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开发探讨

2018-07-28 07:08邓铁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开发

邓铁

摘 要: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由于具有优越的服用性能,从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详细探讨了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开发。

关键词: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开发

舒适性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和研究是当前纺织品发展的一大趋势。针织品作为理想的贴身面料,除需宽松合体外,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热湿传递性能。因此,吸湿快干的针织服装面料愈来愈受到纺织品市场的青睐,成为当前纺织业竞相研制和开发的热点。

一、吸湿排汗纤维研发现状

早在1982年,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对吸湿排汗纤维的研究,并于1986年申请了中空微多孔纤维的专利。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推出了COOLMAX产品,它是一种聚酯纤维,截面呈“十”字,表面有4个凹槽,由于毛细效应使汗水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纤维表面,并散发出去,从而达到吸湿快干之目的。另外,用它们生产的服装不仅吸湿散湿,而且空气渗透性能良好,因此服装穿着舒适,无闷热感,称作为会呼吸的空气。

近年来,我国许多厂家先后对吸湿排汗纤维进行研究,并开发出许多功能相近的纤维,如COOLBST、COOKING、COOLCOOL、SATIS等。目前国内吸湿快干纤维其功能近于国外进口纤维,而且价格便宜,因此用以开发的服装面料,以其低价格和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二、纺织原料对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影响

吸湿快干针织面料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导湿原料和吸湿原料两类。目前,开发吸湿快干性能织物的导湿纤维主要有两种:一是纤维表面具有沟槽的合成纤维,采用异形喷丝孔纺出各种特殊的异形截面纤维已较成熟。它使织物含有细密的空隙,形成良好的毛细管效应,纤维上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产生芯吸作用而达到导湿和干爽的性能。二是微细化的合成纤维,由于单纤细度很细,在纤维和纤维间形成良好的毛细管效应,同样也能达到导湿和干爽的性能,当前一般采用单纤细度在0.7~1D之间的细旦纤维,而不宜采用超细纤维,主要原料是各种异形截面、表面带沟槽的导湿涤纶。其他合纤原料锦纶,腈纶、丙纶也都有导湿纤维,如异形截面导湿锦纶、细旦丙纶等。一些衍生产品,如PTT也有导湿纤维。目前这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有对化学纤维进行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从而解决化纤吸湿性差的问题。

开发吸湿快干性能织物的吸湿原料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实际应用的主要是棉纱,另外棉麻混纺纱也是不错的选择。近年来,纤维素纤维在针织内衣上的应用日趋流行,有Modal、竹浆等及与棉的混纺纱提供了比棉吸湿性更好的天然纤维,可开发效果更好的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当然还有吸湿性更好的天然纤维可供选择,如木棉,可通过混纺入低比例木棉来增加吸湿性。

在选用异形截面纤维和细旦圆形截面纤维原料时要考虑到以下性能:异形截面纤维织物的润湿性能比圆形截面纤维织物好,但异形截面纤维织物的导湿性能与圆形截面纤维织物差不多。散湿性与吸湿性成反比例关系,异形截面纤维织物相对于圆形截面纤维织物的保水率好,异形截面纤维织物的散湿性能比圆形截面纤维织物差。在选用导湿纤维纱线和吸湿纤维纱线时要注意这两种纱线的配合,当这两种纱线的吸湿性差异显著时,才有利于织物内层的水分向织物外层转移,且不同的服装对这两种纱线的吸湿性差异大小程度要求也有所不同。

三、加工方法对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影响

加工方法对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通过加工方法来保证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性能,也可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来开发这类新产品。

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基本上采用吸湿性原料和疏湿但导湿的原料,利用两种原料的差异来形成湿的传导。可通过加工方法来形成或扩大这种差异,以开发服用性能兼顧的产品或吸湿快干强的产品。

在开发纬编吸湿快干针织面料时,可采用单面添纱组织或双面复合组织的结构,以内外荫层不同原料组成。为使织物的吸湿快干效应更好发挥,应通过选用不同细度的纱线和不同的线圈长度,使织物内层的未充满系数大于织物外层。这样不影响织物的导湿内层对其润湿的外层和皮肤之间的隔湿作用,又有利于皮肤直接向织物外层散湿。

