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

2018-07-30 03:41毕明
北广人物 2018年28期
关键词:楷体书体篆书

毕明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众生的智能伴侣,全拼输入、双拼输入、语音输入,输入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也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依然选择手写输入法,这让人感觉到作为一个主要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依然与汉字保持着些许原生态的关联。夸张点说,日常中提笔写的最频繁的字可能就是自己的名字了,毕竟生活工作中还是经常需要提笔留名签字画押的。

把单纯的写字上升为艺术就是汉字的书法艺术,这也是在世界艺术领域内由中国汉字形成的最具独特艺术魅力的汉字书法艺术,而且可以说什么时候出現了汉字,什么时候就出现了汉字的书法艺术。

同事的女儿学习书法不久,书法老师是从篆书开始教的,另外一位专业美术科班毕业的美术编辑阿姨就很不认同,认为应该从楷体开始入门学习,汉字的美不就在间架结构、横撇竖弯钧吗?你那篆书除了横竖带圆弧,以便用笔画把字的视觉空间填满,除此似乎也就没啥了,篆书似乎更像图案。

咱不会写书法,但觉得二者都没错,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介入了书法艺术,不是还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吗?从篆书开始学习,顺应的是汉字的发展历史,秦统一六国后首先就统一了汉字,丞相李斯建议“书同文字”,一律以小篆(改良简化秦篆后的规范书体)为统一的汉字书体,这才有了中国汉字从甲骨文、大篆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这汉字最基本的五种字体的前后沿革,至于金文、魏体、宋体及其他草体也都是这几种字体的衍生字体。

先学楷书更没有错,“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也是后来各种汉字印刷字体的基础模本。所以书法初学者从“颜柳欧”的楷体择一习之历来为学书正道。但对于少儿书法从篆书的运笔相对简单统一的特点来做入门启蒙,培养孩子的最初兴趣和短时间内就会小有成就感的角度来考量,可以说从篆书入手书作为进入中国书法艺术圣殿之前的开胃小菜也无可厚非。

小时候上学都要描红写大字,描的都是楷体,这就是入门书法。回想起来,能坚持下来的真是不多,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汉字书法的的确是入门易、提高难的独特艺术。

近来有不少汉字文化学者呼吁改革现行学生识字教育方式,应从汉字的起源入手。老师应该告诉学生那个汉字为什么长成这样?比如为什么“天”不出头“夫”要出头?“戌”和“戍”为什么要这么写?“即”和“既”为什么一个表示“还没有发生”一个表示“已经发生”?这些汉字的最本源知识,别说孩子不知道,说实话,咱也不知道,不知教孩子识字的语文老师知道不?这大概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到学习书法从哪种书体开始学习的问题,应该也是如此吧。

识文断字是作为一个人有一点儿文化的基础标准,而今我们却屡屡提笔忘字,尴尬啊!

猜你喜欢
楷体书体篆书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辽金元时期巫山文学撷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