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与适应:哈佛大学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探微

2018-08-07 23:01熊静杨颉
高教探索 2018年7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服务体系

熊静 杨颉

摘 要:开展多元化的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是促进大学新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过渡的关键举措。哈佛大学为了帮助新生较快地适应并融入大学学业和生活环境,构建了一套三阶段式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该体系表现出指导团队专业化、服务内容精细化、支持形式多元化、育人理念主体化等特征。借鉴其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应强化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教育意识、构建专业化的新生指导团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与形式、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指导理念,进而向构建制度化的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方向迈进。

关键词:哈佛大学;过渡与适应;新生指导;服务体系

美国大学,尤其是顶尖精英大学特别注重本科新生群体的大学适应问题。有研究表明,大学学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年的适应状况[1]。因此,大学第一年往往成为影响大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每个大学新生至少面临着两个不同场域的转换:一是从高中学业环境到大学学业环境的转换;二是从家庭生活环境到校园生活环境的转换。对大多数新生来说,高中到大学过渡过程中,学业与生活的适应并融入是一件极具有挑战性的事情[2]。他们一方面要应对较高难度、较高标准的学业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体验一种独立自主、多元文化碰撞的生活环境。[3]汀托(Tinto)曾在学生发展整合分析框架中指出,学生个体是否能融入大学学业系统和社交系统以及融入程度对其在校持续就读行为或辍学选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为了帮助每个新生顺利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进而适应并融入新的大学学业和生活环境,美国多数高校都专门设立了一系列针对一年级新生的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

哈佛大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大学,其院校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工作起步较早。有学者认为,哈佛大学新生指导工作起源于艾略特校长1869年推出的个性化选课制。为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哈佛大学随后设立了“新生导师委员会”(the Board of Freshman Advisers),专门负责新生的学业指导与纪律管理工作。[5]后来经过多年的拓展与完善,其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渐趋成熟,目前已形成了一套集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制度化为一体的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系统。因此,本文试以哈佛大学为例,分析美国大学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系统及其特征,以期为我国高校促进大一新生顺利过渡并适应校园环境,进而构建制度化的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经验与借鉴。

一、哈佛大学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内容

哈佛大学因其建校历史悠久、教育质量卓越而享誉全球。在其悠久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体验,力求营造充满支持性的良好学习环境,确保每个大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基于上述教育理念,哈佛大学设立了新生主任办公室(Freshman Deans Office),专门负责处理新生所有的课内与课外、学术与非学术事务,旨在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所有新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这种过渡既包括个体情感方面的适应,也包括社交方面和学业方面的适应。通过综合考察哈佛大学的新生支持服务体系发现,依据一年级新生入校时间顺序,其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新生入校前预备项目”(Pre-Orientation Programs)、“迎新周指导项目”(Freshman Week Orientation Programs)以及“本科生第一年体验项目”(First-Year Experience programs)。三个阶段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衔接配合,环环紧扣并步步深入,共同构成了一套极具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新生支持服务体系。

(一)入校前预备项目

为了帮助“准大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哈佛大学通常会在迎新周(Freshman Week)之前的一个星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生入学准备活动,即入学前预备项目(Pre-Orientation Programs)。这些预备活动共分为五大类:新生艺术项目(First-Year Arts Program)、新生留学生项目(First-Year International Program)、新生户外项目(First-Year Outdoor Program)、新生城市项目(First-Year Urban Program)以及宿舍清洁项目(Fall Clean-Up)。[6]每年秋季超过一半的新生提前一周来到哈佛校园积极体验入学前预备项目。学校除了为所有项目参与者提供膳食和住宿外,还专门为有经济需求的新生提供特殊经济资助,以确保一些学生不会因为部分项目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放弃参加入学前准备活动。这些项目旨在为每个新生提供机会去认识新朋友、熟悉校园周遭的环境、了解大学生活的意义、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能,进而为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生艺术项目(FAP)是一项在哈佛校园内举办的为期一周的跨学科艺术分享活动。每年至少有70名新生和数十名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新老同学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艺术兴趣、交流不同的艺术学习经历。这些活动通常以工作坊和授课的形式展开,学校会邀请校内外知名的艺术家为新生讲授有关戏剧、音乐、话剧设计、舞台艺术、视觉电影、舞蹈以及剧本创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艺术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新生们聚在一起展示各自的原创艺术作品,该艺术展示被称为“新生艺术盛会”(The FAP Pageant)[7],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了新生们的艺术创作信心和热情。新生艺术项目不仅为热爱艺术的新生提供一种交流学习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艺术创作环境,使每个人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新生留学生项目(FIP)是一个为期四天的针对国际留学生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该项目旨在帮助国际留学新生提前熟悉美國大学校园环境,并结识一些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新同学。通常情况下,由35名高年级学生带领100多名一年级国际留学生参观校园及城市,品尝美国快餐,体验KTV聚会。此外,他们还常聚在一起谈论美国教育、文化和偏见,以及如何处理银行账单、如何处理生病状况等一系列日常生活和文化问题,从而确保国际留学生能在哈佛校园有一个开心、愉快的开端。[8]新生留学生项目不仅为一年级国际留学生提供熟悉校园环境的平台,还使他们有机会结识新朋友,进而缓解思乡之情。

