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儒家政治文化发展及其变异的探究

2018-07-30 10:59李晋毅
关键词:中国影响

李晋毅

【摘要】中国是个文化古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孕育了中华文明,但他不仅仅只是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刻,儒家文化是中国古文明的智慧结晶,他的发明人是孔子更是一代圣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在全球文化发展的浪潮下,儒学文化依然对全球影响深刻。作为中国的邻邦,日本可谓是将中国文化的礼仪,思想等传承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儒家思想对于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刻,其中对日本的影响更是明显,在现在日本的政治思想尤其能提现儒学的思想。本文就中国古代的儒学政治思想发展来讨看日本儒家政治文化的变革,以及其给日本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中国 儒学文化 影响 日本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7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93-02

引言

儒家思想是一种思想文化,是集道德、教育、生活、政治为一体的智慧结晶,但他最终的精髓是“和”,即人民和平,国家和平,世界和平,这不仅仅是他的发明者孔子的愿望,更是现在全世界的人民的希望,实现大同世界,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他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宝贵遗产。受中华民族文明的影响,儒学的影响在日本不亚于在中国的影响力度,在日本的政治中很多地方都能提现儒学,例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还有天皇的地位等等都是由于儒学思想长久以来的影响形成的。在日本的历史发展史上,儒学的思想经过长时间的洗礼,结合日本的社会环境在一步步的发生这变化,整体来说对整个日本的发展是起到了帮助作用,使得日本发展为今天的世界强国。

一、中国的儒学的发展

儒学的创始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思想的基础。他与当时的“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的儒学思想主要是“仁”“孝”,他的“仁”分为很多种,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曰君子之仁。孝则是百善孝为先,他是“仁”的开始。孟子的思想在孔子的基础上更为广泛,它不仅仅是推崇以仁修身,还大力推行“仁政”,即以仁治国,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仁慈的,所以心仁必性善,孟子的思想比较感性,但是孔孟二人的思想都比较理想化,他们更多地把希望寄于人的本性的自觉,所以孔子的思想更加强调自身的修为,孟子的思想则是在自身的修为上将本性发挥出来。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荀子的思想则比较现实,更加考虑了现实的状况,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他认为人性并没有十分美好,因此,他在强调自我修养的同时更加强调教育与规范,这样才能适合顺应社会的发展,他的治国思想更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他用他的理想的“王制”与具体的“富国”、“强国”之策,结合“礼论”、“乐论”、“君道”等等,来要求大家各司其职,来达到社会统一。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更是大力推行儒学,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象,但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孔孟”思想,更是结合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长的,他积极的把儒家思想推向政治和宗教方面,并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确定了他的正统地位。宋代的时候就出现了程朱理学,他是将孔孟的政治伦理观点推向了世界终极存在,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将儒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他的政教功能,形成了“性理学”,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称之为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又称之为“朱子学”。而近代则出现了康有为等新儒学,这个时候的性理学由于封建时代的变化,已经衰落,他积极的大声疾呼地号召人们去冲决封建礼教的网罗,将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结合,推行孔、孟的学说,并加以发挥和解释,使传统儒学向现代转化,儒学在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冲击下,后来的儒学更多的是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给后人提供研究价值,至今也可以看到很多国家的政治思想中有儒学的影子。

二、日本的儒学

日本的儒学是在五世界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日本的儒学主要的思想就是忠,对比中国的儒学,他将“孝”延伸为忠,提倡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舍孝取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体现了这一点,是典型的“忠”,他们将此认为是义务,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在战争年代就出现了靖国神社,实际上它是一个凝聚着日本忠君思想的重要标志,他是日本以天皇国家为重的帝国军人的思想观念,他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思想,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手段,统治者用儒家想最大限度的實现国家的统一,稳固国家,推行国策。日本的儒学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新时期的儒学发展是在日本的镰仓时代,到了室町时代末期,在关西、土佐等地方,儒学思想逐渐占了主要地位,并且成为该地区统治的思想基础,而儒学真正的全盛时期实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一直维持到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的变异,下面就着三个时代的儒学发展来观看日本的儒学政治文化的变革,来研究其的不同之处。

1.新时期的儒学

圣德太子时期,日本朝廷并没有听过佛教,因此对于信不信佛教展开了讨论。因此产生了两派,当时正处于豪族联合政权体制时期,他们苦于权利的不统一,因此想用佛教来实现信仰的统一,但是又怕新文化冲击当时的政府,引起社会矛盾,于是让朝臣来决定,就出现了苏我氏和物部氏两派,这场争论与权力之争结合起来,终于在崇峻天皇时期才改变,由于天皇的继位,圣德太子摄政,它不同于其他皇室的人,他从小就比较有思想报复,从他辅政的时期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时期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圣德太子的政治思想,在他辅政后就大力进行改革,积极学习中国的制度,并制定了“冠位十二界”“宪法十七条”等政策,其中“宪法十七条”最能反应儒家思想。他重点推行“和为贵”、“崇君”、“公正”与“尊三宝”,以“和为贵”的思想来缓和各个贵族和皇族之间的矛盾,用“崇君”的思想来稳固天皇的地位,“公正”的让天皇的思想在官员之间推行,最后用“尊三宝”统一信仰,统一思想来实现他的治国之路。宪法十七条不仅仅是儒学、同时还结合了法家、道家的思想。冠位十二等同样也是引用了儒学的五德来区分官阶。十二等分别为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冠服则以紫、淡紫、青、淡青、红、淡红、黄、淡黄、白、淡白、黑、灰等不同颜色及其浓淡来区分。那么为什么把宪法限定为十七条呢?这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的说法,阴的极数为八,阳的极数为九,十七乃阴阳之和、天地之道。官位十二等表示干支十二属性,乃天地之循序。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七条宪法条文中,有很多条文明确的出自中国典籍,也有相当一部分引用自中国典籍。

