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探寻

2018-08-07 07:12农忠献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国有林场

[摘 要]:为实现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对林业经济的进一步需求,国有林场也需要跟进改革,探寻出符合其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抓住国有林场的改革必须建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是推进国有林场的改革工作实施的核心,本文从西林县国有林场的介绍、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以及其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方向探寻

[引言]:国有林场是具有产业性质的社会事业,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最基本单位,是林业巩固、发展的主战场;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根据国家《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 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职责。

1 西林县国有林场的介绍

广西西林县全县土地总面积450.2万亩,林地面积410.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1.12%,森林覆盖率76.79%,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西林县现有四个国有林场,即八达林场、古障林场、那佐林场和弄汪林场,均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西林县四个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87.6万亩,有林地面积80.1万亩、非林地面积7.5万。在有林地面积中,重点公益林面积45.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56.7%,商品林面积34.7万亩、占有林地面积43.3%。广西王子山雉类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1万亩其中在八达林场和古障林场面积29.5万亩,并由八达、古障两个林场共同代管;广西那佐苏铁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6万亩,其中在那佐林场面积5.7万亩,并由那佐林场代管。“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总蓄积量5.2万立方米。2016年西林县四个国有林场实现经济总收入1538.6万元。

2 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

2.1 搞好林场生态文明建设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资源培育发展的龙头和示范性单位,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将林场的管理工作改革和生态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培育资源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自己的改革工作中,建立国有林地和管理工作制度,围绕保生态这一核心展开县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合理、科学的充分利用林场资源,整体提升林场的生态效益,保证林场物种的良性生态循环,做到林业建设中生态建设真正的领军示范作用,带动西林县整个林业生态建设的脚步,快速、高效的完成林业配套改革任务目标。

2.2 以人为本改善林场生产环境

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对象便是人民。由于林业的工作性质决定,林场生产环境大多数是处于人烟稀少的山区或者偏远地区,考虑到林场建成投资费用的投入,一般又会精打细算减少了工作人员的生产环境。此次国有林场的改革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于改革工作当中,侧重投入国有林场的居住办公房屋、林地道路的铺设、电子通讯网络系统的建设以及林场的消防防病虫等基础设施建筑的建设,保障在职员工的正常生活,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政府渠道,保证他们的各项社会保障的落实实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林场生产力的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培育保护。

2.3 国有林场管理制度的完善

当前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方面虽说有了体系的初步建立,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管理理念的落后匮乏导致林场的培育发展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遏制了管理体制的自主决定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林场的进一步发展等等问题。故而地方政府以强制手段加大现如今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结合历史经验,摆脱陈旧的计划经济理念,培育专业的林业从业人员队伍,实施建设功能明确、管理合理科学、政策保障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单位进而最大限度上进行国有林场在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生态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发挥。

3 西林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方向探寻

3.1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上,受社会各界人士与专业林业人员关注的观点分别有:企业论、事业论和分类论。其中前两种都是单一的转型,由于我国国有林场差异性的存在,完全的性质转变均会带来不同方面的利弊之说,更为合理科学的便是国有林场分类论。该改革方向论点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国有林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区的人文、地貌的特征,将国有林场划分为三种类型,根据不同地区划分到的不同类型,实施适合自己地区的改革方案。此方案将国有林场分为两大部分管理,即生态公益与商品性质,体现了党中央会议精神当中的“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理念,将国有林场绝大部分林地划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小部分划为商品林林场,实施企业化管理,结合企业论和事业论的利弊,取长补短,互补互助的形式完成我国国有林场的改革方向确定,建立灵活的林业制度,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经济效益高的林场,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我国生态、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

3.2 西林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方向

西林县位于广西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位于珠江水系上游,全县土地总面积450.2万亩,林地面积410.2万亩,森林覆盖率76.79%,生态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根据《西林县空间功能区划》,全县生态空间区划面积2091.9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9.80%,体现全县林业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根据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西林县区划为桂西北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在三级生态调节功能区中区划为隆林-西林-西林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根据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西林县主体功能区类型区划为限制开发区域,即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承担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促进自然财富增值、保障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的功能,在建设生态广西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适当发展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和经济。2016年9月2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同意将西林县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根据国务院要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后,各县(市、区、旗)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此外,按照相关规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各县(市、区、旗)要严格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在享受财政转移支付等优惠政策的同时,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西林县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87.6万亩,有林地面积80.1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和林地面积的19.5%和19.5%;国有林场重点公益林面积45.4万亩、占全县重点公益林面积91.12万亩的49.8%;国有八达林场和古障林场共有29.5万亩属于广西王子山雉类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1万亩的61.3%,并由八达、古障两个林场共同代管自然保护区;那佐林场有5.7万亩属于广西那佐苏铁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6万亩的30.6%,并代管自然保护区。西林县四个国有林场是西林县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根据西林县在我国和广西的生态区位和功能,以其西林县四个国有林场在西林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林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必然要由原来以商品林建设为主的自收自支单位走向以“培育资源、保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围绕保生态、保民生两大目标,建立严格的国有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发展战略,推动事企分开,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体制机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科学经营,实现国有林场资源增长、林场增效,提高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

4 结语

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具有工作面广、牵扯点多、政策性强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地方国有林场改革方向的确立,更是阻力重重,往往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受着社会各界各方面的阻碍。西林林场改革应以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为核心工作,加强各界人士对当前西林国有林场改革紧迫性的深刻认识,落实国有林场的改革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提升我国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家怀. 广西国有林场发展与改革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2]田明華,王自力,李红勋.试论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4):54-59.

[3]王自力. 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农忠献,1973年5月,男,壮族,广西西林县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经营管理、林业与金融、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等。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国有林场
桂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解析与思路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新时期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基于全面收费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及改革研究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