新生户外项目(FOP)是哈佛大学规模最大、起源最早的入校前预备项目。每年有400多名学生参与该项目。除了一年级新生参与者外,学校还专门为新生配备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领队,负责指导新生户外活动。所有的户外活动参与者被分成一个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由12名新生和2名高年级领队成员组成。在为期六天的户外活动中,参与者们或徒步远行,或泛舟湖上,或登高望远,或探险森林。[9]通过一系列既充满欢乐又惊险刺激的户外活动,一年级新生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团队学习经历,懂得了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加了社群凝聚力,彼此之间也建立起了亲密友善、值得信任的友谊。

新生城市项目(FUP)是一个由在校本科生群体发起的城市公益服务活动项目。该项目旨在向一年级新生群体介绍大学生活及其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多元化、平等、社会公正等文化价值理念。[10]每年一百多名新生参与者在数十名高年级本科生的带领下,协助草根社区组织(Grassroots Community Organizations)开展一系列城市公共服务工作。白天,这些参与者们被分配到不同的社区服务站工作,比如为低收入残疾人房屋修葺残障专用通道;为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士避难所绘制壁画;为社区花园除草和灌溉等等。晚上,所有参与者们聚集到一起分成不同小组讨论有关种族、阶级、性别、性骚扰、平等以及如何通过公共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等话题。新生城市项目不仅向新生群体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还增进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与互动。

宿舍清洁项目(FCU)是由学校宿舍管理部举办的一项学生宿舍清洁服务工作。每年大约有300多名新生和50名高年级本科生共同负责清扫和整理学生宿舍,为即将到来的一年级新生入住做好充足的准备。[11]该项目是唯一一个不仅免费参与,而且还可以获取一定工作报酬的入校前预备项目。清洁宿舍工作虽然充满挑战性,不乏辛苦,但通过这项工作,大多数新生不仅可以提前认识新同学、熟悉自己的大学校园居住环境、与高年级学长交流学习经验,还可以从辛勤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提升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二)迎新周指导项目

为了使新生顺利地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学习阶段,哈佛大学通常在新生入校前预备项目结束后安排一系列迎新活动,即“迎新周”(Freshman Week),也被称为“开放日”(Opening Days)。在为期一周的新生开放日内,只有新生在校园内熟悉环境以及与导师见面。在这段时间内,新生一方面要了解校园文化价值理念以及作为哈佛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还要与新同学、个人导师、宿舍导师等教辅人员会面交流,明确自己的大学学习兴趣和目标。开放日活动不仅在于让新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感观,重要的还在于使新生群体意识到他们在哈佛可以享受到哪些资源,拥有哪些学习机会以及可以做什么、如何获得帮助和支持等等。[12]一般情况下,新生开放日指导项目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社区对话项目(Community Conversations Program),另一个是师生研讨会项目(Conversations with Faculty Program)。

社区对话项目(CCP)是哈佛大学已沿用很多年的一项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该项目由新生主任办公室负责每年提前向已录取的准一年级新生指派阅读材料和录像视频资料,要求准大学新生在暑期内认真阅读和思考材料内容,为开放日期间参与社群对话、分享个人观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年秋季迎新周,新生主任办公室负责组织新生与教师、管理人员之间就校园生活重要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这些话题包括但不限于:(1)新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特质和校园社区环境的?在塑造个性特质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2)从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同辈群体身上,学到了什么?(3)为了营造一个富有同情心、文明友爱的社区环境,如何培养新生共享的社区责任感和价值观?(4)当从家庭生活环境过渡到大学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新生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困惑?[13]针对上述话题,每个新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并结合相关阅读资料理解多元文化校园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种社区对话形式,新生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还能以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与自己文化背景迥然相异的同辈群体。

