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2018-07-28 07:08施涛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施涛

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定义

志愿者的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

二、志愿服务发展进程和整体情况

2016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由“八部委”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志愿服务条例》,这些都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新阶段。

2018年3月25日,在京召开的中华志愿者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公布,我国的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过8500万人,志愿服务团队56.8万个,志愿服务项目已超过1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近9亿小时,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提出殷切希望,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借机壮大志愿者组织、拓展志愿服务事业,推进志愿服务事业进入新的时代。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2018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大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这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我将以更大的奉献精神,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18年4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着力强化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着力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努力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新的贡献。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项目

(一)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该行动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青年志愿者小组(或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关系,进行结对服务。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工作。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当地就业创业。西部计划按照服务内容分为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7个专项。

(三)阳光行动项目,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残疾青少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价值理念,着力形成扶残助残、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开展助残“阳光行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举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和专场招聘会、开展康复技术指导进社区活动、开展文化艺术下基层活动、组织爱心捐赠活动。

(四)援外青年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援外青年志愿者主要被派往对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从事为期半年至2年的汉语教学、体育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农业技术、土木工程、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综合培训、社会发展等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服务。

(五)暖冬行动,“暖冬行动”以“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为统一主题,面向春运旅客的普遍需求和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群体,依托火车站、机场、道路客运站、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主要围绕引导咨询、秩序维护、重点帮扶、便民利民、应急救援等五个方面开展服务。

(六)节水护水行动,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等地,广泛开展水利公益宣传服务、人人节水行动、河湖环境清理保护等节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水利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可结合实际创新服务内容,深入开展水安全知识普及、节水护水宣讲、水生态修复实践、水环境社会调查等活动。

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志愿服务项目同质化严重、项目种类单一

经过了长时间积淀,团中央创建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高校在共青团带领下积极参与各个项目活动,给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平台的机会,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只是停留在指定的项目中,只是服务地点和具体项目名称稍有差异,同质化非常严重。例如敬老活动方面,全国各地高校学生们到敬老院去和老人聊天,无非是不同的敬老院,而且赶上比较集中的月份敬老院的老人们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活动内容千篇一律已经成为了负担,这种献爱心的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和管理人员的造成了困扰。

(二)志愿者价值取向功利化、服务动机不纯

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精神领会层面不尽相同,很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只有一个浅显的概念,不知道志愿服务的深层含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从众心理才参加志愿服务,或者是为了获得学校要求的学分、社会实践、评奖评优而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志愿者带着这种功利心态参加志愿服务无法体会到志愿者服务的初衷和为社会贡献的精神,也无法体会到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结果就是为了完成志愿服务而参加志愿活动,往往也是活动一结束直接退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活动成为了一种作秀,对整体志愿服务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三)志愿者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人员流动频繁

在校大学生有热情,愿意参加到公益事业,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理,但是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没有经过正规的社会志愿者培训和教育,从小到大成长在父母的掌心、校园的象牙塔里,被社会誉为 “书呆子”,更有学生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足,无法胜任志愿者服务工作,这种能力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群体面对志愿服务也是有心参与志愿工作,无力从事志愿服务。此外,由于高校学生高年级学业压力较大,往往大一、大二阶段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大三、大四就少见参与活动,志愿服务群体基本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参与率底、活跃度差,导致志愿者服务团队流动性很大,很多低年级学生积累了经验成为骨干缺又退出队伍,造成志愿活动质量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

高校和社会应该健全宣传机制,塑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加大志愿者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乐于奉献的观念,倡导投身基层的社会新风尚。做好实践育人工程,引导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青年人,通过基层实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升华志愿情怀。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树立志愿者典型人物,肯定志愿者们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勉励越来越多的大學生以志愿者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鼓励学生们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学生们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