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的太阳,必定绽放异彩

2018-07-28 07:08叶俏玲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陶行知心灵同学

叶俏玲

摘 要:民族的振兴在于教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只有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發挥最大限度的效用。

关键词:爱;教育;反思;修正;真诚;公平;艺术;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

西方教育学家罗素讲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教师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学生才会加倍热爱、尊重老师,这样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和谐相处了,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宽容、呵护,少一点斥责、打击、嘲讽,要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概括来说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时刻反思与修正。

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缘时而新,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我们要紧记:

如果学生害怕学习,厌恶学校,这很可能是老师的错!

如果让学生带着许多遗憾与困惑,告别学校,这是教师的不足!

如果学生对自己感到沮丧,精神受到压抑,对社会漠不关心,对前途无希望、无理想、无道德,教师往往有责任!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真诚。

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把学生当作“我的孩子”去关心。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蹲下来发自肺腑的对孩子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要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天气热了,我们要提醒学生多喝水;学生失落或困惑的时候,我们要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安慰、开导的格言警句或谈心疏导。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就不仅仅把我们当作老师,他们还会把我们当作朋友。我们会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学生的智慧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开启,学生的思想便在悄无声息中得到塑造。这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神奇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公平。

记得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课堂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点了一个学生回答,那位学生没回答上,老师马上用鄙视的口气教训他:“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你的脑袋去哪里了?”说完后马上又点名提问了另一名学生(该名学生是校长的亲戚),他同样没回答上,但该老师则和颜悦色的引导他,经过老师的一番循循善诱,该生最终回答上了这个问题,老师大大的表扬了他:“你们看某某同学,多么善于思考!不像某某同学!”那时那位没回答上的同学马上把头低下来,羞愧难当。试想这样的教师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呢?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学生却不一样的待遇,可见一旦教师的感情出现了偏颇,在行动上就往往表现出不公平。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分给每一个学生,你不能只爱某些学生,而冷落了其他学生,要切记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有被关心被爱护的权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象高尔基说的那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四、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艺术。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认同教师的为人处事方法,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才能从内心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准他们转变的切入点,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其逐步朝着正确目标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男学生在用泥块扔另一个学生。陶行知看到马上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等他。当天放学后,陶行知迟到了几分钟去办公室,看到这个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给你的。学生感到不解,陶行知解释说,因为你是个遵守时间守信用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给学生,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你用泥块扔同学的时候,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尊重老师的。学生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第三块糖。因为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学生,你看到那个同学在欺负女同学,才扔他的,可见你是个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做斗争的人。学生听到陶行知这样说,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但是我扔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虽然他欺负同学不对,但是我也不应该扔他。陶行知听到他这么说,笑着说,好了,我们今天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回去了。陶校长对学生爱的方式就是一种艺术,这种爱的艺术值得我们穷一生去学习与追求。

五、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接纳。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总有长短。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社会、自身等多种原因而沦为后进生,他们不受同龄孩子欢迎,他们令老师、家长揪心、担忧,他们孤独、自卑、焦虑、多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因此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接纳这些学生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责任重大的工作。

如果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但我内心深处感触最深的是“要有一颗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接纳学生的心。”这种情感绝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暂时的感情投资。它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魏书生老师说的好,“育人先知心。”“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应当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给老师的建议》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1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1

[3]《卡尔·威特的教育》威特 京华出版社2004-8-1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心灵同学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心灵小语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