师生研讨会项目(CFP)是由本科生教育办公室举办的多场有关大学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小型研讨会活动[14]。在开放日活动之前,每个新生被要求提前阅读指定的讨论材料,如柏拉图五大对话录中的《申辩篇》、《黑人的灵魂》著作中的部分章节等等。研讨会上,首先由教师协助新生理解材料内容,然后老师与学生就大学人文教育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些话题包括:哈佛大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除了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之外,大学教育还带给每个人什么?大学四年里如何塑造健全的心灵和健康的体格?大学教育如何帮助每个人既实现个体的人生抱负又实现服务社会的远大追求?每个人想从大学教育之外的活动中获得什么?又该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讨论,将有助于新生转变思维视角,把关注点从高中学习转移到大学学习上来,通过对大学教育意义的探讨,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

(三)本科生第一年体验项目

入校前预备项目和开放日活动均旨在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但大学适应是一件较复杂、较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尤其對于一些少数种族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以及第一代大学生来说。[15]因此,新生入学指导项目仅仅是本科生一年级指导工作的开端,在接下来的整个学年内,哈佛大学将为一年级新生提供全方位的无微不至的指导与支持服务。哈佛大学设立本科生第一年体验项目的目的是帮助新生乐观应对、积极处理第一年遇到的各种麻烦和难题。第一年体验项目主要集中在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四大方面:学业指导、社交生活、师生互动、人生自省。[16]

新生学业指导(Freshman Academic Advising )是本科生第一年体验项目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高中学习环境过渡到大学学习环境,一部分新生会遭遇学业融入困境,而大学第一年的学业适应状况会对后续的学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哈佛大学专门为一年级新生构建了一个集学业指导与非学业指导为一体的学生支持网络系统,以确保每个新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业和生活,进而获得学业成功。新生学业指导与支持团队主要由新生学业导师、新生宿舍主任、学监以及同辈学生导师等成员组成。每年开学初,新生导师委员会(Board of Freshmen Advisers)下属的指导项目办公室(Advising Programs Office)会为每名新生指派一位学业导师。新生学业导师既可以由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担任,也可由学监或博士研究生担任。新生通常需要在整个学年内的数个关键时间点与学业导师定期见面讨论课程学习情况和专业学习兴趣。比如,选课周,新生需要在学业导师的协助下选课;期中、期末考试前,导师要让新生知晓大学学业要求和标准;春季开学初,新生在导师的建议下确定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双周咨询日,导师要与新生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如何合理管理时间、如何做好暑期规划等等。新生导师除了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学业方面的指导外,还需要负责新生宿舍管理工作。因此,新生主任办公室安排新生宿舍主任(Resident Dean of Freshmen)全权负责所有新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和身心健康方面事务。每栋新生宿舍楼都由一名新生宿舍主任管理。新生宿舍主任常常由学生事务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他们一方面为营造新生社区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服务,另一方面也提供学业方面的咨询与指导,如跟踪学生的學业进步情况;为新生选课提供建议;解答新生学业方面的困惑;监督新生学监的指导工作等等。学监(Proctor)也是哈佛大学学生宿舍管理者之一。新生学监通常由行政人员或研究生担任,他们同样住在新生宿舍楼内,为新生提供个人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社交方面的以及学业方面的各种指导与帮助。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监负责照管由20至40人组成的一个小型生活社区,协助学生开展一些与社交或学习有关的活动。除成人导师外,哈佛大学还专门为每位新生指派一名同辈学生导师(Peer Advising Fellow)。同辈学生导师由经过严格选拔和专业训练的二、三、四年级本科生组成,他们基于自身大学学习经历的视角为新生提供学业、社交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包括如何平衡课内与课外时间;如何应对大学适应过程中的挑战和难题;如何利用学习资源等等。同辈学生导师虽然不像学监那样住在新生宿舍楼,但他们需要在整个学年内定期与新生一对一的见面提供学业咨询与指导。[17]

