认为进入大学应该多结识朋友了解社会,在学习上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当学习与其他活动有冲突时,很多同学都错误的选择了参加活动,这样在的问题出现值得引起注意。要从深层次、多方面发现问题的原因,需要加强大学生在时间分配方面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在优先级上,很多同学不会进行事件任务的分类,分不清大学生活中各种事情的轻重缓急,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相关概念,导致任务堆积在一起但无从下手解决,因此延误了任务的完成。在结果反馈上,只有少部分同学会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过程进行归纳总结问题,表现出学生对于自己时间管理结果的反思与总结不够。形成良好的结果反馈习惯,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时间管理。

3.3 时间效能感

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中,学生们的“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低于“时间管理效能”,总体平均值较其他因子高。在高中阶段,由于课程和学业的多重压力,同学们都有较高的时间效能感,但是进入大学,随着课程的减少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出现了退步,这一点应当引起大学生自身和教育者的深刻思考。

4 建议对策

结合现有研究及我校经验,高校首先应当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帮助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大学与人生的发展目标,进而合理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专业辅导。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等国外现有的先进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与中国大学的特点,自主创建出符合我国大学生需要的专业辅导系统。最后,因为在年级上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有较大的差距,高校对于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方法态度。

作为学生来说,首先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只有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根据既定的目标来制定计划,合理规划时间。第二要合理规划时间。在规划每天的时间时,要正确评价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制定合理的、较为清晰的阶段性规划,从而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第三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我控制力。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徐婷.贵州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研究[J].时代教育,2014,23:43+46.

[2]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4:309-310.

[3]肖亚波.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调查研究[J].河南科技,2013,16:247+250

[4]张利.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2:115.

[5]张岳.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策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01:86-87.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督对成绩的影响分析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