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互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8-07-28 07:08刘洋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原文

摘 要:在中英互譯的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细节处理问题、对原文背景不了解、民族特有词汇理解不到位等问题的原因,导致译者的译文不地道、不正宗、甚至会出现读者不知所云的情况。作者在本篇文章中,分析了中英互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分别是细节处理问题、翻译文本特点、原文背景理解程度、联系上下文、标题的翻译、增译、旅游翻译文本、词与词、句与句的连接,该篇文章为以后中英互译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英互译;地道翻译;词句连接

在以下的内容中,作者将从细节处理问题、翻译文本特点、原文背景理解程度、联系上下文、标题的翻译、增译、旅游翻译文本、词与词、句与句的连接、等方面来对中英互译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来进行分析:

一、细节处理问题(准确性)

中英互译中的细节问题往往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决定一篇译文的质量。在翻译的过程中,细节上的处理包括时间、地点、人名、甚至是数字的翻译。下面译者将用例子做出解析。原文:Although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dates back to the third millennium BC in the China,it was not until the mid-17th century that the beverage first appeared in England.在这个句子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起先译为“虽然饮茶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中国,但直到17世纪中叶茶才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参考译文为“虽然饮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中国,但直到17世纪中叶茶才第一次出现在英国。”这一句的翻译中,译者对时间上的翻译出现了偏差,“dates back to the third millennium”,可以译为“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或者“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但不能译为“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这就与历史不符了,时间翻译的也不够精确。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分析句子成分、结构这种大方面的问题,更要仔细考虑一些细节的东西,例如时间、数字、地点、人名的翻译,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不能翻译准确,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

二、根据不同翻译文本特点进行翻译

众所周知,翻译的文本分类十分细,包括科技翻译(医学、化妆品、说明书、法律、建筑学等等)、旅游翻译、文学翻译、经贸翻译等,每一个不同的翻译文本都有各自本身的特点,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以免在翻译之前就因为对翻译文本特点不熟悉而造成乱译、翻译口吻不对的情况。原文:Three years later he issued a broadsheet advertising tea at ?6 and ?10 per pound(ouch!),touting its virtues at “making the body active and lusty”,and “preserving perfect health until extreme old age”.在这个句子的翻译中,译者的译文是“3年后,他打出一则广告,将每磅茶叶标价6-10英镑(译者的天!),并且宣传喝茶能够使人“充满活力、强身健体”,并且“在年老之时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而参考译文是“三年后他印刷了大幅的茶广告,将茶的售价定为每磅6英镑到10英镑(哇!),并宣扬饮茶的好处在于“强身健体,滋阴壮阳”,而且“耄耋之年,旺壮矍铄”。”这句话的难点在于“making the body active and lusty”和 “preserving perfect health until extreme old age”这两句广告词的翻译,在译者的译文中,译者译得非常口水话,但广告语的特点就是“简洁有力、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所以译为四字词更加便于顾客记忆、更具说服力。在翻译时,应根据素材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翻译,不同的翻译文本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广告词就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有力”,科技翻译应该“客观、逻辑强”,政府公文应该“正式、客观”等,不能不加思考就开始翻译。

三、要对原文背景进行了解

翻译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译前准备,译者应该对原文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是人物介绍,就要对人物的生平进行了解,如果涉及到特殊的年代,就要调查时代特征等,这些都意味着原文的背景会大大影响译文的准确性。如果对原文背景不了解,很有可能会闹出笑话,或者译文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情况。原文:Therefore,when he was 12,Benjamin was sent to assist his half-brother James who had a printing shop.译者的译文为“于是,在本杰明12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他哥哥詹姆斯的印刷店里帮忙。”参考译文为“于是12岁的时候,本杰明就被送到同父异母的哥哥詹姆斯的印刷所里帮忙。” “half-brother”的原意是“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兄弟”,在译者的译文中,因为对本杰明的家庭背景不了解,译者直接译为了“他哥哥”,这样的译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直接将人物关系弄错了,与客观事实出现了偏差,经查阅相关资料,James是本杰明同父异母的哥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拿到文本就开始翻译,尤其是对客观事实模棱两可、不了解的时候,一定要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不能想当然的乱译或者不译。

四、没碰到过的表达,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原文:Historian Samuel Eliot Morison gives this view of the man:” Franklins secret,the thing that ‘made him tick and pulled every aspect of his mind together,was his love of people,...参考译文为“历史学家萨缪尔.艾略特.莫里森这样评价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令他如此具有活力并将他的心智的各个方面凝聚在一起的东西——是他对人民的爱。”在之前的翻译练习中,译者没有积累过“made him tick”这个词组,在查找资料时发现,“made somebody tick”并没有准确的定义,“tick”一词的原意是“做出…举动;发出滴答声”的意思,显然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们经常碰到自己之前没有遇见过的单词或词组,有时候其想要表达的并不是译者们平时经常碰到的那个意思,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或者需要进行引申或联系上下文才能进行翻译的情况,这就需要译者们平时多做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记忆,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即使实在不懂单词或词组的意思,也不能直接省略不译,应该联系上下文猜测、联想它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