新生寄宿项目(Freshman Host Family Program)是美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系统中的一大特色项目,旨在帮助新生与校友、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校内其他人员建立起非正式的亲密社交关系。为了使新生顺利地融入校园社区生活环境,寄宿项目为每个新生指派一名校园社区服务人员,并鼓励新生与这些社区服务人员定期会面交流学习与生活情况。除平时的校内活动外,新生主任办公室还建议社区服务人员与新生一起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如参加校外职业体育运动竞赛;摘苹果;参观新英格兰水族馆、瓦尔登湖或艺术博物馆;以及品尝当地美食等等[18]。新生寄宿项目促进了新生与校内社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从而消除新生从高中到大学过渡过程中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师生互动项目(Connecting with Faculty Program)。为了使新生在课堂外与授课教师之间有更多沟通与交流机会,哈佛大学设立了师生互动项目。该项目通常以新生教师晚宴(First-Year Faculty Dinners)、教师午餐会(Faculty Luncheon Series),以及教师开放日(Office Hours)等形式展开。[19]新生教师晚宴是由新生主任办公室组织的一场正式师生会面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旨在增加新生与教师互动机会。每学期,新生主任办公室除了组织新生教师晚宴外,还会组织一系列教师午餐会活动。教师午餐会每次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教授与新生之间既可以谈论学术问题,也可以分享各自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不同的院系还会提供多种不同方式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互动,如举办讲座、茶话会、学术经历分享活动等等。其中,教师开放日是一种比较常规化、制度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在教师开放日时间内,新生与教授可以探讨各种各样的话题,如课程学习、兴趣爱好、专业选择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新生与教师之间构架起了一座课外相互了解与互动的桥梁。

二、哈佛大学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主要特色

综合考察哈佛大学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内容发现,从入校前预备项目到迎新周指导项目再到新生第一年体验项目,哈佛大学提供的新生支持服务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形成了一个制度化的高中到大学过渡支持网络系统。该系统内的各个支持服务项目虽聚焦不同主题,但循序渐进、衔接紧密、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哈佛大学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主体化等诸多特征。

(一)专业化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团队

哈佛大学非常重视一年级新生从高中到大学过渡期的教育问题。因此,为了给新生提供一个和善友爱、充满支持的校园环境,新生主任办公室构建了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团队,专门负责处理新生所有的课内与课外、学术与非学术事务。通常情况下,新生主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包括新生宿舍主任、新生主任办公室员工、新生入校前预备项目导师、入校后指导项目研究员与导师,以及学生实习生等。[20]新生宿舍主任由四位教师担任,每位宿舍主任分别管理一栋新生宿舍楼。除宿舍主任外,每栋新生宿舍楼还安排有若干住宿学监,协助宿舍主任处理新生所有的日常学业和生活问题。新生主任办公室员工由办公室管理人员、新生主任助理,管理协调者等组成,共同配合新生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入校前预备项目导师负责新生参与项目情况,以及与高年级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入校后指导项目导师负责所有新生的学业指导、社交生活、健康咨询、课外活动等事务;实习生在新生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负责一年级新生的迎新工作。

除新生主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外,为新生提供指导与支持服务的人员还包括各个学院的教师、行政管理者、文理学院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等等。每位新生在开学初都会被安排一位教师导师和一位学生导师,负责新生选课、学业指导、目标规划、社交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综上可见,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团队成员不仅包括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还包括训练有素、热心学生工作服务的高年级学生。各个部门之间虽职责明确,但界限模糊、相互协作,共同为新生提供全方位、满意的高质量服务。

(二)精细化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内容

为了使新生较快地熟悉并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哈佛大学注重通过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内容来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生活的过渡。首先,在新生入校前预备项目方面,学校基于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和需求,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为艺术创作爱好者提供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们的艺术热情和潜能;为国际留学生群体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和熟悉美国社会文化和校园生活;为有志投身社区公共服务的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机会,增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此外,学校还组织户外徒步探险项目和校内宿舍清洁工作,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大一新生群体不仅与高年级学长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和互动,还与同年级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其次,在迎新周指导项目方面,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内容除了参观校园、熟悉校内设施环境外,还包括与学业导师、新同学、宿舍主任、学监等社区工作人员的会面交流与讨论,使大一新生了解院校支持资源和渠道。最后,在本科生第一年体验项目方面,支持服务内容既涉及新生学业指导、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又涉及到社交生活、师生课堂外的互动活动。由此可见,哈佛大学为新生提供的指导与支持服务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不仅强调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更加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辅人员和宿管人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多元化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形式

