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塑料科考解密: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2018-08-03 09:54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考船国家海洋局航次

2017年9月25日至10月12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执行微塑料专题调查航次,科学家登上“向阳红18”科考船,开启了海洋微塑料的“发现之旅”。

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微塑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科学家需要想很多办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样品带回实验室,为下一步的统计分析做准备。

科考成绩单

航次总航行近2700海里,获得大量西太平洋海域微塑料样品;走航水样220个,CTD样品92个、拖网样品21个;获得我国近海CTD样品16个,拖网样品13个,沉积物品7个。

计策一 拖网采集

拖网采集通常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着网囊在海水中前行。当然,捕鱼的渔网可不行,网孔太大,什么样的微塑料都兜不住!

计策二 CTD采集

CTD的中文名叫“温盐深仪”,是一种用于探测海水盐度、温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

科学家所进行的工作是为了掌握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情况的一手数据,评估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我国在国际微塑料污染问题处理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供研究基础与技术支撑。他们用默默奉献的科学精神推动我国海洋科学的进步,是海洋环境的忠实守护者。

超级链接

2017年8月28日,“向阳红01”科考船从青岛起航,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沿途开展海洋微塑料科考工作,调查海域包括中国近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及南极地区,总航程约35 000海里,計划本月月底返航,期待科学家带回来自大海的好消息!

猜你喜欢
科考船国家海洋局航次
海洋星探组
中国制造的科考船有多牛
海洋星探组——超级科考船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