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语法思想的对比

2018-07-28 07:08杨敏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词类比较语法

杨敏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陈承泽《国文法草创》、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和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四本书的语法思想,对早期语法的面貌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词类;语法;比较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和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四本语法书,是在《马氏文通》之后相继出版,语法观点和思想有继承的部分,也有创新的部分。对于我国语法在整体框架上的构建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语法。这四本语法说书大体上呈现了早期语法的面貌,对于这四本语法书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对早期的语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一、四本语法书的语法呈现

(一)陈承泽《国文法草创》

《国文法草创》1982年于商务印书馆出版。首先作者就提出研究国文法要注意的三个重点,随之作者提出了国文法上待解决的四个悬案,关于字类系统、字类界划、本用活用以及引申顺序。接着,作者通过区分字与词、虚字与实字等,划分词类,共把词类分为8类,书中对每一词类进行简单地划分,并辅以理论的解释和例证。最后是关于活用问题的讲述,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陈承泽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具有开创之功。

(二)《国文法之研究》

《国文法之研究》1983年于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没有从词类的角度加以展开,而是从文法的角度进行讲述,本书共分为两章。第一章是文法的研究法,分别是历史的研究、比较的研究和普通的研究。第二章是名学的现象与文法的现象,首先是名学的现象,用“相词、体词、加词、主词、表词”等等诸如此类的术语,其次是文法的现象,从字到字群到句再到句的种类和句义与声音的关系,是纵向式顺序连接。

(三)《高等国文法》

《高等国文法》1984年于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共有十个章节,从词类的角度出发,分别列出: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九类。书中在各大类之下详细列所属此类的字以及字的用法,并辅以大量的例证分析。

(四)《新著国语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1992年于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全书例证和语法理论均以白话文为例,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除绪论之外,主要包括包括了词类的区分和定义、单句的成分和图解、实体词的在句中的位置、词类的详述以及一些复句的解释和语气。书中的重头是在词类细目的部分。

二、四本语法书的比较

(一)相同

词类的划分中,实词和虚词都是以“体、相、用”为基础进行划分。

《新著国语文法》和《高等国文法》中代名词、形容词的分类是一样的,都分为四类,虽然名称不同,但所述的是同一类词。

(二)相异

1.研究对象不同

《国文法草创》、《国文法之研究》 和《高等国文法》以文言的研究,《新著国语文法》以白话为研究对象。前三本更像是古代汉语语法书,而《新著国语文法》则是现代汉语语法书。

2.研究方向不同

《国文法草创》主要讲了词类的问题以及活用的提出。《国文法之研究》更偏重于文法的本书,一个句子如果说,怎么组织,有什么规则?《高等国文法》详细的见讲述了各个词类的种类以及用法。《新著国语文法》主要提出了“句本位”的文法依据,同时书中对于整个语法体系有一个大致的呈现,涵盖的范围比其他三本书更广。

3.词类方面的不同

《国文法草创》把代名词列入名词之类。而《国文法之研究》、《高等国文法》以及《新著国语文法》把名词和代名词分开,分别归为实词的两个大类。

《国文法之研究》提到了“量词”。《新著国语文法》中也讲到了“量词的特殊用法,并在名词之下列量词”。其他两本书中并没有涉及相关的知识。

《国文法之研究》中实词分为5类,虚词分为4类,这样的分类有《高等国文法》和《新著国语文法》的分类相同,但在虚词方面,《国文法之研究》中分出的四类虚词,其中的传吻虚字和绝对虚字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分别,都可以看做是助词,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语气词,只不过作用不同,前者是句尾语气词,后者是句首语气词。在《国文法之研究》中没有叹词。

就名词的分类来看,《国文法草创》中分为4类,《高等国文法》中分为5类,而《新著国语文法》中分为3类。分类中有重复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就副词的分类来看,《国文法草创》中分为3类,《高等国文法》中分为10类,而《新著国语文法》中分为6类,其中有些部分是重合外,还有一些是没有涉及的,比如“表敬副词”只出现在《高等国文法》中。

就介词的分类来看,《国文法草创》中分为2种,《新著国语文法》中分为4类,《高等国文法》中分为22种。同时依据不同,《国文法草创》是依据介词在句中的位置、《新著国语文法》是根据介词在句中的作用、《高等国文法》主要列出代表性的介词,并附详细的语法功能和例子。

就连词的分类来看,《高等国文法》中分为9类,《国文法草创》中分为2类。

4.句类的不同

就简单句从语气角度给句子分类,《国文法之研究》中分为4类,《新著国语文法》中分类5类。

三.笔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这四本语法书从总体上对于中国语法的的发展都有奠基石的意义。分别来看,这四本书各有千秋,也有不足。

首先,《国文法草创》中首创提出的“词类活用”的概念,书中还提到了文法上有待解决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定论,值得深入的探讨。本书是在比较字与词和虚字和实字的基础上,把实词和虚词分开,分别列入章节进行叙述。从整体上看,有条理。但书中的基本概念解释很少,但用的数量很频繁,如果没有其他早期的参考书做辅助,对于这本书中的很多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例如:“领位”。全书都由文言文写作而成,阅读起来比较不方便。最后,本书文法的知识基本没有涉及,只讲了有关词类的问题。

其次,《国文法之研究》篇幅短小,主要讲述了一些文法方面的问题,也简要的提到了词的分类,笔者认为文中最大的亮点在于“体词、相词、加词和表词”等非常清楚的讲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法的现象进行说明。对文法现象的解读首先从字开始,介绍了字的定义、区别了字和文、词、名等的不同和联系,并且一些关系字的用法也作了讲述,比如:“字的分合”、“字的通假”。其次,提出字群的说法,其作用相当于名词,增一字或者减一字,都是可以的。最后,论句,普通句和特别句、独字句或句字,讲了句的构成,从内而外。从简单句到复句。从文法上看,这本书中所讲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所举的列子有文言文、白话文还有英语,所以容易理解。但书中对于词的分类这个语法中重点部分的讲解只是一带而过。

再次,《高等國文法》对词类进行详细的讲述,实词加虚词共分九类。每一类词的种类,每种之下的各种用法和涉及到的典型词都一一列举,每一个字都附有丰富的例证,除了作为词类所具有的作用之外,还讲述了每类词倒置和省略。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词类很有帮助,描写细致。同时本书中还列举到现在不常用的虚词和实词等,内容很丰富。但书中很有用法相同的字分开列举,并且没有清楚地说明哪个方面相同,所以虽内容多,但繁琐。虽有条有理,但系统性较差。

最后,《新著国语文法》全书都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书中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包括词类、文法,涵盖范围广。并且书中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清楚易懂,“句本位”的思想囊括其中,全书运用多处图解法分析句子,各个词类在句子中的作用不同,那么在图解中所用的标记符号也不同。

参考文献

[1]陈承泽.国文法草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

[2]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词类比较语法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跟踪导练(二)4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参考答案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