哈佛大学为新生提供的指导与支持服务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从支持服务形式来看,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类是以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为主的课堂授课活动;第二类是以研讨会形式为主的观点分享交流活动;第三类是以聚会、聚餐、茶话会等形式为主的同辈互动和师生互动社交活动;第四类是以团队小组合作形式为主的社区服务和探险旅行活动;第五类是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等形式为主的学业和生活指导活动。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为新生展示大学校园生活全貌,进而帮助新生较快地适应并融入大学学业和生活环境。

(四)主体化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理念

哈佛大学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教育理念,重视从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为新生提供指导与支持服务。为了给新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生活环境,哈佛大学把学生宿舍打造成一个集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社交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活社区。每栋学生宿舍均由一位新生宿舍主任和若干名新生学监负责管理新生所有事务。为了给新生创造一个充满支持、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哈佛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开学初为每位新生指派一位教师导师和一位学生导师,负责处理新生学业方面的困惑和难题。为了使新生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哈佛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新生入学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这些活动均重视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为新生提供支持服务,比如新生留学生项目、新生寄宿项目为新生融入社区生活做准备;师生研讨会项目、人生反省项目,为新生了解大学学习意义、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做铺垫。基于学生需求的指导与支持服务理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与发展。

三、哈佛大学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有益启示

美国高校非常重視一年级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问题,因此,特别强调构建制度化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以促进新生顺利融入大学学业和生活。通过系统考察哈佛大学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发现,其支持服务的团队、内容、形式和理念极具特色,是美国顶尖大学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中的典型代表。而目前我国高校对一年级新生的过渡适应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少数重点高校设立了新生指导项目。借鉴哈佛大学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实践经验,依据我国高校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制度化建设。

(一)强化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教育意识

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是个体认知、心理发生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多数学生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大学适应难题,如对大学学习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目标和方向、缺乏学习动力[21];自控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22];存在社交障碍、不知如何与人交往[23]等等。如果一年级新生的诸多适应不良问题没有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会进一步影响新生的后续学业发展以及学校的本科生教育质量。哈佛大学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校不仅要重视新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和生活指导问题,而且还应该意识到开展新生入校前过渡指导教育的重要性。有实证研究表明,为 “准大学生”开展的高中到大学过渡指导教育活动有助于新生群体顺利地融入大学学业和生活环境[24],而高考后的暑假被认为是实施大学新生入校前指导教育的重要时机[25]。高考后,“准大学生”们终于摆脱了平时的学习压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身心放松和调整后,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无限期待和憧憬,在这个时候各大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入校前指导和咨询活动,将有助于新生群体提前熟悉大学生活和学习状况,认识来自不同地域的新同学和老师。尽管新生入校前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所知,但目前我国高校正式设立入校前指导教育项目的却甚少。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强新生入校前指导与支持教育意识,把新生入学指导教育前置到开学前的暑假,帮助新生较快地从高中学习过渡到大学学习。

(二)构建专业化的新生学业辅导与咨询队伍

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比较起来,我国高校的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尚未建立专门的新生学业辅导与咨询团队。虽然多数高校设立了“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或“学生工作处”,但其服务的对象为全校本科生,较少有针对一年级新生群体的指导与支持服务。此外,学生工作处提供的服务内容多为思想政治、学生资助、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层面的支持,较少有关于学生学业发展方面的辅导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应完善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专业化的新生学业辅导与咨询队伍。学业辅导是以学生个体或团体为单位,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业方面的各种困惑、提升学业能力、完成大学学业为导向的指导与咨询服务。为了更好地为新生群体提供学业辅导服务,各大高校应在学校层面设立新生学业辅导中心,在院系层面成立学业辅导室,构建由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授课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等组成的学业辅导与咨询队伍,既为学业有困难的大一新生提供学业指导与辅导服务,又为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能力提升与拓展项目。

(三)提供多元化的新生指导服务内容与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有关学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工作多侧重于思想教育、经济资助、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而缺少针对一年级新生群体的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业规划、时间管理、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等有关学业适应与发展方面的指导与咨询服务。再者,现有关于学生指导的活动,多以室内传统的课堂授课、讲座等形式为主,而较少配合其他户外形式的活动。大学生群体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和省份,所享受到的高中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一些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一年级新生对大学学业、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不能较好地处理好学业压力和社交关系,从而影响大学学业表现。[26]大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场所,其有责任和义务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指导与支持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应当丰富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内容和形式,把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内容从关注经济资助、思想教育、心理咨询扩展到重视学业辅导、师生互动、同辈交流等方面;把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形式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拓展到以工作坊、研讨会、班级郊游、院系联谊会、校内外实践活动、网络平台互动等形式。

