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蔡岭镇:“党建+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8-08-03 02:14卢采华
老区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乡风全镇特色产业

□ 卢采华

今年以来,都昌县蔡岭镇党委在抓党建促产业上采取“五抓”,全面推进产业向纵深发展,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巩固和提升全镇脱贫攻坚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都昌县蔡岭吕岭菊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正在烘干房分拣鲜菊花。

一、抓思路创新,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采取专业合作社领办、党员大户带动、产业基地示范等措施,探索并建立了“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示范基地+贫困户”、“一领办三参与”(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产业发展模式。杨湾村蔬菜养殖基地,已投入第一期帮扶资金近40万元,用于建设绿色生态种养基地,租用良田15.5亩、鱼塘20亩、果园60亩,购入猪仔80头、鸡鸭500羽、鱼苗5000尾,通过分户分散和集中种养的方式,责任到人。制定了科学的合作社分红机制,年终实行产量、股金两级收益分配办法,对确系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所有收益60%归参与合作社的劳动人员,10%平均分配无劳动能力人员,10%作为股金分红,20%转为下一年发展基金,以此改“输血”为“造血”,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同朝阳大棚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五年农产品购销合同,定期上门收购,产品包销到机关健康食堂,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共联结贫困户44户151人,贫困户人均增收达3400元以上。

二、抓统筹规划,放大产业发展效应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精准脱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相融互促,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全镇重点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把特色产业与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扶贫项目助推特色产业。吕岭村金丝皇菊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与建设乡村美景结合起来,金丝皇菊种植合作社总投资1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投资6.6万元入股,贫困户每户借助产业帮扶资金2000元入股。金丝皇菊的培育种植由合作社的10名党员干部和其中15名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同完成,种植以有偿投工投劳形式进行,将50亩责任田按照田块划分落实到个人来进行种植,让他们通过自身劳动脱贫增收,走向富裕,对周围群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关键要素,释放产业发展动力

搞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行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引导党员积极投入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将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石赠孙等党员创办的亮星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400多亩,种植有油茶、杨梅等产业,支部动员合作社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主动吸收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在合作社入股、就业。着力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技术骨干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邀请专家教授前往实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技术,安排本镇有经验的“土专家”和技术骨干力量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专题技术培训会3次、座谈会4次、集中现场会11次,田间现场会达20余次。

四、抓科学谋划,壮大产业发展队伍

产业发展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责任。今年以来,蔡岭镇科学谋划全镇产业发展格局,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把党员示范点建在产业发展上,落实在扶贫帮困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型,并以此带动产业链条和各个环节的衔接,真正把党支部建成党员的“主心骨”、产业衔接的“粘合剂”和产业发展的“推助器”。支部注重把技能高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能高手,把党员技能高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能人、大户吸收到组织中来,夯实基层组织的发展实力。先后有16名致富能手换届选举顺利当选,8名外出打工党员返乡从事特色产业发展,10名村支委成员参办各类合作社。

五、抓乡风文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都昌蔡岭杨湾朝阳农民合作社饲养鸭子喜获成功。

都昌最大扶贫光伏电站蔡岭镇太平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规模1050KW,总投资624.75万元,年收益89余万元。

发展农业产业,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今年以来,蔡岭镇坚持问题导向,从党员抓起,从党员做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深入到群众中去,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推动移风易俗,共谱文明新风,共建小康蔡岭”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在吕岭村下东山自然村和松林村刘家自然村打造乡风文明示范点,并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干部夜会制度”载体,在全镇开展了“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宣传活动,通过共学倡议书、共签承诺书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知晓率,营造了积极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建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调处矛盾纠纷、党员引领示范,带动了更多人从不良陋习中走出来,向文明新风中走进去,人文环境明显好转,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乡风全镇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