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8-07-28 10:00孙世尧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方制约

孙世尧

摘 要:宪政思想及其制度实践已经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大约两千多年,它最终在近代 以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法制社会得以建设的根本依据。其中,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可以为我 国当今法制建设提供宝贵资料。了解西方宪政思想流变及其制度演进的简要过程,应当取其精华为参考,在制度层面上力求实现对政府权力的控制,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约束行政权力的任意扩张。宪政在西方作为一种思想传播和制度实践,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积淀与洗练而最终确立下来的。宪政在英语中是指即将成立的政府要受到宪法的制约,而且只能根据其条款来进行统治并受制于其限制。

关键词:西方;宪政思想流变;宪政制度演进;政府未力;制约

一、西方宪政思想的概念

宪政在西方作为一种思想传播和制度实践,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积淀与洗练而最终确立下来的。宪政在英语中是指即将成立的政府要受到宪法的制约,而且只能根据其条款来进行统治并受制于其限制。这种理想追求的是通过文字性条款来约束政府的权力,从而保障相对方的权利—即人民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的实现。

宪政理念的目的是通过制度约束特权,而享有特权的往往是拥有特殊权力的人或组织。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宪政思想得到了具体的表述。亚里士多德在汇集了古希腊158个城邦国家的“宪法”后,阐述了宪法 与法律的关系。并指出“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该侵犯法律。这是宪政思想在法律层面的延伸,它包括了国家官员、全体公民以及社会组织在内,任何人都必须受法律约束。这显然是以宪政思想为基础,不允许任何极权人物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宪政思想

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其独特的海洋文明,政治思想上的特点是其分散的城邦制国家形式。西方现代宪政政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民主城邦制时期,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在公元前8-前6世纪开始兴盛,在希腊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以希腊人为中心的 100 多个城邦。公元前 6 世纪前后,古希腊各城邦在雅典城邦政治改革模式的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运动,纷纷确立了民主城邦制度。古希腊民主城邦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城邦公民资格、城邦公民权利义务以及城邦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政治体制方面的制度创新最具特色。通过对古希腊民主城邦制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梳理,其对于西方现代宪政的起源意义得以阐明。

古罗马在文化上受到希腊化的影响,浸淫于希腊古典哲学的熏陶之中,但同时古罗马也努力保持着罗马文化的传统与特点。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古罗马时期虽然没有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古罗马典型的混合政体和重视法律的传统仍对西方政治思想以及宪政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古罗马时期,混合政体思想在思想和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影响深远;法律思想,尤其是私法领域,发展臻至成熟;平等思想已与古希腊时期截然不同,在一个循序渐进的时间段里,平等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人民。这些具有宪政意义的思想在古罗马这一特殊时期得到巨大发展。

罗马共和时期受希腊宪政思想及自然法理论的影响,罗马行政长官的执法权和立法权事实上是有限的,而平民保民官却被赋予有权参与国家根本法的修订,这表明罗马共和时期宪政思想与宪政制度是同步进行的。欧洲中世纪前半期,宪政思想及其制度实践走向了低谷,教会权力及封建世俗权力扼杀了已有的宪政成果。到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在人们关心的事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兴起了宗教个体主义的观念,认为个人不需要过政治的或社会的生活,国家是一种与灵魂得救完全不相干的存在,作为教徒自我组织的教会,也没有决定灵魂得救的能力。在这宗教个体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开始生发出一种人的自觉,一种个人的内在性的意识,这是西方宪政思想极其重要的历史渊源。

三、中世纪西方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西方历史重新展现并且具有实质性飞跃的宪政历程,是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出现。其后,在英国经历的整个17世纪宪政制度演进过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代表西方宪政发展的进程。

英国的启蒙运动诞生了以休谟为代表的一批苏格兰学者,他们主张,政府不可能根据一项契约而成立,而是因人们在自然状态中感到不便,某个首领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共同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引发人们的服从并形成惯例,由此诞生了政府。因此政府来自于人类的需要,是从传统与习俗中缓慢演化而来的。个人应该尊重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传统与习俗,尊重现存权威,要求一切社會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在边际上进行改进,不能推翻整个传统重新设计文明。

法国启蒙运动诞生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政治哲学家,不同于苏格兰政治哲学家,他们更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认为政治生活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意愿和积极参与。在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中,个人相对于传统是自由的,由每个人特殊利益(个别意志)中共享的部分构成公意,社会契约依公意而成立,而主权者代表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公意,每个人将自己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全体,受公意指导的政治体(即主权者)对它的每个成员都有绝对的支配权力。卢梭对公意的强调,实际上是以公意来统一个体与整体:公意既是个体的,是各人共享的本人利益,当个人服从代表公意的社会契约(法律)时,个人服从的就是本人,实现了个体主义所强调的自由意志,当代表公意的主权者创立制度或修改法律时,说明全体成员的公意相对于法律本身是自由的,同样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而公意又是整体的,不可违背的,个人对公意的服从,代表公意的主权者拥有强制能力,为实现集体的行动和一定程度的秩序提供了保证,这就满足了整体主义的要求。因此公意既保证政府的强制能力以实现群体行动,又能保持个人的权利与意志自由。卢梭的理论,构成法国宪政思想的基础。

19世纪是西方宪政思想成熟的世纪,英法两国在宪政思想方面相互学习:英国从法国学习的是人民主权的观念(如更普遍的选举权)、普及人权以及用理性主义精神改造现有的法律制度;法国更多地向英国学习尊重传统,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采用有效的手段来制约政府的强权。与此同时,以柏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批评个体主义中原子化个人的观念,强调作为传统和有机的社会在政治中的作用,而社会主义者批评个体主义所强调的国家中立立场,强调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和改造个人,这些批评也进一步激发了宪政思想的完善。

结语

宪政不仅仅意味着一部宪法的存在,它还意味着宪法至上法治观念的形成、立宪政府成立、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等许多内容如此丰富的。如前所述,天赋人权以其权利的至上性奠定了宪法至上性的基础,社会契约以其独特的理论模式指导了近代国家和政府的组成;而分权制衡对于近代西方宪政制度的直接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王世杰,钱瑞升.比较宪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4]洛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7]张干帆.西方宪政体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商务印书馆,1982.

[9]弥尔顿.论出版自由[M].商务印书馆,1982.

[10]蔡拓.契约论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西方制约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关于我国电商产业园区建设的研究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司法能为约束公权力做些什么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从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看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