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建设研究

2018-08-08 11:38文小桃
学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语文建设

文小桃

摘 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利用短暂的教学时间,对学生加以最为有效的培养。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并采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4-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24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调整,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一、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先进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持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无法再紧跟社会进步的脚步。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改革,从而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法便是现代教学方法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化,利用图片、影音等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最为有效的记忆,能够非常有效地建设高效课堂[1]。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船荡江心,赤壁为景的美丽景象展现给学生,并通过声情并茂的语音朗读,让学生对这首词当中所描写的景象以及所包含的感情进行更为深刻的感悟,从而加强了对词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激烈的共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强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性、生动性和形象性,能够对学生进行非常有效的吸引,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为有效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兴趣点被充分调动,才能够自主投入高效学习当中,积极主动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有效建设,必须要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二、采用交往型的课堂交流模式

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便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交流活动的开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利。加强交往的具体方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这种形式主要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让学生通过公开讲话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胆量,同时也能够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找出自己在表达能力上所存在的问题,使得自己的表达变得更加准确和流畅。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好其他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找出其演讲内容当中的关键点。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并在其演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更多、更广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2]。第二,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以3到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融入到集体当中。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够对同一个问题得到更多的观点,从而进行更加全面地分析。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让学生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服务者。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樣活的问题在文章当中是否进行了回答?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此为基础开展更为有效地小组讨论。再如,在学习《雷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周朴园是否有过真心对待鲁侍萍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每个小组都要将自己的观点以指派代表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其思想当中的亮点,找出其中所包含的错误,从而进行有效地总结工作。教师还要对学生当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得上集体学习进度。通过这样的有效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采用开放型的课堂交流模式

课堂教学需要本着开放性的原则,通过开放性的交流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虽然说是开放性的交流,但是也要重视分寸,不要将“开放”变成“放任”。首先,要求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取到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开拓。其次,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握好进度,不要过于急躁,尽量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将所学内容逐一消化。且目标设计也要把握好分寸,不应太难也不要太过简单,力争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完成学习,并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细化原有的知识体系[3]。例如,教师在讲授《呐喊》这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阅读第二部分,并根据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传模式,鼓励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可以作答,大家经过讨论商定出答案,在开放性的课堂交流中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清晰的把握。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组织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鲁迅一定要回到北京,而没有选择去其他地方?为什么钱玄同办《新青年》的时候会找到鲁迅呢?学生的这些问题提出,不仅是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更是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深入了解以后才提出的疑问。可见,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出有一定的成效,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主动地查阅资料设置问题,甚至提问的角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吴靖.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J].新课程(下),2012,13(2):61.

[2] 刘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J].吉林教育,2014(23):91.

[3] 刘学坚.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科研:79.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建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