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呱嗒嗒

2018-08-04 20:01朱立文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2期
关键词:木屐孔子日本

朱立文

小时候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里面的日本女子和虹口道场的日本武士都穿着木屐。当时我十分好奇,这木屐怎么与我穿的“呱嗒板儿”那么相似啊,同样是一步两呱嗒。

当时我以为木屐是日本人的专利,殊不知中国古已有之,只不过在唐朝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学走了制作木屐的技术,这玩意儿就在日本传承下来并不断更新。

我在乡下见过另一种木屐,它有像木板凳一样的底儿,是用整块实木制作而成的。木屐中间空,两侧高,整体约有15厘米高,上面的绑带是用芦苇的穗儿编织而成,无论下雨还是下雪都可以穿着它行走,既保暖又防滑防水。

在胶鞋出现之前的古代开封,木屐是老百姓最常见的防雨雪工具,就像蓑衣,可以独钓寒江雪。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一件事。孔子到了蔡国,晚上在客舍休息,半夜有一个盗贼把孔子的木屐偷走了。孔子当年穿过的木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异”。六朝有個大才子叫谢灵运,他最喜欢穿木屐,“以木为之,施两齿”,他经常穿这样的木屐行走江湖,“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诗人李白就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更有趣的是,古代男女穿的木屐有区别,女子的木屐为圆头,男子为方头,寓天圆地方之意。

每次在街巷穿行,我常常暗自怀想,如果置身于北宋的时空,那些幽深曲折的小巷中一定有木屐敲击出的最温婉亲切的声音。不止是嗒嗒的马蹄声,其实连木屐声都会宣示他或者她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路面的青砖或者尘沙被小雨湿润,木屐轻轻划过古老的天空,仿佛信鸽的哨音,也是一种悦耳的音响。油纸伞开出花朵,木屐在大地书写诗词。

如今,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木屐了,只能偶尔在古代的绘画中或者民俗博物馆中看到它的旧影。

就像一段遗落的旧时光,不曾听得嗒嗒声,却常常步入尘梦,一梦千年,繁华阅尽,笑看平生。(摘自《深圳商报》 图/千图网)

猜你喜欢
木屐孔子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孔子的一生
说古论今话木屐
孔子的一生
木屐
木屐的彼岸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