(四)践行“育人为本”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理念

哈佛大学特别重视本科生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强调从学生满意度视角为新生提供指导与支持服务。近年来,我国教育部连续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等,都重点强调了“育人为本”、“质量为重”的教育理念。我国高校的学生指导工作也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改变目前“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观念。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的学生指导工作已取得了较大進展,但还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指导与支持服务来满足新生群体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全面践行“育人为本”的学生指导服务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拥有不同升学需求、升学方式、学业基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一部分学生入校后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学业、生活、社交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如果各个高校能依据新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开学前、迎新周以及第一学年内开展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新生指导与支持服务项目,那么一方面将会促使一年级新生较快地融入大学学业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将会激发新生的学习潜力、明确大学学习目标、更好地投入大学学习。

参考文献:

[1]Upcraft M L,Gardner J N,Barefoot B O.Challenging and Supporting the First-Year Student: A Handbook for Improving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M].San Franciso:Jossey-Bass,2005:221-256.

[2]Terenzini P T,Rendon L I,Upcraft M L,et al.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Diverse Students,Diverse Stori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4,35(1): 57-73.

[3]Pitkethly A,Prosser M.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 Project: A Model for University-wide Change[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20(2): 185-198.

[4]Tinto V.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5,45(1): 89-125.

[5]屈林岩,王向红.美国大学学习指导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8):100-105.

[6]Harvard College.A Guide to Pre-Orientation Groups[EB/OL].[2017-8-10].https://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hear-our-students/student-blog/guide-pre-orientation-groups.

[7]Freshman Deans Office.First-Year Arts Program (FAP)[EB/OL].[2017-8-10].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pre-orientation.

[8]Freshman Deans Office.First-Year International Program (FIP)[EB/OL].[2017-8-12].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pre-orientation.

[9]Freshman Deans Office.First-Year Outdoor Program (FOP)[EB/OL].[2017-8-12].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pre-orientation.

[10]Freshman Deans Office.First-Year Urban Program (FUP)[EB/OL].[2017-8-12].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pre-orientation.

[11]Freshman Deans Office.Fall Clean-Up (FCU) with Dorm Crew[EB/OL].[2017-8-13].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pre-orientation.

[12]Freshman Deans Office.Opening Days[EB/OL].[2017-8-15].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opening-days.

[13]Freshman Deans Office.Community Conversations[EB/OL].[2017-8-20].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community-conversations.

[14]Freshman Deans Office.Conversations with Faculty on the Liberal Arts[EB/OL].[2017-8-20].https://fdo.fas.harvard.edu/faculty-conversations-on-liberal-arts.

[15]Melendez M C.Adjustment to College in An Urban Commuter Setting:The Impact of Gender,Race/Ethnicity,and Athletic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Retention: Research,Theory & Practice,2016,18(1): 31-48.

[16]Freshman Deans Office.First-Year Experience program[EB/OL].[2017-8-20].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first-year-experience.

[17]Freshman Deans Office.Academic Advising in the First Year[EB/OL].[2017-8-20].https://fdo.fas.harvard.edu/academic-advising-first-year.

[18]Freshman Deans Office.Freshman Host Family Program[EB/OL].[2017-8-21].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host-family-program.

[19]Freshman Deans Office.Connecting with Faculty[EB/OL].[2017-8-21].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connecting-with-faculty.

[20]Freshman Deans Office.Staff[EB/OL].[2017-8-30].https://fdo.fas.harvard.edu/pages/staff.

[21]黄兆信,李远煦.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0(05):83-85.

[22][26]楊钋,毛丹.“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基于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3):16-24.

[23]熊静.第一代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分析——基于结构与行动互动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6(05):74-81

[24]Bell B J,Holmes M R,Williams B G.A Census of Outdoor Orientation Programs at Four-year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2010,33(1): 1-18.

[25]楼晓英.入学前教育助推大学新生起航[J].北京教育(高教),2010(09):41-42.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国缘之夜”文化交流论坛在哈佛大学俱乐部举行
南京大学、哈佛大学联手绘制 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诞生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