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

2018-08-07 07:12陈笑莉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养护管理措施

陈笑莉

[摘要]:牡丹,又名富贵花、木本芍药、洛阳花,因其姿态雍容华贵,花大且花色艳丽,是我国的国花和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在农村家庭院落中被广泛栽植,而且在城市园林美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还可设置为专类园。以自然孤植、丛植或片植的形式存在于园林绿地中,为园林美化增色不少,其也被盆栽在室内观赏,或作切花大量的生产。本文根据牡丹花的特性,结合季节特征,建立健全有效的牡丹栽培技术和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种植质量和整体效果。本文对牡丹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机制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栽培技术;养护管理;措施

1牡丹的栽培技术

1.1栽植地的选择及处理

根据牡丹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牡丹栽植宜选择干燥、向阳、不积水的砂质壤土,pH值不宜超过8.2,土质肥沃不重茬。栽植前,667m2混匀撒施充分腐熟的饼肥150~200kg、过磷酸钙100~150kg、呋喃丹或辛硫磷10~15kg、福美双或土菌灵3~5kg,然后深翻40~60mm,于栽植前7~10天整平后待植。土壤栽前墒情应适中,含水量20%~30%。栽植前,应仔细检查牡丹根系,剪除病、残、断根,然后整株用1000倍甲基异硫磷、3000倍绿亨一号(或800倍福美双、800倍特立克、1000倍甲基立枯磷等)的混合液浸泡5~15分钟,然后栽植。

1.2牡丹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是观赏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牡丹促成栽培应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的前提下进行。牡丹的花芽分化是由腋芽原始体开始的,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大阶段,历时3个年周期,约25个月。第1个年周期产生子一代腋芽原基,第2个年周期主要是形成叶原基和花原基,第3个年周期开花结果。第2个年周期内叶原基形成后,如果营养条件和成花激素适宜,就会继续发育,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形成花原基,构成典型的混合芽,并从花原基依次向心分化形成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原基,完成花芽的形态分化。因此,牡丹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是牡丹促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进而通过人为改变环境条件,使分化完成的花芽第3个年周期的发育进程提前。牡丹花芽分化进程因栽培地区和品种而异。在北京、菏泽、洛阳等地区,牡丹花芽分化一般始于6月上中旬,终于9月下旬—10月中旬,雌雄蕊的瓣化则发生于当年年底至翌年年初。

1.3牡丹花陆地栽培技术

在实际栽植过程中,要保证牡丹的栽植和分株同时进行,一般集中在9月下旬~10月中旬,值得注意的是,春季适合栽种牡丹,早春的根系刚刚开始活动。具体的栽培方法:在栽种前,集中挖坑,深度控制在40~50cm,直径约为35cm,挖坑过程中,要保证表土和底土分离,以便于在栽种时能在地下埋入表土埋,向其中添加腐熟的堆肥以及豆饼等物质。另外,土肥混合后,堆积小土丘,撒上无极表土后在土丘中置入根系,保证根系的自然下垂。填土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提苗的及时性,保证土壤和根系间的贴合度,若是土壤较干燥,则需要在1周后浇水,利用细土埋好植株。只有保证保暖越冬和土壤温度,才能提升整体成活率,确保种植效果。

1.4牡丹花促成和抑制栽培技术

牡丹的促成栽培也被称为催花过程,主要是升级影响因子。在品种选择和种苗质量管理方面,对于牡丹花种植项目来说,催花过程中环境是外因,而牡丹花种苗的品质管理则与内因有关,需要种植人员结合实际要求和管理进行集中控制。种苗品质不仅仅包括种苗的品种以及种苗的质量,确保处理效果和管控实效性,正是由于品种间的差異,在实际处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催花项目,升级管理维度的有效性,保证控制维度和升级处理机制之间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种苗的质量是催花项目运行的主要因素,在品种选定后,集中管控株龄大小以及枝干数量,牡丹催花项目要选壮苗,提升长势强健的有效性,保证株型结构紧凑的同时,确保枝条粗壮。

2牡丹花养护管理技术分析

2.1施肥与浇水

牡丹地施肥以大豆、豆饼、芝麻油渣、菜籽饼、棉籽饼、土杂肥、畜粪、人粪等有机肥为主,施用前应充分发酵腐熟。化肥一般与有机肥混合使用,以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硫酸钾复合肥、磷酸二铵等为主,不宜大量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等含氮量高的肥料。667m2施饼肥类150~200kg,667m2施土杂肥、畜粪、人粪等1000~2000kg,667m2施化肥25~50kg。施用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料时,667m2不宜超过8~12kg。有机肥在11月立冬后封冻前施用,化肥可与有机肥同时混合施用,也可与3月中下旬单独施用。牡丹根系庞大,入土较深,抗旱能力較强,一般不需要浇水。遇特别干旱年份浇水时,水的含盐量不宜超过0.4%,pH值不宜超过8.2,以开沟渗浇为好,不宜大水浇灌。

2.2中耕除草

每年春季3月上旬土壤解冻时进行第一次中耕,主要是疏松植株基部土壤,去除越冬的覆草及覆土;3月下旬和4月上旬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主要是清除杂草,要深锄,做到“早除尽除”;第三次中耕除草在8月上旬到8月下旬进行,做到在杂草结籽之前全部清除。

2.3合理整形修剪

牡丹栽培过程中的合理修剪,既能保持株型的美观,又能保证营养的均衡。首先应该选留枝干,每株保留8~10个生长健壮、充实、分布均匀的枝条,为保证株型的优美,可用短枝支撑、固定,生长过程中,及时除去枯枝、病虫枝。然后进行疏芽,一般每枝留1个顶芽,对于一些生长势强、发枝力强且成花率高的品种,可根据情况适当多保留1个腋芽。

2.4病虫害防治

在牡丹促成栽培的过程中,室内的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等情况易引起炭疽病、褐斑病、锈病、叶斑病等病害,以及介壳虫、金龟子、红蜘蛛、菜青虫、蜗牛等虫害,针对这些易发生的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可用石硫合剂、多菌灵、乐果或氧化乐果、代森锌等处理。

结语

总而言之,牡丹种植过程中,要建立精细化栽培和管理机制,确保控制维度和管理措施间的实效性,提升控制模型的有序建立,提高种植操作的整体效果,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倪龙凤,金水华.马齿牡丹的特性及对养蜂价值的探讨[C].第十届全国花粉资源与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2015

[2]张军霞.牡丹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2011,(10).

猜你喜欢
养护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西宁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