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从数学计算改革做起来

2018-07-31 09:21何晓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小学数学

何晓丽

摘 要 在引入计算公式后,计算将不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公式法的引入,将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与速度。只要会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掌握计算公式的计算规则,那么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任意数位的计算。公式法的引入,使得每个数位的计算结果独立于其他数位,更便于学生检查、修改计算结果。该公式同样适用于小数计算、元角分计算、米分米厘米计算、该算理可延伸用于解决时间计算等数学问题。本文将详细讨论计算公式及推导,并对公式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公式 整数计算 小数计算 元角分计算 米分米厘米计算 时间计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何谓减负?一味减少作业量?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孩子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又能保证大大提高孩子计算的准确度与速度,这是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减负?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理、工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之重要,不在此处累述。

那么在减少学习时间、降低学习难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套用计算公式,降低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要求,同时提高数位计算的灵活度。现行的整数加减计算,尤其是多位数整数加减运算,是以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作为运算的基础,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只能从低位到高位逐位推算,一旦计算结果出错,则需要重新计算。而公式法的引入,则只需要学生会10以内加减法即可,且每个计算数位独立于其他数位,便于检查、修改,在口算时可选择从高位到低位计算,符合人类的阅读与书写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年龄、学业难度的增长,会借助很多已被科学论证的公式,帮助我们简化思考、推理的过程。所以,作为基础数学的计算,如果也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公式,帮助小学生们简化分解、运算过程,那么同样值得推导与论证。

1两个整数加减运算公式及推导

1.1补数的概念

补数是一个珠心算概念,在珠心算的教学中,学生要正确进行进位、退位的拨珠计算,则必须熟练掌握补数的概念。公式法中引入补数概念,是简化整个计算过程的基础。有关补数的定义如下:

补数:两个个位整数的和为10,则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如图1)。

1.2加法公式

【Zn=(本位个位+后位进位)的个位】,有三种情况:

公式1:Zn=(A1+A2)n+Jn-1 (A1+A2)n<9;或 (A1+A2)n =9,后位无进位或连续进位

公式2:Zn=(A1-B2)n +J n-1 或 Zn=(A2-B1)n + Jn-1 (A1+A2)n≥10

公式3:Zn= 0 (A1+A2)n =9,后位有进位或连续进位

其中:Z—值; A—计算数; B—A的补数; J—进位;n—计算位(n>0整数,n1为个位)

1.3减法公式

【Zn =∣本位个位-后位退位∣】,有三种情况:

公式4:Zn=(A1-A2)n-T n-1 (A1-A2)n>0;或(A1-A2)n =0,后位無退位或连续退位;

公式5:Zn=(A1+B2)n-T n-1 (A1-A2)n<0;

公式6: Zn=9 (A1-A2)n =0,后位有退位或连续退位。

其中:Z—值;A—计算数;B—A的补数; T—退位;n—计算位(n>0整数,n1为个位)

2公式推导

2.1公式推导条件

10进制运算中,n位进位Jn、退位Tn与n+1位计算结果相关,在n+1位计算中已考虑n位进位Jn、退位Tn,则在Zn计算时,只需考虑n位本位个位值,及n位后面数位的进位Jn-1、退位Tn-1(含连续进位、连续退位)情况。

2.2加法公式推导

2.2.1 当(A1+A2)n<9时,Zn=(A1+A2)n+Jn-1

证明:

因为,Jn-1只有Jn-1 =1或Jn-1 =0两种情况,

又因为,A1<10,A2<10,均为整数,

所以,当(A1+A2)n<9时,0≤(A1+A2)n+Jn-1 <10,

故,当(A1+A2)n<9时,Zn=(A1+A2)n+Jn-1 。

当(A1+A2)n =9,后位无进位或连续进位时,Zn=(A1+A2)n+Jn-1 。

证明:

因为,J n-1 =0,

所以,(A1+A2)n+Jn-1 =9

故,当(A1+A2)n =9,后位无进位或连续进位时,Zn=(A1+A2)n+Jn-1 。

2.2.2 当(A1+A2)n≥10时,Zn=(A1-B2)n +Jn-1 或 Zn=(A2-B1)n + Jn-1

证明:

当(A1+A2)n≥10时,n位计算数计算结果的个位为:

(A1+A2)n-10(进1给n+1位) = A1n+A2n-(A2n+B2n)= A1n+A2n-A2n-B2n =A1n-B2n=(A1-B2)n

(A1+A2)n -10(进1给n+1位) = A1n+A2n-(A1n+B1n)= A1n+A2n-A1n-B1n =A2n-B1n=(A2-B1)n

因为,A1<10,A2<10,均为整数,

所以,(A1+A2)n≥10时,0≤(A1+A2)n -10=(A1-B2)n=(A2-B1)n<9,

又因为,J n-1只有J n-1 =1或J n-1 =0两种情况,

所以,0≤(A1-B2)n +J n-1=(A2-B1)n + J n-1≤9

故,当(A1+A2)n≥10时,Zn=(A1-B2)n +J n-1或 Zn=(A2-B1)n + Jn-1。

2.2.3当(A1+A2)n=9,后位有进位或连续进位时,Zn=0

证明:

