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单季稻稻飞虱防控技术探讨

2018-07-31 12:14诸茂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白背飞虱单季稻虫量

诸茂龙,李 军

(安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指导服务中心,浙江 安吉 313300)

稻飞虱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每年因褐飞虱为害而造成毁秆倒伏的田块很多,对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笔者先后提出了水稻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的防效和持续控制能力显著高于灌浆初期施药[1],单季稻褐飞虱“治前补后”的防控策略(“治前”就是狠治主害代的前一代(即增殖代或增殖第2代),消灭增殖代,打掉主害代暴发的虫源基础,切断褐飞虱暴发的增殖链;“补后”就是对由于增殖代或增殖第2代防治差,主害代虫量高的田块进行补治)和“狠治拔节至孕穗末期,补治穗期”的防治技术(单季稻在拔节至孕穗末期普治1~2次,在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对普治不到位、残留虫量高的田块进行补治)[2]。2014年笔者采用目前稻虱防治的主导药剂对该防控策略和防治技术进行了验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水稻品种

极锐8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护瑞20%可溶粒剂(呋虫胺,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新农宝400乳油(毒死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浙优8号(杂交籼稻,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以667 m2为施药单位,试验设4个处理。①7月17日(分蘖末期)极锐80%水分散粒剂8 g和8月19日(孕穗末期)极锐80%水分散粒剂8 g+新农宝400乳油100 mL各施药1次。②7月17日极锐80%水分散粒剂12 g和8月19日极锐80%水分散粒剂12 g+新农宝400乳油100 mL各施药1次。③7月17日护瑞20%可溶粒剂20 g和8月19日护瑞20%可溶粒剂30 g+新农宝400乳油100 mL各施药1次。④清水对照(CK)。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药治小区面积221 m2,对照小区面积90 m2。采用农邦-16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667 m2喷雾量45 kg,施药时各处理区灌水3~5 cm,保水5~6 d。

1.3 调查

施药前查基数,药后间隔4~6 d查1次防效。采取平行跳跃法取样查17点,每点查1丛,盆拍法调查飞虱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试验田5月20日播种,6月9日机插移栽,667 m2种植规格1.48万丛,10月6日收割,肥力水平中等,土壤类型为砂壤土。稻虱在水稻全生育期形成2个明显虫量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8月25日(4代褐飞虱),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15日(5代褐飞虱),白背稻虱由于迁入少,水稻生长前期末形成明显的虫量高峰。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群动态

3个药剂处理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动态曲线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区,且8月21日后两者的差距拉大。8月25日至9月26日4、5代褐飞虱暴发时,清水对照区的稻虱虫量达到百丛11 990~14 980只,而药剂处理区的稻虱虫量却始终保持在百丛24~2 400只的低位状态,说明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能有效控制4、5代褐飞虱的暴发,治前控后作用明显,而且对水稻生长前期白背飞虱的防效显著(图1)。

图1 单季稻各处理区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动态

2.2 虫口减退率

3个药剂处理区的稻飞虱虫口减退率动态变化曲线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区,特别是8月21~25日(4代褐飞虱)和9月15日(5代褐飞虱),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说明在4、5代褐飞虱暴发时,药剂处理区稻虱的增殖力很低,死亡率很高,难以形成较高的虫量(图2)。

2.3 防治效果

3个药剂处理区稻飞虱防效动态变化均在60%以上(护瑞20% 20~30 g处理9月26日除外),处理区不仅在前期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到92.5%~98.3%,而且在后期对4、5代褐飞虱的持续防效也达到91.3%~99.5%(图3),说明处理区能有效控制整季水稻迁飞性害虫稻虱的为害。

图2 单季稻各处理区稻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动态变化

图3 单季稻各处理区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动态变化

3 小结与讨论

2014年在褐飞虱大发生(4代百丛虫量11 990只,5代百丛虫量14 980只)的情况下单季稻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整季水稻稻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始终维持在60%以上,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仅能有效控制前期白背飞虱的发生,而且能有效控制中后期褐飞虱的暴发。

白背飞虱由于日迁入量大,具有落地成灾的特性,而褐飞虱由于日迁入量小,需要增殖1~2代才能暴发成灾。太湖单季稻区白背飞虱的迁入峰出现在6月底7月初,褐飞虱主峰迁入期在7月10—20日,两者相差15 d左右[2]。因此,在分蘖期防治白背飞虱时要统筹考虑随后迁入的褐飞虱的兼治工作。

根据“治前补后”的防控策略和“狠治拔节至孕穗末期,补治穗期”的防治技术以及褐飞虱防治孕穗末期施药优于穗期施药的特点[3],褐飞虱在做好分蘖期兼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孕穗末期的药剂防治。

猜你喜欢
白背飞虱单季稻虫量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南安市白背飞虱发生的气象条件及虫源地分析*
平铺镇近20年来白背飞虱发生特点、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