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的几个问题

2018-07-31 01:17余宽平
中国篆刻 2018年7期
关键词:平竖直年岁硬笔

文︱余宽平

大凡学习一件事物,一般都要经历入门、上路、提升等阶段。学习书法亦是如此。以我多年学习和带学生的经验看,初学书法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关于学习年岁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说:一是多小可以学,二是多大还可以学。

(一)多小可以学

以前,我基本不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总感觉年岁太小,坐不住、听不懂、学不好。而从教学效果看,三年级以上开始学书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理解、领悟能力较好,但他们往往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坐姿不端正、握笔不正确、总是自己写等,而且非常难以改正。

这几年开始带幼儿园大班的,发现尽管他们年岁较小,其实相比三年级以上的,反而更好带,效果也好。首先,因为他们没有上过学,基本上你怎么教,他怎么学,基本不会形成不好习惯。第二,隐藏在点画中的小动作,他们也能学会,而这一点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最难改正过来的。

据上,年岁多大都可以学,但小于幼儿园大班的不建议学,当然“天才”的儿童除外。

(二)多大还可以学

有一些古语会产生误导。比如,人过三十不艺,大意是过了30岁就不要学手艺、艺术了。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为四五十岁,所以有句古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看,到30岁了再学什么,好像是没啥意思了。二是都30岁了,手脚僵硬了,思维定势了,还学什么手艺、艺术,还能学好么?

其实“多大还可以学”,这是个伪命题。以元代黄公望为例,他在50岁时开始学画,80岁时创作《富春山居图》,84岁完成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另外,学习一样事物不一定非要成名成家(当然成名成家更好),这也是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在物质比较富裕的当下尤其如此。借用金圣叹的句式表述:饭后茶余,涂上几笔,不亦快哉。

二、关于选帖

分为硬笔和软笔。我以为,不论是硬笔还是软笔,都可以从毛笔字帖上手。

选什么帖不太好说。对于初学者,因为每个人有个体差异、风格差异、个人喜好,确实不太好说。个人以为,开始选一些较简单的字帖,比如《多宝塔》等,重点是把“横平竖直”先写好。诚如古人所说:“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在写好“横平竖直”后,选一家适合自已的字贴,按启功先生的说法就是“选一本你喜欢的字帖”,狠狠地将它学透。在此基础上,涉及百家,并融会贯通。其间,或许还需要暂时性地选一些与自己风格相反的字帖来学习,以弥补你个人风格上的不足或弱点。

三、关于执笔

这个问题,主要针对毛笔。

对于执笔,也就是握笔,向来众说纷纭,有说单钩法好,有说双钩法好,不一而足。个人比较赞同启功先生的说法,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握。其实,苏东坡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他说:“执笔无定法,务使虚而宽。”

笔握好后,是站着写,还是坐着写,这实在是个问题。有人提倡,上手就站着写。我个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站着写太难了,对于初写者而言,会把信心写没了,哪里还能把字写好,哪里还能坚持下去。所以,本人以为“由易到难”,开始时还是坐着写好,然后悬腕、悬肘,到站着写。不要操之过急,一步跳过去。

四、关于点画、结构

是先学点画,还是先学结构。有人提倡,先学结构,再学点画;有人提倡,先学点画,再学结构。本人以为,在先学点画的同时,顺带着结构。待点画学完,再专门学结构。

《说文解字》收录1万余字,《康熙字典》收录近6万字,这么多汉字,不可能把每个字给你写一遍,就是写一遍,你也记不住。古人很聪明,发现了“永字八法”,就是说,尽管有近6万个汉字,但只有点、横、撇、竖、捺、钩、折、提等8个基本点画,只要学会了这8个基本点画,也就学会了所有的汉字点画。另一方面,近6万个汉字可分为独体、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等4大类。也就是说,只要学好8个基本点画、4大字形的汉字组合规律,如此你就能书写好近6万个汉字中的任何一个汉字。

五、关于进步

谁都希望进步多多。与其他艺术一样,书法也不是一学就成“家”的,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开始时,可能进步较快。但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字“很丑”“很难看”,你很不想再写了。这时候,你千万要挺过去,挺过去,你就“长字”了。如果你看你的字,越看越好看,那不是好事,因为你的字没有进步。如果你在习字中,不断地发现你的字“很丑”“很难看”并挺过去,那恭喜你,你在不停地“长字”。之所以会出现字“很丑”“很难看”,那是因为你习字、读书及“行万里路”中,你的“眼力”提升了。所以出现字“很丑”“很难看”时,一定要挺过去。

詹 健 646000 四川省泸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平竖直年岁硬笔
周玥函
楊雅然
拼拼摆摆一个字
紧扣“横平竖直”求面积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
黄河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铅笔字
翰墨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