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造林密度在成林效率中的应用对比

2018-08-07 07:12林树才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林树才

【摘要】:在片林造林生产中如果利用边行生长模式,同样的生长空间,同样的生长时间,会得出不同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造林密度;边行效应;利用同样的生产空间

杨树在造林速生丰产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对造林成林率和林分生长状况会产生不同的生长效果,根据多年的造林生产实践,并总结了不同密度的造林生长数据,得出结论,合理创新造林密度会给林农带来快速的效益利润回收,近几年,通过针对不同的造林密度设计,做以下生长对比。

1、 惯例的应用,

在我们一贯的造林作业设计中大多数采用2*3或2*2的造林密度,尤其在片林造林中,不论杨树品种,一律采用常规造林模式,但通过后续的生长发现,由于造林受采伐影响很大,林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及时的卫生法、通光伐、抚育伐等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合理空间营养,使树木逐渐生长退化,长时间的处在生长需求匮乏期,

2、试验密度造林效果

2004年开始探讨造林密度在成林率中的应用模式,进行对比生长数据,一是在片林中应用边行效应,以100亩造林地为实验基地,选用三种造林模式进行生长监测对比,一是按常规模式2*3进行造林,二是 3*3进行造林;三是利用边行相应进行造林。下面就分别叙述利用小城黑杨树品种和青山杨杨树品种进行每种造林模式的应用效果。

2.1小城黑树种的对比叙述

2.1.1 用苗量,在2*3造林模式中百亩用苗量为11100株,选用三根二干苗木,苗高在1.8米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造林。树种是小城黑,当年造林成活90%以上,适宜造林地块,第三年测量生长量为2-2.5公分,百亩蓄积为 ;第五年测量胸径为5公分,百亩蓄积为0.0107*10000株=107立方米;树冠已经丰满,第十年测量胸径为7公分,蓄积为0.0221*10000株=221立方米。间种时间为3年,每年间种面积为100亩*0.8=80亩。3*80亩=240亩。第十五年,如果不通过任何采伐措施,胸径为17公分,蓄积为0.1472*10000株=1472.立方米。通过管理实践观测,此耕种密度所造成的机械损伤比重较大。

2.1.2 3*3造林模式的叙述:百亩用苗量为7400株,苗木规格同样。

2.1.3 边行模式进行造林:主要采取2行密植,2.5*1.5,然后相隔6米再进行同样模式的2行密植,百亩用苗量为:7200株,第三年平均胸径为5公分,百亩蓄积为0.0107*7200株=77立方米;第五年平均胸径为8公分,0.0293*7200株=211立方米;第十年平均胸径13公分。0.0829*7200株=597立方米。第十五年测量胸径为22公分,蓄积为0.2555*7200=1840立方米。间种时间可提升为6年,每年间种面积为100亩*0.69=69亩,69亩*6=414亩。此造林密度有利于间种与耕种,造成机械损伤的比重较小。而且总的间种面积与成长利用率要比2*3造林模式明显好。如果每立方米按200元计算,到第十年,百亩蓄积增加了597-221=376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增加了200元*376立方米=75200元;到第十五年,百亩蓄积增加了1840-1472=368立方米, 直接经济效益增加了200元*368立方米=73600元。可以进行采伐。既缩短了资金回流,又达到了平均每年亩增加收入为73.4元。

2.2青山杨树种的对比叙述

2.2.1 2*3造林模式

在2*3造林模式中百亩用苗量为11100株,选用二根一干苗木,苗高在1.8米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造林。当年造林成活90%以上,适宜造林地块,第三年测量生长量为5公分,第五年测量胸径为7公分,树冠已经丰满,第十年测量胸径为15公分,第15年胸径为20公分。

2.2.2 3*3造林模式的叙述:百亩用苗量为7400株,苗木規格同样,

2.2.3 边行模式进行造林:主要采取2行密植,2.5*1.5,然后相隔6米再进行同样模式的2行密植,百亩用苗量为:7200株,第三年平均胸径为6公分,第五年平均胸径为12公分,第十年平均胸径25公分,第十五年平均胸径为30公分。

在片林造林生产中如果利用边行生长模式,同样的生长空间,同样的生长时间,会得出不同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