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众化角度研究博物馆学

2018-08-08 06:16王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博物馆

王悦

摘要: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突出。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和输出是每一个博物馆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分众教育”的必要性、探索方向和具体实施三个方面就博物馆学展开思索,以求为博物馆的科普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关键词:博物馆;“分众教育”;受众需求

有位英国学者说,博物馆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事实上,博物馆确实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它提供给观众欣赏文物之美、了解技术和艺术、走进过去生活、探索未知神秘的美的体验。

如今的博物馆,其文物展示、公众服务和学科研究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而博物馆仅在这些方面提升是不够的,更应注重其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所提供的服务品质。于是,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们开始研究博物馆“分众化教育”的社会意义。

1“分众教育”的必要性

1977年起,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设定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地方的博物馆相继免费开门纳客。很多年轻人将博物馆作为周末约会的风雅去处;父母牵着孩子的小手走进博物馆传承文化薪火:老人们来到博物馆回顾历史、追忆往昔。

我们始终难忘上海世博会惊人的排队长龙,排七八个小时队只为参观一个展览,这种热情举世震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在物质生活渐渐富足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时至今日,博物馆已然成为了人们追求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进入21世纪,新形势下的博物馆不再是以单一的展示为目的,而是实现公众教育和服务功能的一种途径。《新世纪的博物馆》一书中曾经指出:“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Heart),那么教育工作则称为博物馆的灵魂(Spirit)。”博物馆展览是经过深入研究后的呈现,它能为大多数观众提供一定量的知识、某方面的经验或某种程度的激励。所以,博物馆的核心作用是发挥其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能。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是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博物馆而言,单纯的陈列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观众而言,简单的观赏也达不到深入学习的效果。博物馆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展览作为向受众传递知识的一种方式,虽然能够给人带来直观的印象,但毕竟是静态的、单向的,并不能让所有的观众产生共鸣。要想让观众有所触动,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传播的意义,除了必须深入策划、细致研究之外,还要根据受众不同的社会需求,运用博物馆的展品及其他相关资源,灵活地搭建传播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为社会发展服务。分析不同的社会需求,才能让更多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人群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才能让博物馆更深层地进入国民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我们探讨博物馆“分众教育”的意义所在。

2“分众教育”的探索方向

“分众化”原本是媒体用语,指受众从原来的大众转变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分众化教育”的优势在于受众目标群明确,可以充分满足受众的需要,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在博物馆实施“分众教育”的核心宗旨是要“以人为本”。要想获得超出原来“大众教育”的效果,作为肩负文化传播和输出工作的一分子,博物馆从业者要在平时勤于观察、认真思考,分析观众属性,了解觀众需要,站在“如果我是某种特定人群”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还可以适当融入心理学分析,并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总结,将分析和反馈分类整理、建立档案,以目标受众人群和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实际的宣传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在博物馆工作中做到准备充分、理由充足。

只有为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观众提供充分的选择,才能使观众以知识获取最大化的方式受益,同时也能够扩展参与博物馆教育的观众群体与数量,达到博物馆“分众教育”的预期效果。

3“分众教育”的具体实施

大体来说,博物馆观众按年龄可以分为青少年与成年人两个大类,其中成年观众又可以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特征划分出几类特定人群。

3.1青少年观众的教育服务

谈到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对知识处于大量补充阶段的儿童、少年以及青年。如何让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走进来,并从中有所收获,是每个博物馆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传统的、静态的博物馆教育正在失去其影响力,实践类、体验类的教育形式正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主要需求。围绕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观众,可以设置多种模式,结合展览特色因材施教,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参与,以启发式的教育代替传统的照本宣科。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观众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在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3.1.1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

他们的特征是需要在直观体验中不断了解未知,从而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对他们来说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参与中学”“动手中学”“玩中学”。可以为他们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提供有趣的体验活动,引导他们对展览的兴趣。在展览中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近历史、走进科学,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切入点,使他们在娱乐玩耍的同时获取知识,加深对科学文化知识及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爱。

3.1.2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观众

这一年龄段的观众主要特征是思维能力在逐步增强,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在对他们实施“分众教育”工作中,要引导他们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挖掘展品之间的联系,并通过适当的文字补充和图片辅助等形式来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还可以适当增加知识问答环节,在答题过程中增添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增强参与感和荣誉感。还可以通过编印图书手册、开设专门课程和举办校外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教育服务。

3.1.3高中生和大学生观众

这时的青少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正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学习方式已经逐步接近成年观众,这时可以以公众教育服务为主基调,融入能够调动文物鉴定与鉴赏他们探索科学文化知识、增进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认识。

3.2成年观众的教育服务

博物馆不仅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场所,还承担着公众终身教育的责任。成年观众有着逐渐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更高的要求,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博物馆教育应该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系列成人教育服务,以吸引不同层次成年观众的参与。

如果展览本身是一部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教科书,那么对成年观众实施“分众教育”就是要让不同的读者都能读懂它、喜欢它,并从中受到启发。这里对成年观众当中的一些特定人群进行举例说明。

3.2.1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

为满足文物历史爱好者、相关专业人士的深度参观需求,可以邀请专家、策展人以及专业的讲解人员,就其感兴趣的领域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的解读。这种解读可以是互动式的、探讨式的,在浓厚的知识氛围中满足他们对博物馆更深层次的需求。

3.2.2老年人及残疾人等

老人接受新知识比较慢,但是同样对新鲜事物抱有一份好奇。遇到老年人团队,要适时放慢速度,调整行进步伐,需要声音的地方增大音量,弥补他们年龄带来的不便,达到更好的参观效果。如果团队中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要请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主动上前帮忙,让他们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下参观学习。

4结语

从“分众化”角度研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意义重大,通过对观众的全面了解和分析,从多种层面将受众做出细致划分,同时对馆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与建设,选择适合不同受众的方式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利用“分众教育”来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集合,从而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适宜的博物馆服务,是从业者进行教育活动和公众服务的工作重心。未来应该积极运用“分众教育”的理念与理论,探索更多、更新、更好的服务公众的途径与方法。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博物馆
博物馆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受众需求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式论述
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真人秀节目人物形象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