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巧做“新时代传习所+精神扶贫”文章 为脱贫攻坚注强力量

2018-08-03 02:14赖声均
老区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寻乌攻坚机制

□ 赖声均

在农村祠堂“新时代传习所”传习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要求,寻乌县巧做“新时代传习所+精神扶贫”文章。进一步巩固了思想阵地,坚定了干群的脱贫信心,促进了乡风民风好转,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大精神力量,2018年6月20日,江西省“新时代传习所”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寻乌县成功召开,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出席并讲话。

一、“6+1”模式搭精神扶贫之“台”

一是整合资源建六类“固定”传习所。整合机关会议室、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祠堂、学校礼堂、企业讲堂、媒体网络等现有宣传平台,按照建设一个阵地、明确一个机构、组建一支队伍、设计一份菜单、制定一套机制“五个一”标准,建立了机关、农村、学校、企业、社区、网络等六类传习所共436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传习所建设全覆盖,使精神扶贫不落每个角落。二是因类施教建一批“流动”传习所。坚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传习所的思路,根据群众“点菜”式的传习需求,用“一对一”“一对多”交流等方式,与帮扶干部交流帮扶感悟、所思所想,与贫困群众交流脱贫计划、致富心得,让基层宣讲沾泥土、接地气。

二、“五大形式”拓精神扶贫之“路”

一是设传习大讲堂。组织传习员定期深入到帮扶单位、村、组等地,通过设立讲堂开展集中传习。二是建传习大舞台。把脱贫攻坚政策、乡风文明改编成“山歌”“汉剧”等,通过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乡村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习,让脱贫内容“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三是办网络大诵读。在寻乌手机报、“寻乌宣传”微信公众号、寻乌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把脱贫誓言、脱贫故事等内容录制成音频并进行播放。四是组织百姓大宣讲。让农村老党员、脱贫光荣户等成为传习员,通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用老百姓自己的“大白话”“客家话”,讲解党的政策利好,互学脱贫经验。五是开展“一对一”小传习。根据实际需求,组织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农技人员与农户一对一讲授种养技术,把群众最需要的政策、技术等送上门。

三、“四大机制”固精神扶贫之“基”

在企业“新时代传习所”传习

在社区“新时代传习所”传习

一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成立了“新时代传习所”工作领导小组,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总结经验做法。二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组建了脱贫攻坚传习队、农技传习队等,成为传播脱贫攻坚政策、传授知识技术的“扬声器”和“小喇叭”。三是建立培训奖励机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已开展县级传习员集中培训4次。建立县、乡、村三级传习员档案,开展创评“星级传习员”活动。四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0万元,同时,整合各乡镇、各单位党建经费的30%,用于传习所建设和传习活动的开展。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确保了各级传习所的有序运转,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强力量。

猜你喜欢
寻乌攻坚机制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寻乌画卷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