因为,J n-1 =1

所以,(A1+A2)n+Jn-1=10

又因为,连续进位最高位(n的高位或之前若干高位)计算中已考虑n位进位或连续进位,因此n位计算应减去给其高位进位1,即n位减去10,

所以,Zn=(A1+A2)n + Jn-1-10=10-10=0 ,

故,当(A1+A2)n=9,后位有進位或连续进位时,Zn=0。

综上证明,Zn=(本位个位+后位进位)的个位。

2.3减法公式推导

2.3.1当(A1-A2)n>0时,Zn=(A1-A2)n-T n-1

证明:

因为,A1<10,A2<10,均为整数,

所以,当(A1-A2)n>0时,0<(A1-A2)n<10

又因为,T n-1只有T n-1 =1或Tn-1 =0两种情况,

所以,0≤(A1-A2)n-T n-1<10,

故,当(A1-A2)n>0时,Zn=(A1-A2)n-T n-1 。

当(A1-A2)n=0,后位无退位或连续退位时,Zn=(A1-A2)n-T n-1 。

证明:

因为,Tn-1 =0,

所以,Zn=(A1-A2)n-T n-1 =0,

故,当(A1-A2)n =0,后位无退位或连续退位时,Zn=(A1-A2)n-T n-1。

2.3.2当(A1-A2)n<0时,Zn=(A1+B2)n-T n-1

证明:

当(A1-A2)n<0时,

(A1-A2)n +10(n+1位退1)= A1n-A2n+(A2n+B2n)= A1n-A2n+A2n+B2n =A1n+B2n=(A1+B2)n

因为,A1<10,A2<10,均为整数,

所以,(A1-A2)n<0时,1≤(A1-A2)n +10=(A1+B2)n≤9,

又因为,T n-1只有T n-1 =1或Tn-1 =0两种情况,

所以,1≤(A1+B2)n-T n-1≤9

故,当(A1-A2)n <0时,Zn=(A1+B2)n-T n-1 。

2.3.3当(A1-A2)n =0,后位有退位或连续退位时,Zn=9

证明:

因为,Tn-1 =1,

又因为,连续退位最高位(n的高位或若干高位)计算中已考虑给n位的退位或连续退位,因此n位计算应加上其高位退位1,即n位加上10,

所以,Zn=10-(A1-A2)n- Tn-1=10-0-1=9,

故,当(A1-A2)n =0,后位有退位或连续退位时,Zn=9。

综上证明,Zn=∣本位个位-后位退位∣。

3公式法计算与传统计算方法的比较

3.1 20以内加法

3.1.1【例1】7+8=15

公式法计算过程

十位:公式1,进1;

个位:公式2,7-2=5或8-3=5。

传统数学方法计算过程

个位:分解7为5和2,8+2=10,个位为5;或分解8为5和3,7+3=10,个位为5;

十位:进1。

3.1.2 计算过程比较分析

(1)公式法:直接减补数进1,减少了分解过程。

(2)传统算法:对7的分解,其实就是在找8的补数2;对8的分解就是在找7的补数3。其分解过程的实质就是给7减去8的补数2,进1;给8减去7的补数3,进1。

3.2多位数加法

3.2.1【例2】658+597=1255

公式法计算过程

千位:公式1,进1;

百位:公式2,6-5+1=2;

十位:公式2,5-1+1=5;

个位:公式2,8-3=5。

传统数学方法计算过程

个位:8+7,进行数的分解,8+2=10,10+5=15,进1得5;

十位:5+9+1,对5+9进行数的分解,9+1=10,10+4=14,14+1=15,进1得5;

百位:6+5+1,对6+5进行数的分解,6+4=10,10+1=11, 11+1=12,进1得2;

千位:进1。

3.2.2 计算过程比较分析

(1)公式法:

①计算基础要求低,只在进行10以内运算;

②计算数位独立、灵活,便于检查、修改。

③ 大大降低口算的难度。可直接从左往右写出答案,与人的书写阅读习惯保持一致。

(2)传统算法:

①进行的20以内运算,计算基础要求高。如果学生基础不好,还需再进行数的分解,完成一次20以内的分解运算过程;

②计算顺序固定,数位与数位之间有连带关系,检查、修改答案复杂,需重新计算一次,或者完成一次逆运算。

③口算难度大。从低位往高位计算与人的书写、阅读习惯相斥。

3.3多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3.3.1【例3】1368+2639=4007

公式法计算过程

千位:公式1,1+2+1=4;

