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阴阳气韵生动

2018-07-28 10:00周亭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黄宾虹气韵笔墨

摘 要:在历代绘画理论中,对中国画“气韵”的论述颇多。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实践,黄宾虹山水画中“内美”精神——笔墨,而笔墨中呈现生机和活力,笔墨中生发阴阳,笔者从笔墨、阴阳互生两方面论述其“气韵”的生成,成诸此文。

关键词:山水画;气韵;笔墨;黄宾虹

一、中国山水画精神:“气韵”

“气韵”一词的准确含义由早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所提“气韵”而来,谢赫所论“气韵生动”是对绘画作品从形与神两方面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清唐岱《绘事法微》:“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也。”[1](P109)画面的“气韵生动”是画家和山水彼此融为一体的产物。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则是山水画最突出的审美。

审视黄宾虹先生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方法都有所不同,本文就成熟时期的“黑宾虹”来评析其画面气韵生动的几个因素,试图从“笔墨”与“阴阳虚实”来理解先生的艺术特色,学以致用。

二、黄宾虹山水画中“气韵”生动的因素

1、画重“内美”的主观精神

绘画中包含着作者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确立以及物我交融的主体审美境界的实现。是绘画创作主体自身精神气质及生命力的创造,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表现对象的“气韵”、作者的“气韵”,可以统合到作品画面的整体“气韵”中。周汝昌先生说:“谢赫之言‘气韵生动,即谓艺品之具生命一如‘活人也。”[2]作品视为活人,活人必有精神,黄宾虹先生“骨子里求精神的内美”,这个内美理念是借笔墨而翱翔的,笔墨正是绘者精神状态的体现,笔墨借内美理念而升华,两位一体不可分开。

“内美”就是指要夺得画的神韵。“内美”在黄宾虹看来是中国画的“元问题”,而笔墨之法是体现“内美”的关键。笔法可看出大家之气,执笔落纸,是人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文化修养、执笔方法综合而成的瞬间反映。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来说,道在最前,而后德仁,最后才能艺。不能深入在笔墨上下功夫的,沽名钧誉的“文人画”,笔不压纸,浮烟瘴墨,轻率浮躁,是不能夺得“内美”精神的。黄画中对精神“内美”的追求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他在精神上对“气韵”的终极追求。

2、笔墨之中求精神

黄宾虹说:“气韵之生,由于笔墨,用笔用墨未得其法,则气韵无由生动”。中国绘画的画法,不是一般纯粹意义上的技法技巧,而是集几千年技法而归于一整套的具有相当笔墨文化内涵的程式规范。笔墨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功,也是民族审美标准的实际体现,更是中国绘画美学极富特色的主要内容之一。

3、生命力与生机

中国山水绘画突出的“气韵”美学准则通过审美观的落实,“气韵生动”是表现“气韵”,要用“生动”来作为表现“气韵”的标准。山水画作品中作者的精神要进入到自然生命之中,自己的精神与无限的自然生命相融合,这样便达到形神合一,气韵和生动也同时相得益彰,由自然的生机以出气韵。

生命力的基础在自然,“生动是生命的象征,能生会动”是事物的本质气韵自在。我们从了解自然开始,对所绘物象的品性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样自然生命的生机活力了然于胸,绘者才能表现生动的“气韵”。因此,有生命的自然是有生命的艺术的基础,只有符合自然且又融入画者心境的艺术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宗白华说:“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3](P74)黄宾虹先生的气韵也不仅仅是笔墨,而是通过笔墨技法反映出不管是每一具象,还是抽象的物象都得有神气韵味,以致达到对绘画创作主体的人格、学问、修养、技巧等反映出来的自然生动之气的全面表现。

4、阴阳虚实相生

阴阳虚实暗合着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性,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观来看,这就是“道”。张载《正蒙·太和》说:“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4](P161)气韵生动之法即是虚实相生。清竺重光《画荃》:“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绘事之中,众人皆知实处易,虚处难,但是要如黄宾虹先生一般,能将虚实阴阳互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确不是易事。黄宾虹先生在画面营造的虚实相生的意境,在千变万化的情景交融中蕴涵宇宙之道,韵味无穷。

三、黄宾虹山水画“气韵”的实现

1.笔墨之“五笔”“七墨”

黄宾虹先生看来笔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操控笔墨也是体现他“内美”精神的重要手段。用笔“一波三折”是黄宾虹金刚杵化为绕指柔,一勾一勒,笔势延伸,起承转合,循环不已,真是太极活用之法。黄宾虹将历来画家津津乐道的皴法简化为一波三折书法美的解索以及折带皴,体现他在用笔上的独特见地。

用笔方法得当才能有生机,黄宾虹先生给弟子顾飞《笔法图》中说:“一笔之中,起用盘旋之势,落下笔锋,笔锋有八面方向。”正是体现了黄宾虹先生对用笔的讲究,能做到八面出锋者,寥寥无几,从黄宾虹先生连绵的笔势中,感受其用笔的神出鬼没,跳荡激昂的勃勃生机,每一点画都是主体精神的张扬,神采韵律跃然画幅。

黄宾虹对墨色要求极高,就是在别人那画画,有时也要带一锭自己的墨,他把墨分为七墨(浓、淡、破、泼、渍、焦、宿),他要求浓墨黑而有光,光清而不浮;淡墨平淡天真,咸有生意,破墨以浓破淡,才能新鲜灵活……,足见他对墨的研究与运用是非常重视的,而对宿墨、积墨(渍墨)的运用更是他的贡献,让我们感受到他山水画中,“浑厚华滋”。而正是这“浑厚华滋”中生发出了勃勃生机,让画而鲜活起来,而要归功于黄宾虹对墨的神奇的运用。

笔墨与气韵是相辅相成的,气韵不单由整体结构而生,也由笔墨的一点一画而生,笔墨气韵,浑为一体,实是黄宾虹先生的高招。

2.阴阳虚实互生太极道,“灵光”“月移壁”生乾坤

黄宾虹《艺谈》写到:“艺合于道,是为精神,实者可言可喻,虚处由悟而通,实处易,虚处难,苟非致力于笔墨章法之实处,则虚处之气韵生动不易明。”要感受画中的精神,必须懂得虚实之妙。

黄宾虹的画面布局“一勾一勒”,暗合太极之道,天地判分,天阳地阴,天的位置有阳中之兑,正是黄画的题跋,地之表有阴中之艮,如房屋,大地阳面白石、云气、山径,无不阴阳互生,阴阳和合,负阴抱阳。

而体现更为有独特风貌的就是“灵光”和“月移壁”。黄宾虹先生认为中国画之虚当做“灵光”来理解,中国画中的天空,水面和云气特别亮,用虛白表现,但是中国画中有与光亮不相干的却影响着画的空灵,这才是“灵光”。

参考文献

[1] 胡经之.中国古典美学从编(上)[Z].北京:中华书局,1988.

[2] 周汝昌·中国文论《艺论》三味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3]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 韩林德.境生象外【M].北京:三联书店,1995.

作者简介

周亭(1995-),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17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山水。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黄宾虹气韵笔墨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