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

2018-08-06 10:38刘悦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钩藤产业革命中药材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刘悦

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大的突破,产业革命“八要素”是施工图。从生机盎然的春天出发,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不断向纵深推进。

夏季,行走在贵州的乡间地头,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随处可见。

自今年2月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贵州各地行动迅速,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改变传统种养方式,从“为吃而生产”向“为卖而生产”转变。

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大的突破,产业革命“八要素”是施工图。

从生机盎然的春天出发,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不断向纵深推进。

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钩藤变成了赚钱的“宝贝”,由野生到人工种植,钩藤产业越做越大,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很多农户自发利用荒田荒地、林下种植钩藤。

黎平县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明确人均1亩中药材、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目标,做大中药材产业,力争2019年底,全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25万亩。

在素有“油茶之乡”的龙额镇,钩藤种植面积发展到3500亩,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好产业、好路子。龙额镇下德俄村村民石光标前年种有3.5亩钩藤,去年创收1.5万元。

“今年钩藤收成不错,来年我还要把规模扩大。”贫困户粟光林喜笑颜开地说。

“种钩藤好,收获后村民还可以外出打工,根据管理质量,每亩钩藤产值可达5000-8000元,广西、湖南等地的流动商贩年年都到村里收购钩藤,去年全村钩藤成交额就达100多万元。”黎平县洪州镇六爽村支书石开秀说。

据省农委数据显示,贵州省已规划落实50个县以蔬菜、43个县以茶叶、60个县以食用菌、43个县以中药材、45个县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

全省投入4700万元资金,重点推进正安、威宁、榕江、晴隆等深度贫困县种禽场、繁育场、屠宰场、养殖场新建或改扩建,目前已完成新建或改扩建种禽场3个(纳雍、紫云、普安),扩繁场11个。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贵州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低于市场价按保底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购”的规则,不仅让农民增收“短、平、快”,也让农民在发展产业时无后顾之忧。

让农民持续增收

云雾缭绕的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白芨等药材茁壮成长。去年思南县引进投资建基地,并建成深加工厂、检测中心、仓储物流设施,构建产供销链条。

引进企业发展产业,保障群众利益是关键。“我们以‘土地流转+吸纳务工+量化入股分红’模式,强化公司与农户、公司与村集体的利益联结。”思南县委副书记杨秀明说。

得益于中药材产业,群众可以获得流转土地租金和入园务工薪金。同时,思南县还将8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化到项目区193户贫困户,每年定额分红40万元,贫困户与村集体按6∶4的比例进行分红。

产业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利益最大化。

自今年2月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贵州各地行动迅速,掀起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改变传统种养方式,从“为吃而生产”向“为卖而生产”转变。图为水城县米箩镇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水城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毕节市织金县茶店乡群丰村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茅草棚遮阳,软松针为被,“菌中皇后”独显尊贵。

“群众每亩地每年有400元流转费,上千贫困人员可通过务工脱贫,同时群众掌握技术后可以自己种,合作社保底回收。”织金县恩雄经济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恩雄说。

“目前全村已经种下8000亩花椒,整个万亩花椒示范基地预计于今年6月份完成。”在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旗上村万亩花椒基地,者相镇镇长兰鹏说。

满山花椒,迎风招展。花椒树下,长满特色花卉涌金莲,还整齐摆放着500多个蜂柜。据介绍,花椒下套种花卉和养蜂,可让每户增加1万元收入。

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八要素”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心诀”,让农民满怀信心和决心。

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岑松镇展亮小香鸡养殖基地,负责管理鸡舍的村民邰光华说:“这个产业真正做到了点子上,点燃了我们对新生活的希望。”

“产业要实打实地干,才能让群众真打真地脱贫。”基地负责人说,他们在利益联结上探索出“两制双返”模式,30个村的2300多贫困群众因此致富。

产业旺,乡村才能振兴,群众才能致富。不断赶超跨越的贵州,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实现乡村振兴,不能用旧方法,要不断激发新的创造力。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镇骂冗和凉水井两个村,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和稻谷,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缓慢。

“想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得狠下功夫,转变传统的种植理念,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走一条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六枝特区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开始,大用镇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模式,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3155工程”为抓手,以“三变”改革为动力,建成瑞民生态观光园,让穷村花果飘香,带动户均年增收4180元。

在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育苗基地里,农民挖坑、栽菊花苗、浇水,一派繁忙景象。

“脚下这片土就是我的,早年种1亩玉米最多700斤,除去肥料、农药300多元成本,基本没什么收入,现在一年租金加打工收入一两万,干活都浑身是劲儿。”贫困户杜典碧兴奋地说。

桶井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土地收益低,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而今,花椒、水果、菊花等产业覆盖桶井乡山山岭岭,扶贫春风吹来满山翠绿。

如今,将“为吃而生产”转变为“为卖而生产”,贵州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从全产业链着手研究,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作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的“重头戏”,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

猜你喜欢
钩藤产业革命中药材
钩藤花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清热平肝话钩藤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剑河钩藤”上市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国务院副总理首提物联网强调“四个关系,五个着力”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