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与解决方法

2018-08-06 13:21彭艳丽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解决就业

彭艳丽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毕业后的顺利就业。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心理因素带来的困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冲突,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步入工作岗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解决;方法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一)情绪障碍

1.焦虑。当前,我国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远远大于就业的岗位,致使大学生之间对同一个工作岗位展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们也因此产生了就业的焦虑。大学生不知道怎么科学地进行就业;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同时缺乏就业竞争力。以致于到毕业时心中还是迷茫,整天为了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忧心忡忡,这些大学生整天为自己的前途而焦虑。在高校毕业生选择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许多毕业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这些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反常、心神不定、昏昏沉沉、精神不振等现象,极大抑制了高校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2.急躁。由于高校毕业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就业时常表现出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忧心忡忡等急躁情绪。导致这些高校毕业生在对聘用企业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草草地与企业签约,而日后发现就业岗位不能如愿,心理又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急躁心理使大学生丧失了把控能力,其结果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尽人意。

(二)自我认知障碍

1.自卑。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会没有自信、缺乏竞争力、不敢毛遂自荐。特别是在遇到阻碍时,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自卑不但让大学生失去信心、忧心忡忡、停滞不前,而且影响创新能力的科学发挥。

2.自傲。这部分大学生自以为学习成绩不错,理所当然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就业的过程中,这部分高校毕业生盛气凌人,对应聘单位百般挑剔,没有认识到当前就业的紧张形势,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这种自傲的心理与就业实际相脱节,当这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现实背道而驰之时,就会产生痛苦、悲伤与抑郁的心理现象。

(三)人际心理障碍

1.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懦弱的心理现象。有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而且在大学期间又不愿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导致了他们患有社交恐惧症。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怯懦的心理现象,这种怯懦的心理现象多存在于一部分女生与性格孤僻的大学生之中。

2.嫉妒。嫉妒心理的大学生总是把其他大学生的优势当做威胁,并且因此心理失去了平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贬低与诽谤占有优势的大学生,以此求得心理的平衡。这是一种畸形的心理满足手段。失去控制的嫉妒心往往会对自己与其他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后果。

3.从众心理。在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从众心理表现比较群体化。每个大学生之间的性格、能力、爱好、特长及专业、学科自己都存在个性差异,导致个体之间存在职业岗位适应方面的差异,而且个人特性与职业成功之间成正比。一些大学生对于职业环境不深思熟虑,总是跟着感觉走,其结果使个人特长和职业之间产生错位,给自己的就业带来了挫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把握就业契机,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以“六有”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标。高校大学生心理委员要进一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自助助人的朋辈互助作用,在成长自我的同时不忘帮助群体的大学生成功就业;心理委员要爱岗尽责,充分联合班级其他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同学把就业与快乐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全面协调发展;要积极体现每一个大学生心理委员的正向引导作用,贡献己力,团结同学,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做出贡献。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以实际案例分析和现场互动游戏与大家分享人际沟通中的尊重、赞美、宽容和行动的重要,指导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化解心灵困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带动更多同学积极参与,营造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寻求科学的心态平衡点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就业中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大学生面对就业中出现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等问题要积极面对,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调适这些心理问题,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与苦闷,用心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学会忘却忧愁、学会向家人与朋友倾诉,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敞开心扉,化解自己不良的情绪,使自己重新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毕业生中蔚然成风,高校应该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的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就业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判识能力。第一:探寻造成情绪的根本原因,从源头解决问题。第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感知自己的情绪,转念思考改变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第三:有情绪是正常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合理宣泄出来。

高校要定期开展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讲座”,丰富多彩的心理问题讲座,让高校毕业生在喜闻乐见的案例的分析与判断中,提高自己对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的认识能力与化解能力。

(四)把兴趣和价值观的引领放在一起

就业也并非一厢情愿的事,它与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分布有关,一定要把理想与现实分开。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求职成功率呈下降趋势也是正常现象。因此,从高校角度出发,如果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就要在高校专业设置方面与社会需求科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未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时,要打通学科和专业的界线,更多地促进学科和专业的融合、交叉。对于学生就业和创业来说,未来社会更需要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尤其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来说,这是非常需要的。

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把兴趣和价值观的引领放在一起。高校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包括大学生征兵等等,其实都是在帮助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探索自己的兴趣,而且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这样,一些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獻:

[1]陶成玉.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1):89-91

[2]黄河.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7-9

[3]彭移风.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10):49-51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解决就业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