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园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建议

2018-07-31 09:19金强吴翠云张锐张琦
科技视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园艺

金强 吴翠云 张锐 张琦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园艺专业的特征,结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和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形,以及生产一线对园艺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要求,针对提升园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让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达成有机融合的建议。从强化目标定位、科学化培养方案、特色化培养模式、优化实践体系、配置双导师、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展开,中肯剖析了保证园艺卓越农林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各种有效途径,旨在为促进园艺卓越农林人才计划高效实施、成果丰硕建言献策。

【关键词】园艺;卓越农林人才;质量;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 H319.3;S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1-01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1.061

随着卓越农林人才计划的布局[1],其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目标包含培养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农学门类专业是其改革项目专业之一。园艺专业属于大农学门类,涵盖蔬菜、果树、观赏园艺及茶学等专业,又分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遗传育种及改良、栽培生理及生物技术应用等研究方向。迄今,全中国有100余所院校已设立有园艺专业,招生人数已占农学专业的1/6,每年培养大量毕业生,而且在稳步增长[2]。

尽管全国各地正在发展多类型的园艺产业,比如城郊日光温室辅助栽培的观光果业、反季节花卉产业、反季节蔬菜产业等,都急需这类人才[3]。园艺产业所需技术含量与日俱增,更加要求每年毕业的园艺专业人才在学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相当过硬的应用技术基础,方能在实践中做到“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

我国园艺作物发展面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的逐步落实,我国园艺专业人才迎来了巨大的人才就业市场空间。但我国的园艺新品种产出仍跟不上国内乃至国外市场需求速度,我国园艺产业管理环节技术、流通销售领域园艺产品保护保鲜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先进程度相比,仍有较大开发空间[4]。

在园艺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空间巨大和市场需求技术先进性的压力与挑战现实情况下,培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能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园艺卓越人才是当下乃至今后国内、国际市场之所需,是我国设立有园艺专业的高校应该及时重视和落实的人才培养模式[5]。园艺专业应用型较强,无论毕业生今后进入研究领域,还是步入技术服务型市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毕业生个人发展都有较大帮助。因此,提升园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呈有机融合非常必要。这为园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理论教学针对性设计,如何確保学生实践操作机会,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怎样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强化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是其主要任务[6]。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目标及区域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定位目标内容。在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前提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培养掌握园艺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园艺产品生产、管理、经营等领域相关工作,以满足生产实践所需。

卓越人才毕业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也为必要;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践环节,就能更好服务生产一线;有一定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好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科学化培养方案

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响应行业、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学、研、产上下功夫,发挥多方优势,结合毕业生分类就业方向,使课程体系更加具有目的性,还应加强培养过程的实时监控。培养方案应体现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训练环节[7]。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主动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设计思路,结合区域特色,以培养有自我品牌的卓越人才。及早开设专业前沿进展课程,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尽快涉及专业理念,也可以强化学生对园艺专业的科学认知,其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自然得以促进[8]。

3 特色化培养模式

借鉴国内外先进培养理念、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需求接轨、课程设置凸显专业应用性、教学制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动态化教学评价方式应引入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之中[9]。

针对目前的4年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分阶段实施,前3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包括课程实习实训),第4年全部安排生产环节实践训练,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使课程实习安排要以园艺作物物候规律为前提,可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分散在高年级学习阶段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可以融入各实践训练环节之中,尽量避开有大量课程学习时期。

实行导师监督负责制,有利于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使培养效果从理论学习到生产实践整个过程呈现整体性和系统性,使培养出的目标人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有机融合[10]。

4 优化实践体系

园艺专业应用性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课程实习、专业实践、综合实验、社会实践、科研试验、生产实习为主线相互融合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巩固专业的实用性[2;11;12]。

以上各环节的设立,一定要让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室及教师的科研任务有效融入,让实践渠道和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按期修订实践方案,及时完善新的、先进的实践内容;结合区域特色、办学特色及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逐渐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6]。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训练的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是卓越人才的基本功,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需始终围绕该基本功展开[13]。

5 配置双导师

卓越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出了高校在职在岗教师外,还可以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便利条件,聘请基地资深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日常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各个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6]。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学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提供指导,基地导师为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辅以实践咨询。同时加强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其生产实践经验,并将生产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能力。“双导师制”要起到实效,还必须将责任和绩效落到实处,让导师全身心投入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更好的保障培养质量。

6 落实保障措施

规章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和激励制度对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要从制度上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14]。首先,应出台管理办法,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其次,专项资金可优先保障计划的有力执行;再次,辅以淘汰机制的学生遴选办法能改保障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该办法需不断优化;然后,对参与计划的学生应实施单独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籍管理政策;最后,教学资源向卓越计划优先倾斜,甚至单独配置,在学习计划灵活性、学习空间宽裕性、学习资源丰富性、实践训练多样性等方面更加给予优先考虑。

总之,教育部2010年起组织实施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是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 。各高校如结合自身优势,将办学特色融入计划中来,再结合以上建议,培养出在理论和实践综合知识体系呈有机融合的优质卓越人才是可以实现的,这也是国之所需、民之所需,尤其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之所急。

【参考文献】

[1]肖雪梅,刘玉莲.培养园艺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赤峰學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8):194-196.

[2]金光明,陆晓民,高青海等.应用型园艺本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模块化建设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4,(09):105-108.

[3]陈新.浅谈园艺专业实施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116.

[4]邓秀新,束怀瑞,郝玉金,等.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J]. 农学学报,2018,(01):24-34.

[5]盛云燕,纪鹏,廉华,等.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背景下创新实践训练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9):196-197.

[6]李静.园艺专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之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8):50-51.

[7]刘乐承.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1,(01):217-218.

[8]刘德均,崔洪.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融合的思考[J].职业,2006,(S1):243.

[9]杨娟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

[10]韩洪波,郑毅,刁毅.园艺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的机制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127.

[11]张琦,王江波,姜喜等.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3(09):204-205+130.

[12]周俊国,扈惠灵.园艺教育专业毕业实习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108-110.

[13]彭立新,李爱,范文静,等.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57-159.

[14]倪晗,刘敏.行业特色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观察,2018,(03):41-44.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园艺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