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弦管)集成》出版对典藏传统文化及对学术界的意义与价值

2018-07-28 07:08詹素娟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手抄本南音曲谱

詹素娟

泉州南音或南音,随着乐种的分布,而有南管、南乐等不同名称,古则称弦管(目前该文化圈内仍以此自称),为今存历史最古老的乐种,它的活传统上保存唐代音乐的若干特征。以集成为对象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仅见于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对象的《中国民歌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等五大集成,迄今为止,尚未有以单一乐种为对象的集成。至于与《泉州南音(弦管)集成》(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近似的出版品分别有《弦管古曲选集》(8册)与《弦管套曲》(4册),该二编系以计算机排版重新处理乐谱,记谱法方面之音高、指法与撩拍符号都被一致化,故而从乐谱本身观之,该类曲谱已失去论述记谱法历史演变的价值。

一、《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的出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研究的意义,在于经调查汇整而去其重,将保存于民间的南音手抄本具有乐谱的曲目,根据其体裁特征,并加以必要的批注以成编,一方面将被学术界视为最古老乐种的乐谱悉数保存,另一方面则予以必要的学术性论述,作为人们认识仍保存于当代的传统音乐之参考数据。以计划的意义言之,《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唯一性与历史性。

二、《泉州南音(弦管)集成》采用田野调查法全面还原和展现最古老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第21—36册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为从搜集自鹿港、台南、澎湖、高雄、台北,以及泉州、厦门、安溪、德化、南安、晋江、惠安等地的手抄本,经整理系统化之后,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曲谱,各单数册之首则冠以学术性的论述,以阐述弦管(南音/南管)的本体内容特征、历史定位与价值。《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的研究重点为,经由田野调查的途径,全面地搜集保存于民间的手抄本,将具有不同谱式特征的乐谱,以及所有不同门头的乐曲予以汇整,以保存该乐种的不同历史面貌。

从传统音乐的研究现况观之,有人认为弦管(南音/南管)宛若显学,实则今所见的相关研究,多属以感性的历史认识,如它源自唐代、活化石等,从论者所需的角度进行的论述,罕有以乐谱为基础的本体性或历史性论述。之所以有此学术现象,主要在于保存于民间馆阁的曲谱难求。《泉州南音(弦管)集成》所披露者,为近一百五十年间流传于馆阁的各式抄本原件之影印呈现,该套成果除了系统地保存今所见最古老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能提供学术界研究弦管的音乐本体、记谱法的演变与发展、弦管文学等之基本素材。

本书的重点为呈现约从1850年以来,保存于民间手抄本中具有代表性之曲谱原貌,经筛选约有四千首,除了体裁之外,较值得一提者为品种的发现,包括称为「大小都会套曲」以及仪式性套曲,后者虽部分见用于郎君祭,学术界却未有系统性地披露该部分的曲目系统。计划搜集阶段的难处为,从「南音入遗」之后,若干地区即出现「家怀珍宝」心态,不愿出示手抄本的情形,基于本研究所称的「集成」要求,因而是否有遗珠之憾?总体言之,民间的弦管人珍惜传统且胸怀大度,则为调查阶段最大的体验与感受。

三、《泉州南音(弦管)集成》所呈现的曲谱以及相关论述提出的方法与观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弦管的古老成分和发展轨迹提供了重要参考。

传统音乐界所言之「活化石」,当为透过活传统与物质性皆能体现古老如唐代音乐的现象,活传统的部分,如弦管的乐器演奏技巧、唱念顿挫如何古老等,这些论述仍较难让疑古论者信服;较为客观的论点,当为如同唯物式的论述,借着乐器形制特征、乐谱所保存的谱式特征,经由乐曲本体的分析,并持之与唐以来各历史时期音乐特征之比较所得的结果。《泉州南音(弦管)集成》所呈现的曲谱,以及相关论述提出的方法与观点,一方面能让学术界了解弦管的古老成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得以知它的发展轨迹。本集成除了曲谱之披露,学术性的论述计有:抄本之系统性与来源、制乐节体系、拍法体系、制乐节乐器之演变、谱式与记谱法之法展,透过学术性的论述,能让人们更为有效地运用此套集成所搜集的资料。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于研究方面之创新处有四:一为系以普查的方式调查该乐种分布区的手抄本为基础,汇整所得曲目一万余首,进而以门头与曲目为纲,论述每首乐曲(如【二调二郎神】之【听伊言语】),建立「门头与曲目之生态分布」概念;二为建立体系化的弦管曲调系统,目前见于学术界的认识,或沿袭民间说法称该乐种的曲调系统为「门头」或「滚门」,或以主流音樂史的词汇称以「曲牌」,上述说法都属局部性的特征描述,并非体系性的曲调系统。经由对所搜集四千首乐曲的分析归纳,此乐种的曲调系统总称为「门头」,根据体裁与历史特征,又分为:曲牌体、滚门体、小曲、集曲。三为提出传统音乐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亦即可分为:典雅文学、俗文学、弦管文学等三个方面,此研究方法的实际表现,为对每首乐曲的曲词所进行的注释,以披露弦管曲词中的典雅中文词汇、闽南方言词汇、弦管文学词汇。四为谱式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特征,分为泉州法与厦门法,以及泉州法与厦门法的混合样式,具有特殊处则分别于曲谱中予以指出。

四、《泉州南音(弦管)集成》可谓为流传并保存于闽南的古乐之历史缩影。

从内容材料言之,《泉州南音(弦管)集成》虽属单一乐种,泉州弦管的历史悠久,分布的幅员广袤,且由于历史的特殊性,该乐种被完整且妥善地保存于海外的闽南文化圈,故而存见的手抄本数量极为丰富,上述优渥的条件,因而促使《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的调查研究成果数量颇丰,共计有三十六册的规模。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当可从学术与历史方面评估:学术方面,由于此套集成内容包括曲谱与曲词,数量且堪称丰富,故能提供音乐学与文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弦管散曲体裁的多样性,故而蕴含各种不同的乐曲形式,为今所知的历史乐种所无法比拟,如善用此套集成的各种不同体裁乐谱,将能使中国传统音乐以及音乐文学的研究,展现不同的面貌。以历史关论之,今所见古代曲谱,唐代仅有限的琵琶谱传世,宋代阙如,元代仅见律吕谱,明清时期为琴谱与琵琶谱,数量较多者为包括昆曲谱在内的南北曲曲谱。上述历史性的乐谱资料,皆由编者予以一致化,且都为对乐谱的来源有任何交代,因而材料本身仅能作为本体的解读,并无法延伸至社会或文化层面的运用。呈现于《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的所有乐谱,除了以学术性的论述手抄本的生态与分布,并个别性地交代引用曲谱来源,所呈现的曲谱且为见于馆阁之抄本的原貌,故而本套集成可谓为流传并保存于闽南的古乐之历史缩影。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手抄本南音曲谱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奇葩祖训
脚印和海浪
公鸡和珍珠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夏日之恋
FATE, PLAY, LOVE
淮北花鼓戏的曲谱传承与保护问题探析
记忆中的手抄本
《乌苏里船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