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唱指挥艺术的技巧性

2018-07-28 07:08刘旭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指挥合唱技巧

刘旭

摘 要:合唱指挥可谓合唱艺术活动中的灵魂人物,他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音乐内涵的感知以及个人的感染魅力通过手势语言传递给合唱队员。合唱指挥对一个合唱团的艺术表达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掌握丰富的合唱指挥技巧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合唱艺术水平。

关键词:合唱;指挥;艺术;技巧

引言

合唱指挥通过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刻了解,通过无声的肢体指挥语言向合唱队员传递艺术语言。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修养、娴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具有感染力的个人指挥魅力,才能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饱满的呈现在演唱舞台上。笔者结合自己对合唱指挥认知以及从多年合唱指挥中总结的经验,对“摸、拉、弹、省、准、美”的合唱指挥技巧有着个人的认知与体会。

一、注重人格修养,用人格魅力唤起合唱团员对合唱艺术的热情

人格修养在指挥的成功之路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指挥艺术活动质量的保证。指挥要与自己的合唱团员建立一种热情、友好、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式亲密关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合唱团员。建立这种良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合唱团成员间的默契,有利于相互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合唱活动中实现协调、整齐、统一。指挥还要严格遵守时间,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气、信心,要理智地对待成功。指挥的人格魅力就是在这样辛勤劳动的过程中,在将对别人的要求付诸自己言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指挥的良好作风和品质能够无形中影响合唱团的每一个成员,他们会以指挥为榜样,自觉要求自己。身教重于言教,合唱团员不仅能从指挥那里学到音乐,而且还能学会如何做人。指挥的人格魅力、榜样作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挥的职责

(1)提示演奏员。演奏员所担当的角色各有异同,就需要有人根据作品的性质和特点对乐曲的旋律、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等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2)临场发挥。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

(3)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要想对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等音乐表现要素进行恰当的调配,并运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及眼神等指挥技术对歌队和乐队进行提示和启发。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

(4)表现性和感染力。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以帮助和协调众人在统一的速度下,以适当的力度和音色对作曲家的音乐思想进行诠释,再现和完成作曲家的艺术构思。

三、指挥的素质

指挥的工作过程是带领乐队与歌队,把乐谱上的音符,转换成音响,以实现作曲家艺术构思的过程。作为指挥还应该知道乐队演奏员和歌队演员用何种演唱方法可以产生相应的音色;还应该熟练的运用指挥手势提示乐队和歌队用相应的演奏与演唱方法产生相应的音色,按照乐谱所记录的音高与节奏完成对乐曲的诠释。指挥的工作特点与工作过程要求指挥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对总谱的分析,是指挥工作的重要环节。牢固地掌握和声、曲式、配器以及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相关知识。

(2)良好的读谱能力和敏锐的听觉:对歌队与乐队所发出的音响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以随时对演奏进行引领和调控。

(3)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指挥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应对乐队的速度、力度、和声的变换、织体的变化,以及声部和乐器的配置进行提示。

(4)熟练的指挥技巧:准确清晰、科学规范的指挥手势是指挥家与歌队和乐队进行交流的前提与基础。

四、指挥的基本姿势

(1)指挥站立的姿势。作为一名指挥,他的工作状态通常是面向演员站立,如何让站姿姿态不但要站得稳而且还要站的美呢?首先,两脚稍开与肩同宽,要稳住身体的重心,不要因手臂的挥动而失控,再者指挥的站立还要自然得体,美观大方。也可以一脚稍前,重心前移放在脚掌上;胸部自然挺直,肩部放松。特别要指出的是,无论歌唱还是演奏,人的气息的感觉都是应该下沉的,这一点与舞蹈的提气是完全相反的。

(2)手臂的姿态及动作要求指挥所要表达的意图,很大程度上由手臂的运动来完成。通常击拍以小臂的运动为主,大臂及手掌、手指与小臂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击拍的运动。随着击拍幅度的增大,大臂更多地参与到击拍的运动中来,反之随着击拍幅度的减小,击拍的运动则更多地由手掌和手指来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击拍的过程中肘关节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将手和肩作为两个支点,这时肘关节自然下垂所处的位置就是最自如也是最美观的位置。如果肘关节过高就会形成架肩膀,反之肘关节过低就会夹肩膀。无论是架肩还是夹肩都会形成身体和视觉的不适。

(3)手的形态。指挥的手的形态体现了指挥对音乐的不同要求,根据音乐音色、力度以及歌唱方法的不同,手的形态、方向以及肌肉的紧张度也不同。通常手掌自然弯曲,掌心向下,体现出对音色圆润丰满的要求。常态下,手掌与小臂应该呈直线,任何无目的过度上翘和下垂都会给人造成不适。

手的形态和方向的变化有可能具有特殊的提示意义,如:手掌伸直掌心向前下方按压,是要求歌队与乐队减小力度;手掌弯曲掌心向上呈托举状,是要求增加力度。肌肉的松弛是表现弱和柔和,肌肉紧张度的增加表现力度的增强与声音的坚定。

(4)指挥棒及其把持的方法。为了使指挥的动作更容易引起演奏员的关注,乐队指挥往往是用指挥棍。指挥棍是指挥手臂的延伸,所以手和棍应自然的成一条直线。持棍时,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棍柄的前端,掌心轻轻护住棍柄。掌心向下并略微向内倾斜。

五、击拍拍点拍线及运动模式

(1)拍与拍点。拍是保持在音乐中的均匀的时值律动,它是一个单位时间片断,这个时间片段的长短由一个开始的时刻和一个结束的时刻来决定,前述决定拍的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刻称为拍点。相邻的拍点在时间上的间隔距离决定了音乐的速度。拍点间隔越近乐曲的速度就越快,反之拍点的间隔距离越远,音乐的速度就越慢。

(2)拍线。指挥在击拍过程中所形成的几何轨迹就形成了拍线,根据其形状的的不同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或称弧线型)。直线给人的感觉迅捷明快,而且直线与直线交汇时有明确的棱角从而形成清晰的拍点。因此直线型的拍线往往给人坚定有力、顿挫分明或者欢快明朗、活泼跳跃的艺术形象。曲线圆滑流畅,没有明显的折角,曲线型对拍点的提示要借助加速和减速来实现。因此曲线型往往会给人优美抒情的艺术感受。

(3)运动模式。击拍的运动包括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匀速运动和静止运动四种。我国的合唱艺术事业是在传统的、广泛的、群众性的歌咏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这种形式表达时代的强音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祖国的需要。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点”到情绪到,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挥的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要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你内心的感情融会在你的动作之中,这样就会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過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六、结束语

合唱是由集体演唱的,多个声部的音乐表演形式。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同时他又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作为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拥有专业指挥的合唱既能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又能塑造辉煌壮丽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黄河.浅谈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J].戏剧之家,2016(06):68.

[2]应玫.浅析起拍技巧在合唱指挥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3):73-74.

[3]陈云飞.试论合唱指挥艺术的技巧性[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4):163-165.

[4]王增刚.合唱指挥技巧及基本素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16-120.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指挥合唱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复杂天气情况下空管指挥工作分析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