百位:公式3, 0;(连续进位);

十位:公式3, 0; (连续进位);

个位:公式2,8-1=7。

传统数学方法计算过程

个位:8+9=17, 进行数的分解,9+1=10,10+7=17,进1得7;

十位:6+3+1=10,进1得0;

百位:3+6+1=10,进1得0;

千位:1+2+1=4。

3.3.2计算过程比较分析

比较结果与【例2】一致。

3.4 20以内减法

3.4.1【例4】11-7=4

公式法计算过程

十位:公式4,退1;

个位:公式5,1+3=4。

传统数学方法计算过程

个位:10-7=3, 1+3=4;

十位:分解11为1和10,退1。

3.4.2计算过程比较分析

(1)公式法:被减数个位1直接加减数7的补数3,减少分解过程,降低了计算难度。

(2)传统算法:将11分解为1和10,10-7其实就是在计算7的补数的过程。经计算7的补数为3后,再进行1+3的计算。

3.5多位数减法

3.5.1【例5】4645-2798=1847

公式法计算过程

千位:公式4,4-2-1=1;

百位:公式5,6+3-1=8;

十位:公式5,4+1-1=4;

个位:公式5,5+2=7。

传统数学方法计算过程

个位:5-8不够减,十位退1,15-8,15分解为5和10,10-8=2,5+2=7;

十位:4-9-1不够减,百位退1,14-9-1。会简便方法则得4,如不会,则分解14为4和10,10-9=1,4+1-1=4;

百位: 6-7-1不够减,千位退1,16-7-1,分解16为6和10,10-7=3,6+3-1=8;

千位:4-2-1=1。

3.5.2计算过程比较分析

比较结果与【例2】一致。

3.6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3.6.1【例6】5346-2349=2997

公式法计算过程

千位:公式4,5-2-1=2;

百位:公式6, 9,(连续退位)

十位:公式6, 9;(连续退位)

个位:公式5,6+1=7。

传统数学方法计算过程

个位:6-9不够减,十位退1,16-9,16分解为6和10,10-9=1,6+1=7;

十位:4-4-1不够减,百位退1,14-4-1,14-4=10,10-1=9;

百位:3-3-1不够减,千位退1,13-3-1,13-3=10,10-1=9;

千位:5-2-1=2。

3.6.2计算过程比较分析

比较结果与【例2】一致。

4公式法在其他计算问题中的应用

公式法的引入,使得十进制运算,全部都可以轻松解决,包括小数运算和元角分及米分米厘米。

小数运算其实同多位数加减法并无实际区别,只需对照小数点确定加减对应的位数,运算完成后,将小数点位放置正确即可。

4.1小数计算

【例7】7.86+5.08=12.94

十位:公式1,进1;

个位:公式2,7-5+0=2;

十分位:公式1,8+0+1=9;

百分位:公式2,6-2=4。

【例8】11.25-6.78=4.47

十位:公式4,退1;

个位:公式5,1+4-1=4;

十分位:公式5,2+3-1=4;

百分位:公式5,5+2=7。

4.2元、角、分的计算(也可转化为小数问题解决)

【例9】5元4角+2元7角4分=8元1角4分

元:公式1,5+2+1=8。

角:公式2,4-3+0=1。

分:4。

【例10】8元-6角3分=7元3角7分

元:公式4,8-0-1=7;

角:公式5,0+4-1=3;

分:公式5,0+7=7。

5.3米、分米、厘米的计算(也可转化为小数问题解决)

【例9】7米5分米8厘米+6米7分米5厘米=14米3分米3厘米

米(十位):公式1,进1

米(个位):公式2,7-4+1=4

分米:公式2,5-3+1=3

厘米:公式2,8-5=3

【例10】25米-3米6分米6厘米=21米3分米4厘米

米(十位):公式4,2;

米(个位):公式4,5-3-1=1;

分米:公式5,0+4-1=3;

厘米:公式5,4。

5公式法算理的延伸

5.1时间计算

同样先引入补数概念,时间是60进制,也就是一个数和它的补数之和等于60。

【例11】李老师7:40出发,9:15分到开会地点,请问路上走了多久?

解题思路:(分钟数不够减,时钟数退1加补数)

时:9-7-1=1

9:15-7:40=1时35分

答:路上走了1时35分。

7结语

公式法,已被重庆市乐数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在实践中验证,可以大大提升孩子计算的速度及准确度。愿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能够降低一点难度,多收获一份成就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卫达.新编珠心算[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小学数学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复合绝缘子爬电距离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
关于节能评估中n值计算公式及修正
扰动重力场元无θ奇异性计算公式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