在后来的大化改新时代,由于圣德太子时期的儒学思想仅仅只是局限于社会的上层,并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时期便大力推进对中国中国文化的学习,他们不断地派出留学生和僧人去中国学习佛教文化,回国之后大力推行唐代的制度,这个时期明显的学习唐代的制度和儒家文化。

2.江戶时代的繁华

江户时代是日本的最后一个封建时代,经过漫长时间的战乱,德川幕府开始了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在以后的德川家族的统治下不断的奠定了朱子学的官学基础,到了宽政二年幕府实行“宽政异学之禁”,进一步明确林家朱子学为幕府正统思想,这也是统治者的需求造成的。这一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战乱,德川家族急需一种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重建道德基础,原来的思想已经在这一时期走像衰落,而朱子理学强调忠君思想,他们开始看重《四书》的价值,把儒学作为政道的一种参考,强调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明德、正心、修身为先。随着足利义满时期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朱子学也得到推广和宣扬,并逐在日本全国取得了优势地位。朱子理学提倡政以“天理君权论”为基础,提出“尊君”思想。他认为君主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尊君”就是要维护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唯有“忠君”才能防止“臣弑君、子弑父”的发生。这些思想恰好是德川家族统治的需要,于是便成为了德川时代的政治理论支柱。

德川幕府的统治中儒学思想主要分为三方面:一、儒家仁政爱的实行,他们努力践行儒家仁政爱民的各项主张,在后来的纲吉时期,更强调无能的官员要进行严厉的惩罚或刑罚。幕府时代的“忠孝札”就更能体现这一思想,其中第一条就强调了忠孝,要求家庭和睦相处,包括对家仆的管教。这主要是统治者为了宣传对人民的统治态度,同时倡导人民积极遵循社会道德,在幕府的统治中,儒学更多的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用儒教的精神来确定政治手段,要求人们从中学习儒教文化,宣扬社会道德。也是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和日本历史文化相适应,结合政治需要,逐渐形成所谓日本特色的儒家文化。二、儒家政治文化与武士道的结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直至现今也能体现出来,他强调“忠”,虽然这里面突出强调君权,带有愚忠的味道,但是这是日本统治阶级的需求,这时期出现了新的武士理念,他加入了儒学的思想进行统治,强调了武士之间该做与不该做的,并且武士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尊敬,也能领取不部分的俸禄,他们是一个极易变化的阶层,因为随时有可能面临政府的变更,但是依然存在等级制度。三、儒家政治文化与新法家的结合,虽然在江户时代,朱子理学盛行,但是也不尽适用,因此就出现了与法学的结合。荻生徂徕是这一时期朱子学推行的代表,他十分相信朱子学,但是他的门生太宰春台是却不以为然,于是将法学与朱子学结合,推行治国安邦的政策,将其充分的运用到个人思想和政治领域中。

3.明治维新时期

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非常相信儒家学说,日本政府充分的否定了人类的平等说,而力图使人承认人类本身先天的质的差别,以及由于后天的社会阶层而造成差别的比例性,他们积极的向民众灌输以天皇为大的思想,使得天皇绝对化,无尚化,突出他的权利,并用这种权利来维持社会秩序,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封建思想更加注重的被强调并运用,这对他们统治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后来就被否定了。这个时候他们将儒学文化变异化,已经开始推行侵略政策,想要整个东南亚以及亚洲都效忠于天皇,以突出天皇的绝对的地位,进行殖民统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武士道经他别强调天皇的威严,敢死队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将儒学思想扭曲,但是直至今日也依然可以看到日本的儒家思想,例如:晋国神社的存在,他是典型的日本儒家思想和道家的产物,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延续,但在程度上已经出现了负面影响,导致整个世界都在不同程度上收到了伤害。

总的来说日本的儒学思想主要阶段为:最开始是由隋唐使传入,日本人接触到儒学,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圣德太子时期以禅僧为主体进行理学的传播。直到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即江户时代,这时儒学在日本才迎来了大的发展,影响力才真正产生。明治时期儒学又开始慢慢衰落。到了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战败,日本被美国逼迫“开国”后,又再次大规模接受欧洲的各种学说。

三、结语

儒学作为中华名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不得不说,孔子的儒学思想直到现今也依然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藏。他的影响程度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中国,对于整个亚洲以及全世界都有影响。日本在接受中国的儒学思想的过程,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阶级产物,他对于整个日本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发展。日本在接受儒学文化的同时也充分的结合了本土的神道教文化,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思想在日本的发展由最开始的慢慢接受到繁华时期再到最后的没落,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孔子最初的“和”的中心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扭曲的典型产物。儒家学说不论时代怎么变化,都是希望可以实现大同世界,让全世界达到“和”的状态,我们要选择性的接受和学习儒家文化,实现最初孔孟的理想世界。

参考文献:

[1]赵红卫;儒家政治理论的新思考——读《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周桂钿;儒家政治哲学对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意义[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3]侯桂运;立足学术,着眼现实——评《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马秋丽.儒家对民众政治地位的设计及其现代转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5]买莉.张承志散文中的日本文化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

[6]刘战;赵朗;神道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J];理论学刊;2006年12期.

猜你喜欢
中国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