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2018-08-07 07:12费小娟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重要性

郭光明

[摘要]:我国现阶段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森林病虫害作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入手,结合森林病虫害产生原因和我国这项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重要性

[引言]:

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而加强对森林系统的建设与改进,提高森林系统的稳定性是维护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森林防护中,重视森林病虫害情况,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对减少森林病虫害威胁、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1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分析

1.1能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树木在其成长过程当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幼苗阶段,病虫害对幼苗的影响则是最为严重的。要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就必须多观察,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病虫害的发生。只有幼苗成活之后才能真正提高造林面积,为我国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1.2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树木生长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比如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会严重影响造林绿化成果,给林业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则会对林木的健康生长带来严重危害,导致苗木、种子以及果实和木材质量大大降低,林农收入会因此受到影响,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大袋蛾等杂食性害虫不但会影响林木生长,还会对林农收入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带来不良影响。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提高其防治效果,不仅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也是维护林农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1.3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就是要将森林病虫害的影响范围和破坏力降低到最小。森林病虫害经过前期的酝酿、繁衍、扩散,在后期大面积爆发时其破坏力和损伤力都较大,如果能在前期就将森林病虫害加以抑制,延长其潜伏期和压制其爆发的损伤力,这对于维持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有利于维持森林树木数量,森林树木在适宜的环境下,其数量和种类都得到一定的增长,这就对于树木的种类数量起到了维持作用。

2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会对森林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与质量,就要深入了解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通常来说,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自然因素。森林病虫害一般是依靠自身繁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目前,很多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病虫害情况已经能够基本做到有效预防与消灭,但随着自然病虫害的抗逆性不断增强,一旦不能做到有效预防,自然病虫害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2)人为因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自然环境系统遭到极大破坏,而这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为病虫害的产生提供了环境基础,再加上各种人工林本来就携带了较多的病虫,这些病虫的交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更不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序开展。

3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的措施

3.1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

只有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才能采取有效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力度。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理论培训,增强对森林系统的了解與认识。同时还要了解森林系统对经济建设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支持力度,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系统健康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维护森林系统当地居民的安全健康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各部门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与了解程度,这是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顺利有序开展的关键基础。

3.2加大森林病虫害应急处置保障力度

各地区应以提高突发森林病虫害处置能力为主,针对突发性与常发性的灾害实现一定种类与数量的物资应急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并在完善常规的基层储备的基础上选择在辐射性强、交通便利的林区设立森林病虫害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与指挥中心,形成存储科学、布局合理且调度有序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物资储备网,并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起物资共享机制,通过完善物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物资的采购、存储、协调、调用等过程,确保物资储备的适度性、效率性以及动态性。要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集中全行业力量联合攻关,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宏观战略,致力于解决新形势下森林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技术难题,且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经济条件欠佳区域,应加大扶持力度。

3.3加强对新型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随着各种新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为了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对各种新型有效技术的应用非常必要。1)重视对防治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主要体现在病虫害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实际经验,尽可能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2)加强对先进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利用新设备可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功率,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森林病虫害情况有选择地购置新的设备,确保病虫害防治设备对当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结束语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保护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森林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有所重视,但在实际的森林防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森林防护质量的问题,尤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定要予以重视。要积极建设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利用高新技术建设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预防监测系统,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玉.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7):67.

[2]刘季.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分析[J].农技服务,2016(16).

费小娟

[摘要]: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到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森林病虫害,就很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在建设林业生态环境时,就必须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列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

1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森林系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维护林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之一。因此,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其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是确保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通过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为森林植被尤其是幼树提供安全生长空间,确保了森林植被的正常存活和健康发育,有利于提高造林用苗质量,同时也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增加了森林生物多样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执行人工造林计划时,应从树苗的选择以及树种的搭配基础环节入手,树立病虫害防范意识,既要避免所用树苗中混入病虫害,又要确保不同类型树种的科学分布,营造混交林。比如可以在两个不同树种之间形成一条隔离带,防止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同时配合各种防治措施,可以在每一个规划环节都将森林病虫害落实到位,进而实现理想的防治效果,推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病虫害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宽泛,并且难以得到有效根治,很容易出现复发现象,与森林环境、林业发展、生态稳定等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从根源上消灭病虫害,才能巩固造林成果,在促进当地林业及地区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2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防治方式落后,以化学药品的防治为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否科学有效有直接关系。当前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使用比较多的方法是在有病虫害的林木上面喷洒化学药品,虽然该种防治方法操作简单且见效较快,不会因为季节变化而影响防治效果,但缺陷在于会对树木、土壤和水源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同时还会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长时间使用还会使森林病虫害对化学药品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参考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2.2病虫害预警机制不完善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必须采取相关的预警措施,倘若相关的预警措施不够科学,那么在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部分的工作人员有关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比较差,也不够重视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再加上相关的病虫害预警设备不能达到要求,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地发出森林病虫害预警信息。由于工作人员通常都是在出现严重的森林病虫害问题时才采取相关的措施,以至于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积极转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与观念

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支撑,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才能确保生态环境和国家经济建设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并降低病虫害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将病虫害防治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而不是只考虑林业产业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病虫害防治工作,导致在实际的林业工作当中出现偏差,严重阻碍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3.2建立预警机制

完善的预警机制,可以实现对森林现状的时刻掌握,结合以往病虫害防治经验,通过分析、预测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征兆,做到防范于未然,在病虫害发生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防止病虫害影响进一步扩大、蔓延,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及时与准确。同时,应合理配置林业管理人员及预警设施,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规范的工作程序及专业技术,充分发挥预警机制作用,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3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药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营林生产等。药物防治是传统防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长期用药会导致有的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药效下降,影响防治效果,而且长期用药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尤其是在一些森林面积广阔的地区,用药量较大,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所以当地积极调整策略,从预防的角度着手,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并且加强对生物防治技術的应用,减少化学药物的危害。例如在森林苗木栽培过程中,要选择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并且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栽培,对森林栽培密度进行控制,太密集容易引发病虫害。在栽培之后要做好抚育管理,按时做好割灌除草、合理灌溉和施肥、松土等工作,而且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修剪,为主干的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营养,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最后,为了提高森林对病虫害的预防能力,应该要丰富森林结构,加强混交林建设。单一的树种容易诱发病虫害,为了营造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必须要加强混交林建设,混交林中的树种有三类,分别是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比如阔叶树、针叶林,成为针阔混业林,从而为各种有害生物的天敌以及鸟兽提供生存条件,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森林资源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也成为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森林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结合当地的森林发展现状以及病虫害发展趋势,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常见森林病虫害的监控,采取综合措施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叶林.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J].能源环境,2012(6):146

[2]常林.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3(18):151.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