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2018-08-08 10:23陈国慧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

陈国慧

【摘要】近年來,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汉语国际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孔子学院作为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担当着构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任。例如促进汉语传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以及柔性塑造中国国家形象。除此之外,通过孔子学院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传播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值得改进,需要研究者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由此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同时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扬。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孔子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的受众是外国民众,学习者们通过汉语听、说、读、写的技巧,耳濡目染,渐渐地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能够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对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孔子学院的进展十分迅速,截至2017年,中国已经在世界146个国家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1]。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孔子学院肩负着走向世界的重任,因此,其文化传播功能不容忽视,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

1.推动汉语向世界的传播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双方只有通过语言的交流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也只有掌握一门语言,才能了解一国文化的精髓。汉语国际交流就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通过掌握汉语听、说、读、写的技巧,让外国人不断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孔子学院致力于推广汉语的学习,进而推广文化的传播,在世界掀起一股“汉语热”[2]。世界各个国家对汉语的需求迅速增长,各国大学都相继开设了汉语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可见,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了汉语走向世界,吸引了全世界人民通过汉语来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2.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已经多次强调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可见,国家已经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大使, 而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第一品牌,成功地向世界宣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3]。其对中国的美食、中医、陶瓷、戏剧、武术、影视、图书等方面的大力宣传,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文明。世界多元文化要共存就离不开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孔子学院加强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3.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当前,伴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等说法。 这是因为国外很多人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有所误解。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各国宣扬“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价值观[4]。例如孔子学院最初的目的就是将“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消除他们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增加他们对中国的好感。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政策和态度,不仅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帮助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策略

1.将中国文化融入教学之中

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是汉语教学,学习者不仅是在认识汉语,更是在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化。例如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也一并传达给教学对象(可以用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来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同时又能形成汉语教学为主、文化传播相辅的教学模式。同时孔子学院也将文化传播融入课程体系中,例如课程讲义适当地将语言教学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延伸,以采取图片、插画等形式,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学者还将文化的体验和实践活动融入课程体系中。例如开展中国文化周,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包饺子、品茶、做手工等。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所有人参与其中,使他们渐渐地学会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同时选出一些优秀的学习者,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人积极地参与进来,其效果更优于教学者的宣讲。更重要的是,要时刻留意学习者的反馈和意见,随时调整教学的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环境。

3.通过活动来传播中国文化

除了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孔子学院还通过活动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定期带领中国的学者和艺术团去国外进行访学,而且还走进国外社区,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定期举办社区活动,例如社区汉语教育、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及社区文艺活动等。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还定期组织一些国外的学生来中国进行短期的游学,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努力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播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些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公众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他们的言行都受到许多人的关注[5]。如果他们来中国访学后,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受到中国文化的吸引,回国后非常乐意向周围的人讲述其在中国的美好经历,这不仅能传递友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一大批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迅速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改进之处

1.提高教学者的文化素养

教学者对于汉语国际教育非常重要,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所以,教学者的能力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素养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学者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因为孔子学院的最初目的就是将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所以教学者应该广泛学习中国文化典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6]。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中国的民间工艺,并亲手制作一些工艺品,这样才能带领学习者参与文化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教学者要学会将中国现代文化的精华也传播到国外,例如服装、美食、体育、音乐等。现代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需要教学者将其魅力展示给世界。作为文化的传播使者,教学者需要和当地的民众不断地进行沟通,所以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教学者必不可少的。例如孔子学院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流,还要和其他外国人沟通,因此教学者要在保持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了解所在国家的文化模式,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2.利用新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这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跨越时间和空间优势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世界各国有许多人都想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但因为地理、经济等原因无法来到中国,而新媒体却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使信息迅速地传递到世界各地[7]。教学者还可以将新媒体用于课堂中,将文字转换成图片、声音、影像,将中国的美食、服装、绘画、风景名胜等即刻展示给国外的民众,更加生动地让他们来了解中国文化。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新媒体创造了更加丰富有趣的语言环境,它不仅激发了学习者主动去探究的兴趣,而且还给学习者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转向双向交流的交互性模式。这意味着学习者不再是单向地接受信息,而是与教学者一起互动,共同学习。教学者也能通过平台获得及时的反馈,及时地帮助学习者解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重要载体,孔子学院更是其中成功的典范,担负着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任。孔子学院不仅推动了汉语向世界的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而且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好感,柔性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要求中华文化必须寻求更直接、更广阔的传播途径。孔子学院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后也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途径和策略,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鸿亮, 杨晓玉. 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4):57-58.

[2]李冰.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途径研究[J]. 实践探索,2015(12):28-29.

[3]金学丽.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中华文化传播的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52-153.

[4]袁佳佳. 浅析孔子学院在公共外交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J]. 新丝路,2017(8):27.

[5]沈玲. 论海外汉语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J]. 南京社会科学,2011(9):131-132.

[6]刘霞. 文化传播视域下孔子学院教师的文化素养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6(10):148-149.

[7]黄艾. 网络孔子学院:优势与不足[J]. 对外传播,2012(9):42-43.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