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消息:电视新闻的“轻骑兵”

2018-08-06 11:45江峰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短消息电视新闻

江峰

摘要:具有“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个现场、一个动态、一个及时、一个生动”这“六个一”特点及优势的电视短消息更符合电视规律和电视新闻本体特性。

关键词:短消息;电视新闻;视听表现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是一个信息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增大,同时也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获取更多、更新的新闻样态。短消息作为电视新闻百花园中的一支“轻骑兵”,除了过去常说的样式上的“短小精悍”、传播效果上的“短、平、快”等长处之外还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规律、特色和优势。

许多创作者也拍出了不少立意新、角度巧、手法活、特色鲜的短消息类好新闻。但现在,却有许多电视短消息存在着空洞拖沓的毛病,缺乏生动的现场,鲜活的动态和细节,常常是画面加解说,一些场景一眼看出就是“导”出来的,因而也就谈不上现场感和感染力。因此,短消息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现场取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短的一分半钟之内,如果没有极具典型意义和可视性的动态新闻事件和人物行为,短消息只能是平淡无味,苍白无力。这就要求记者的新闻敏感和现场应变能力,能够胜任各种情况下的现场抓拍、抢拍工作。这就让我们看到短消息在更深层面上与电视传媒的视听表现潜能和传播优势相契合的诸多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主题

短消息的主题要集中、明确、凝炼,要使得一条电视新闻在视听语言的组织、结构及信息传播上流畅、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却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面对拍摄来的众多素材,不知如何取舍,总怕挂一漏万,因此容易把握不当而经常造成“多个主题”、“模糊主题”。笔者在短消息《紧急抢险 降服“水龙”》的创作过程中,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时,在后期创作《紧急抢险 降服“水龙”》时,就“遭遇”到了这一难题,一是肇事车辆肇事撞倒消防栓,引发八米“水龙”一飞冲天;二是水务公司抢险人员不顾天冷水寒,七次潜水勇降“水龙”;三是正上方的火力线被“水龙”完全吞噬,极有可能引发更大危险。面对这么多的主题,如果面面俱到极有可能出现一条新闻多个主题,主次不分的情况,因此笔者抓住和突出“抢险”二字,对与主题无关事件忽略不提,从而使主题集中、明确、凝炼,达到了扣人心弦,一气呵成的效果。

二、一个事件

短消息多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讲究用事实说话。这个事件不论是事先可预知的“常态性”事件,还是难以预知的“突发性”事件,都要使得新闻主题有所依凭,视听语言有所附载,才能避免“概念新闻”一类的新闻“痼疾”。《紧急抢险 降服“水龙”》就是由于事件突出和讲究了用事实说话从而使整个新闻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比如,抢险人员赶到现场顾不上脱衣服就跳入两米多深的井中作业,比如最扣人心弦的那一刻,汽车直冲八米高的“水龙”控制水势,再比如水阀修好后,抢修人员上井的那一刻,寒冬中冻得手脚发颤的细节和群众目睹整个抢修过程报以热烈掌声的场面。

三、一个现场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现场指现场感。短消息往往需要抢抓突发事件现场,因其图像、同期声均来自现场,所以更能令观众产生临场感和参与感。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时态”抓抢下来的短新闻,有别于声、画分离的图解式新闻,它是极富电视特色的有生命力的电视新闻。过去常说我们的新闻缺乏现场感,记者缺乏“我在场”的意识,实践表明,短消息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比如笔者抓拍的另一则获奖短消息《紧急救援》,就是凭“第一时间”和“进行时态”来取胜的,当时笔者在偶然的情况下获悉一名外国跳伞运动员从空中摔落并跌到安阳某地的瞬间,笔者迅速赶赴事件发生现场,跟踪拍摄长达4个小时,记录下了警民联手共同营救外国跳伞运动员的全过程,由于同期声和现场画面特别突出,这条“抢”下来的新闻获奖并得到观众普遍好评。

四、一个动态

短消息的“短”,常常是由于摄制人员拍摄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最动感、最富价值、最为典型、最有冲击力的瞬间而浓缩精短。而事件本身在电视新闻中却起到“新闻眼”和“转折点”的作用,使得短消息也能有较多“含金量”和“信息量”,并不因为其短而失去蕴涵。比如我台记者拍摄的获全市年度新闻奖的《市委书记的三躹躬》讲述的就是市委書记在火车站迎接到我市赴新疆采棉光荣返回的三千农家儿女后,出人意料但又发自肺腑地向所有采棉能手们深深地躹了三个躬,现场情感气氛一瞬间达到了高潮,记者敏感地抓拍到了这一感人的“动态事件”,在短短的一分半钟,让电视观众与新闻现场、新闻当事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互动和交流。

五、一个“及时”

在实际工作中,短消息的播出通常都是不过夜,这就显示出短消息在快速反应、快速报道、快速传播方面的潜能,发挥了电视媒介在声画形象的直观性和作息传播的时效性上的双向优势。以短消息《紧急抢险 降服“水龙”》为例,笔者在采访完所有的内容后,已经到下午5时,笔者以最快速度写完稿件,精心编辑制作后,该消息在当晚6时即与观众见面,充分显示了现场短新闻的时效性。

六、一个“生动”

由于短消息时间有限,篇幅短小,因而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做大样文章。所以,短消息应把握住“短”和“小”的特色,搞集中力量的“定向突破”,力争把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及时生动地报道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文中提到的《紧急抢险 降服“水龙”》和《紧急救援》,笔者跟踪拍摄的时间分别长达四、五个小时,但是却用最短的时间,表现出了最生动、最扣人心弦的现场和最具感染力的情感,如抢险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群众和民警及医护人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综上所述,当我们深入生活去拍摄新闻时,可能会遇到事件的偶然性变化和人物的即兴性行为,而这正是短消息“出新”、“出奇”、“出彩”的大好时机,需要新闻记者蓄平日之功于一发,“接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拍好一闪即失的场面,驾驭好这支电视新闻百花园中的“轻骑兵”。

猜你喜欢
短消息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基于北斗通信终端的数据转发控制器设计
池塘水位水温实时远距离监测装置的设计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GSM TC35i Modem短消息收发快速入门
移动网短消息业务流程及案例分析
小灵通里的父爱
电视新闻也要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