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08-02 01:32冯良松彭斌雷祥
医药前沿 2018年22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硬化造影

冯良松 彭斌 雷祥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3)

冠状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为冠状动脉钙化,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临床中,可通过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数量的分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了解,进而对冠心病发生几率进行评估[1]。近些年,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和发展,放射CT血管造影以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分析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严重心肌病患者、严重心律不齐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呼吸功能受损患者、过敏体质或对碘剂过敏患者等。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最大为81岁,最小为31岁,年龄均值为(58.3±3.6)岁。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接受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选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飞利浦)进行检查,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450~500mAs,准值为0.625mm,螺距设置为0.5mm。同时辅助使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分析软件及图像工作站。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之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练习。并在检查之前1小时,为心率过速患者口服维拉帕米,使其心率减慢,避免出现危险事件。扫描之前让患者屏气,从气管隆突水平扫描至心脏膈,另外在扫描期间记录患者心电信息。1mm和3mm检出的钙化斑块CT图如图1、2所示。

图1 1mm检出的钙化斑块CT图

图2 3mm检出的钙化斑块CT图

1.3 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指多个相邻像素CT值介于130Hu区域值范围内时,则说明每一层图像软件均存在钙化灶,如果CT值在130Hu及以上,则钙化斑块将会呈现出粉色。若在检查过程中心脏周围有噪声或出现伪像,则应对窗宽、窗位等进行适当调整,并且对钙化斑块和伪影准确分开,使误差降低。另外放大局部,与原始图像对比,由多名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交流,最终达到统一意见。针对所有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重建厚度分别为1mm、3mm,对不同重建厚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检查显示,1mm厚度重建检查中,共检出钙化斑块55个,小钙化斑块40个;3mm厚度重建检查中,共检出钙化斑块40个,小钙化斑块28个。如果以1mm重建厚度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在3mm重建厚度检查中,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2.73%、70.00%。3mm重建厚度检查中钙化斑块检出率、小钙化斑块检出率均比1mm重建厚度检查中钙化斑块检出率、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低(P<0.05)。见表。

表 1mm、3mm厚度重建检查的钙化斑块检出率对比

3.讨论

现阶段,冠状动脉疾病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在冠状动脉疾病类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最典型症状类型,而冠状动脉钙化是其诊断的一个主要标志。所以要想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提高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率非常重要。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属于传统方式,同时也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检查方式,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3]。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方式操作复杂,而且需要高额的经济费用,另外还容易这造成冠脉离断、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多种并发症,所以仅在严重病情患者中应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估上,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与心电图检查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现阶段,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逐渐将心电图检查所取代,并发展成为临床中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并准确评估冠心病发生几率。

伴随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冠状动脉影像学研究得到完善和发展,且受到临床高度重视。在冠状动脉影像学技术中,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广泛,且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扫描,而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其克服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弊端,不仅提高了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也提高了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可靠性[4]。CT血管造影技术可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情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临床价值显著。据相关研究指出,针对冠心病发病风险程度,CT血管造影可以起到一定预测作用。针对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如果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对其发生冠心病的预测特异性可达到100%,且有40~50%的敏感性,由此可见冠状动脉出现钙化同时有明显狭窄的可能性。针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临床诊断指标的价值更加明显。所以钙化斑块、积分轻度变化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对钙化积分计算方式进行深入掌握,确定钙化斑块情况,明确患者钙化斑块数量,据此对钙化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在CT血管造影检查中,层间隔、层厚均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5]。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通常是利用连续容积扫描法进行扫描,完成扫描之后,在通过不同层厚、重叠方式重建处理扫描结果。本次研究中,针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以1mm厚度重建和3mm厚度重建,可以使纵向分辨率得到提升,容积效应减少,小钙化斑块漏诊及误诊概率降低,对诊断结果有利。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mm厚度重建检查中,共检出钙化斑块55个,小钙化斑块40个;3mm厚度重建检查中,共检出钙化斑块40个,小钙化斑块28个,由此可见1mm厚度重建检查的检出率均高于3mm厚度重建。同时,如果以1mm重建厚度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在3mm重建厚度检查中,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2.73%、70.00%。3mm重建厚度检查中钙化斑块检出率、小钙化斑块检出率均比1mm重建厚度检查中钙化斑块检出率、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低,说明层厚越薄,对钙化斑块以及小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越高,敏感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见,检出敏感程度与层厚、图像空间分辨率之间有紧密联系。如果层厚增加,则容积效应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分辨率。对于病灶来说,层厚越大,则越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现象,进而导致漏诊、误诊问题。重叠间隔越窄且程度越大,则越能够取得显著的诊断效果,但如果重叠过多则会减缓处理速度,所以应以患者实际症状为依据确定重建厚度,以更加准确地判定病情。

4.结语

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具有显著临床价值,且重建厚度不同,检出率也存在差异,所以应以患者情况为准选择适合的重建厚度,确保检查效果。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硬化造影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