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
——井冈山在脱贫攻坚战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2018-08-03 02:14巫太明
老区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井冈山贫困户党员干部

□ 巫太明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最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路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属于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人民,讲得最深的是党同人民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在新时期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将脱贫攻坚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创新举措,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生动实践,让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从群众中来,让扶持政策、帮扶项目落实到群众中去,使党员干部真正沉下身子接地气,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一对一地摸情况、寻对策,营造了党群共商、共建、共担合力攻坚,同心、同向、同行同走致富路的浓厚氛围,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书写了新时期鱼水相依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崭新篇章。

云海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正确运用的典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核心,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了实事求是,要深入基层调研,深入群众学习,集中民意,科学决策,再回归群众贯彻落实。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内涵没有根本变化,正是基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沉甸甸的课题,让“群众”两个字有实实在在的贫困户这个第一抓手,让干部在“来去”两个字上有真情实感的责任担当。

二、新时期让群众路线回归的最好途径

新时期通过什么来让群众路线回归?脱贫攻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战场,通过它来检验我们的群众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井冈山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以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大爱情怀,切实把脱贫攻坚这一当前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务记在心上、装在脑中、扛在肩上、抓在手上。2017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井冈山在全国第一个宣布脱贫“摘帽”,这是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

茨坪城区全景

(一)脱贫攻坚锤炼了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通过脱贫攻坚可以检验一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做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否真正坚持“四个意识”。

井冈山从2015年初开始,建立了“321”帮扶责任机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不断强化结对帮扶。开展“百名支部书记引领”活动,组织实用技术培训等不断强化示范引领,真正做到了“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第一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至少一名帮扶责任人”,实现全山3000多名党员干部人人都参与脱贫攻坚,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攻坚克难的扶贫队伍。一些原来干不了的工作干成了,一些原来干不好的工作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比如,土地撂荒和拆除危旧房是原来农村公认的难事,但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打响了“消灭撂荒土地,发展致富产业;消灭危旧土坯房,建设美丽乡村”“两个消灭”战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发军令状,党员干部消除畏难情绪,在“两个消灭”中比学赶超,在打硬仗中培育硬功夫,在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中与老表心贴心,很多群众从不愿拆、不想拆变为带头拆、作表率,仅仅几个月时间,实现了“旧房变新房、荒地变农田”,耕地撂荒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二)脱贫攻坚改进了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又要冲锋陷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攻坚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脱贫攻坚的几年,井冈山的老百姓感触最深的就是,干部下乡更多了,不用去村委会、乡政府、市政府,在村头和家里就能和市乡村干部拉家常,多年不见的干部好作风在脱贫攻坚中又回归了。井冈山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井冈山斗争时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围绕率先脱贫目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纷纷放弃休息,常态化加班,有的干部小孩出生、父母生病都无法前去照顾,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临阵退缩,始终默默无闻,扛起自己该扛起的责任,担起组织赋予的担当。大家在工作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一时的苦和累其实是对这片红土地的还债,是对长眠于井冈山4.8万名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来自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科所的新城镇排头村第一书记罗军元,自2015年省农业厅选派他到新城镇排头村任“第一书记”以来,他把心“沉”到村子,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为排头村量身制定了脱贫方案和扶贫产业,通过争取各方面资金,帮助排头村发展致富产业、开展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等,两年来,罗军元由于吃住在村里,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并亲切的称其为“不回家的罗书记”。

(三)脱贫攻坚提升了干部素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中,一些干部存在对脱贫攻坚的认识不充分、方针政策不熟悉、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方法不适应等问题。井冈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治国理政重要方法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思想上,把革命传统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牢记时代使命,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全山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老同志,充分发挥“毛秉华工作室”专业宣讲团作用,及时传达好政府的声音,使井冈山精神成为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并且身体力行,个人捐款1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真金白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井冈山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善于运用好独特的红色资源和旅游资源,把茅坪乡的坝上村、神山村,大陇镇的案山下村、瑶背村等,将其作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两学一做”的基地。如茅坪乡坝上村,通过开展“红军的一天”实践活动,仅2016年就吸引来自各地的“两学一做”学员4万多人次,学员们通过进农村、进农家,参与实践活动,既达到助推脱贫的目的,同时又使广大学员在体验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为增进广大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多次对第一书记及帮扶干部进行培训,将“十大扶贫工程”政策作为培训内容,印发《脱贫攻坚政策应知应会》,做到人手一册,烂熟于心,并进行业务能力考试。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单位成立督查组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及帮扶干部政策熟悉情况和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并公开曝光和严肃问责。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问责,压实了干部的责任,党员干部也在这种重压之下不断成长。如,茅坪乡神山村村支书黄承忠,通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迅速成长,对扶贫政策及贫困户情况如数家珍,给来山考察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在脱贫攻坚战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干部的一个缩影。