设计吸湿快干针织运动服面料的编织密度时应考虑织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织物中孔隙变多,导湿性能好,织物中毛细水的含量增加,润湿性能好,但散湿性能变差,织物透气性变差,需要兼顾。为此可采用较大的织物密度来提高导湿性,同时每隔一定距离编织一些网眼花色来增加透气性。

在织物后整理中应以适当的助剂去除表面油渍,保证织物的吸水及水分在织物中的扩散、渗透和传导。导湿涤纶针织物的前处理是要去除纺丝时的油剂和抗静电剂等。精练剂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佳,如污渍严重时可加入少量纯碱,精练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经适当的处理后,导湿涤纶织物表面遇到水分会渗透下去,并扩散开来。在织物整理加工中需注意的是,若助剂应用不当,即使是天然纤维织物,也可能使水珠在布面上不易渗入。

化学纤维缺少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差,而散湿性较好。对此进行改进的方法有:一是采用改性助剂在织物外层进行涂层处理;二是采用亲水性处理剂对织物进行后加工。

四、吸湿快干针织面料进一步开发的探讨

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原料的陆续问世,消费者对吸湿快干产品的追求,为进一步开发吸湿快干针织面料提供了基础。通过综合开发,吸湿快干针织面料领域潜力较大。

1、高导湿隔湿针织面料。传统的吸湿快干针织面料一般由导湿涤纶和棉纱分布在织物两面形成,为提高导湿隔湿功能,需扩大织物内层导湿纱线与织物外层吸湿纱线的吸湿性差异。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越好;回潮率越低,疏水性越好。选用导湿隔湿层原料时可选择丙纶,织物隔湿效应比涤纶更好;选用吸湿层原料时可选择Modal等新型的纤维素纤维,其回潮率与同是纤维素纤维的粘胶相当,其吸湿性比棉高。

以纤维素纤维取代棉,涤纶的硬挺正好弥补纤维素纤维的柔软。若考虑到织物的其它服用性,也可采用混纺纱,例如采用Modal/棉混纺纱可改进纯Modal表层的起毛起球性。同时可结合凹凸结构设计使织物与皮肤点接触,更好地发挥隔湿作用。

2、纯天然纤维导湿针织面料。有的内衣服装要求在人体稍出汗时和不出汗时都有较好的舒适性,因此,要求采用纯天然纤维组成的导湿针织面料。该产品织物内层的导湿隔湿层原料采用紧捻棉纱,其捻度比常规针织用纱高50%左右。紧捻棉纱比常规棉纱快干、不粘身,凉爽,但紧捻棉纱编织有一定难度,需专门退绕装置以防止紧捻棉纱扭结。织物吸湿层原料要选择与紧粘棉纱吸湿性差异较大的原料,可采用Modal纱编织,依靠紧捻与松捻,棉与Modal的双重吸湿性差异形成导湿快干效应。另外,通过亲水整理的棉纱和通过疏水整理的棉纱分布在织物两面,也会形成差动导湿效应。

3、纯合纤导湿针织面料。导湿快干运动面料需要较好的隔湿性时,可采用两种合纤来编织,选用两种差异较大的原料来形成吸湿差动效应。丙纶的回潮率比涤纶低很多,疏水性极佳。可用0.8D左右的细旦丙纶编织织物的贴身内层,而以纤维表面带沟槽的异形截面涤纶编织织物外层。由于丙纶细旦丝的毛细管效应,涤纶表面沟槽带来的润湿性及丙纶与涤纶的回潮率差异,由此来形成差动导湿效应。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时尚概念的流行,人们对针织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注重服装的颜色、款式外,越来越注重服装的舒适、保健等功能。因此,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纺织厂家先后开发出许多舒适性化学纤维,其生产出的服装舒适度已超过纯天然纤维服装。

参考文献

[1]邱冠雄.针织服装穿着舒适性综述[J].针织工业,2014(02):46-51.

[2]石铮.浅述吸湿排汗纤维研发现状[J].纺织学报,2014(05):1-4.

[3]徐继宠.浅析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开发探讨[J].纺织导报,2015(01):27-28.

(作者单位:广东兆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开发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试析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浅析彭店生态农业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