五、標题的翻译

原文:Women Who Want to Live on the Edge译者的译文是“想居住在边缘的女人们”,参考译文是“热衷激烈生活的女人们”这是文章的标题,译者的问题出现在,在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标题是译者最先翻译的部分,当时译者还不知道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译者通过字面意思对文章标题进行了翻译,显然这个标题与文章主要内容牛头不对马嘴,“live on the edge”表面意思是“居住在边缘”,但在文章中,作者描述的是一名女性运动员打破常规与人们的性别偏见,成为世界杯冠军的励志故事,所以“live on the edge”应引申为“热衷激烈生活的女人们”,或者译者认为跳出局限,意译为“铿锵玫瑰”也能够很好地表达文章主旨。标题虽然是一篇文章的开头,但却应该放在最后才译。因为不看完整文章内容,是无法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的,很容易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除此之外,文章的标题必要的时候可以不用过于拘泥于文章的结构形式,以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为标准。

六、增译

增译是中英互译中必不可少、非常重要并且非常常用的一个翻译技巧。原文:1916年袁世凯总统逝世,天津海关竟对女医院不再拨付经费…(译者的译文是“After the death of President Yuan Shikai in 1916,Tianjin customs did not allocate funds to female hospitals.”参考译文为“In 1916,Yuan Shikai,the then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died,and subsequently Tianjin Customs stopped funding the hospital.”在译者的译文中对“袁世凯”这一人物的翻译就仅仅只是“Yuan Shikai”,没有考虑到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主要身份特征,以及国外读者对这一人物不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阅读障碍,而参考译文则对袁世凯的总统身份做出了详细解释,并且给了袁世凯的人生经历时间段,让读者能够更加了解他的身份背景。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专有名词,例如地名、人物、朝代等,为了让国外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障碍,应该适当的做出增译,尽可能的弥合中外文化差异。

七、旅游翻译文本

以下是旅游翻译文本的分析。原文:…,蜀中仙山峨眉,漂浮于山涛雾海,呈秀色于烟雨浸漫的山林。誉满中华的桂林山水,水秀山奇,山水平分秋色。参考译文:…,Mount Emei in Sichuan with peaks peeping through mist and clouds,Guilin in Guangxi with panoramic view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译者一直认为旅游翻译是翻译中的一块“硬骨头”,想要攻克它是非常难的。在译者的译文中,译者只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一一对应,表达上亦步亦趋,形式上做到了重视与原文,但未能实现原文的“营销功能”,而在参考译文中,虽然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并不一致,但达到了文本而最终目的——吸引游客。旅游文本和广告一样,目的是传递信息来吸引旅游者,或帮助游客了解情况。要让普通读者看懂,并能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文化风俗等知识。旅游翻译注重的是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本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所以在原文中,有许多修饰性的词来描绘景色的美,但其实其中的许多信息都是重复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将类似的形容词只译一遍。不一定非要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对应。除此之外,中文在旅游翻译文本上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搭配,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积累,多背诵固定表达。

八、政府公文中的中国特色词汇

在中国,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语多出现在政府公文报告、新闻中,尤其是近几年的英语二级笔译考试,频繁的考察到政府公文,因此对中国特色词汇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原文:金陵大学始终坚持贯彻“两个坚定不移”的办学方针,即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道路。参考译文:Jinling University stic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through innovaiton and to the development mod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our university,national economy,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译者的译文过于追求句与句,词与词的对等,并且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不够准确。例如“研究型大学”一词的翻译,一般“...型”,译者们会译为“xx-oriented”,”坚定不移地…”译为“unswervingly”,”区域经济”译为“regional economy”等,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近年的英语二级笔译考试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政治经济类素材,尤其是政府公文报告,这类素材中经常出现中国特色的词汇,需要进行大量训练,长期积累。

以上是译者对中英互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所做的总结。涉及到细节处理问题、翻译文本特点、原文背景理解程度、联系上下文、标题的翻译、增译、旅游翻译文本、词与词、句与句的连接、特殊汉语文化内涵词、政府公文中的中国特色词汇等方面。中英翻译并不是对原文简单的表面翻译,更重要的是要对语言内涵、语言所表达的情感的一种呈现,如果只是简单的表面翻译们就会丧失了原本语言的运维,有时候甚至会丢失原文本来想表达的基本含义。

参考文献

[1]陈同仇.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 [3] [4]

[2]李朝.《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4.

[3]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尤 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刘洋,(1995-)女,汉族,广西北海人,翻译硕士,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原文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