(四)脱贫攻坚密切了党群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井冈山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坚持群众至上,先后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精准扶贫大会战”、“访民意、解民忧”、“百姓档案”“干部下学”等主题活动,心贴心、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贫困群众情况、诉求,解决贫困群众困难。并创新开展接地气的“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活动,通过“交心式”走亲,广泛收集微心愿,“连心式”结亲,积极认领微心愿,“贴心式”帮亲,合力点亮微心愿,在“微”处使“重”力,帮助3300多名贫困群众圆了微梦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带领贫困户参与产业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拆除土坯房从“不愿拆”到“带头拆”,参与村庄管理从“不愿管”变成“热心管”,脱贫成为群众自觉行动。现在的井冈山,一些贫困户有什么喜事好事,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帮扶干部,有什么难事急事也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帮扶干部的帮助,一些帮扶干部也成为贫困户农历新年后请客重点邀请的对象。干群党群关系就在一次次访贫问苦、一次次帮扶施策中融洽。

三、践行群众路线打赢脱贫攻坚战几点思考

(一)思想上真正坚持群众路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冲一冲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超常规的付出与广大干部的共同参与才能圆满完成。因此,一个地方干部思想境界怎么样、有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是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井冈山通过不断挖掘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红色资源,通过“讲好红色故事”、“乡村大讲堂”、“身边人讲身边事”等形式,把脱贫攻坚搬到学习的课堂上,搅动党员干部思想,唤醒发动群众,使井冈山精神成为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通过强化理想信念、群众路线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脱贫攻坚看成是自己的事、看成是份内的事、看成是必须完成的事,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良苦用心,真正理解了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通过脱贫攻坚,干部真正理解了群众观点,真正践行了群众路线,真正实现了群众利益。在艰巨的工作任务中才能实现观念的真正改变,才能发现解决群众所盼所需需要定力、方法和真情实感的投入。我们现在的超负荷运转、超强度的工作,某种意义上是对以前工作的补课,对以前农业农村欠帐的回馈。

(二)坚持人民群众的真正参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壮大,得益于人民的支持,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离不开井冈山军民的英勇斗争。历史已经证明并也将继续证明,我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进历史推进,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推进脱贫攻坚事业,更应该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脱贫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源、无本之木。井冈山率先脱贫的实践也是如此,自始至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利益。如,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我们创新举措,采取“一访、二榜、三会、四议、五核”,“红蓝黄卡户”分类建档立卡等方式,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始终都注重群众参与,始终贯穿着群众路线要求,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尊重广大群众的创造精神。正如神山村村民彭夏英所说:“党和政府是扶持我们,不是抚养我们。”坚持夯实群众基础为根本,从每一项工作中,都充分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最大支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把脱贫当成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辛勤劳动,脱贫才会出成效、才能可持续。

(三)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关键环节。井冈山在脱贫攻坚战中,核心要义是确保四个“实”。一是确保脱贫基础实,完善贫困户基础性资料管理,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及时更新信息、动态管理,实现贫困基础信息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不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基础实。二是脱贫举措实,坚持“不看广告看疗效”,不搞花架子,亮实招,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提高生活状况做文章,坚持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三是确保干部作风实,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压实乡村“主抓”责任,引导乡村干部把心思放在扶贫上,把精力用在扶贫上,把能力体现在扶贫上。压实干部“主帮”责任,形成每个乡镇都有扶贫团,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结对帮扶人的点线面全覆盖帮扶格局。同时,严格督查考核,提升脱贫成效。四是确保群众感受实,脱贫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标准。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脑袋富起来,生活环境靓起来,最直观的感受到脱贫带来的变化。干部的工作作风怎么样,脱贫攻坚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脱贫攻坚科学新颖的考核体系与考核机制决定了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行不通,只有在工作中坚持实而又实、细而又细才能赢得贫困户的认可,才能通过层层的严格把关与考核。

通过脱贫攻坚,井冈山的老百姓深深发出了共产党好、政府好的感慨。农历新年一些贫困户自发在大门上帖出了“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感谢习主席”“精准扶贫政策暖人心,贫困百姓收益谢党恩”等等感恩的对联。这应该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的初心。

猜你喜欢
井冈山贫困户党员干部
永远的井冈山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