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8-08-08 10:23沈佳雯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运用英语教学

沈佳雯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重视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践行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培养学生的建构主义思维,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英语教学;建构主义;运用;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的核心就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中,个体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可见,建构主义课程理论恰恰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通过他人(老师或同学等人)的帮助,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新知识和各种能力。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在国内逐渐流行。纵观当今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笔者认为真正能运用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进行教育实践,构建起“建构主义课堂”的案例屈指可数。虽然有不少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被冠上了“建构主义”的帽子,但经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他们都不能体现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精神实质,或者说对于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落实是不到位的。我们只有以建构主义的内涵与核心精神为出发点,才能真正体验到建构主义的精神实质及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笔者以苏教版《牛津小學英语》6A Unit6 Holidays(节日)语篇部分为例,说明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情境教学理论法是美国学者温格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情景教学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某些观点是相通的。他主张在学习时应该创设情境,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把知识掌握得牢固、踏实,也不容易忘记,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情景教学法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情境,学生在相应情境中学习,更容易理解内化。例如,在教学6A Unit6 Holidays(节日)语篇部分时,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系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国内外节日方面的视频,包括“spring 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等节日及在节日当天人们的传统活动。在播放过程中,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录像片段中所涉及的各种节日,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为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发散思维”的概念。“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发散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即对于一个问题,应该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一个问题,应该提出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个问题,应该给出不同的看法,而非唯一答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提出不同的问题,包括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和没有唯一答案的、可以各抒己见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假日”主题时,看完视频后,教师可在PPT上展示如下问题: What are the videos abou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holidays shown in the videos? What are people usually do on these holidays? Could you list holidays as many as possible in our country? How many foreign holidays do you know? Could you tell me some differences about the same holiday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可以看出,其中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而有些问题则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当然,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3. 搭建桥梁。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张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并且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己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即让原有知识当“扶手架”,帮助新知识的学习。所以,“搭建桥梁”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就是主要的“桥梁搭建者”。没有前面的铺垫,学生不仅学习累,即使暂时记住之后,也容易忘记。上述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学生“搭建桥梁”,搭建桥梁,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成长。学生看关于各个节假日的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节日和传统习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容易。如讲到“春节”时,进行中西方节日和习俗方面的比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关于节日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组织协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界较受青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被誉为近几年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主张学生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小组内成员知识水平可以不相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小组竞争意识,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会更牢固。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各个学生都在发挥重要作用,有的学生对一个节日比较感兴趣,他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该节日的风俗习惯分享给大家。教师还可让各组自行选择两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位学生表达了看法,其他成员做补充。在此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在进行“brain-storming”,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头脑风暴”。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总结,让小组代表发言后鼓励每位学生共同参与探讨,教师在总结之后可以进行小组互评等,学生必定受益匪浅。

5.展示成果。成果展示环节要求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参与展示,每位同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例如,在学完“假日”主题并讨论结束后,先前研究“spring festival”的小组,第一位组员可以先介绍中国的春节在什么时候、人们为过春节通常准备些什么、吃什么以及干什么,第二位同学可以介绍美国或是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第三位学生可以对上述两种不同习俗进行比较,第四位同学可以总结发言。研究“Halloween”的小组也是如此。其他小组成员在听取Presentation的过程中如有疑问或持不同意见可以随时向该小组进行质疑,该协作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对其他小组成员所提问题的解答。

6.反思过程。多元评价理论来源于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不是“一棒打死”,而是把评价作为进一步提高的起点,强调评价具有“分析性”,不以分数定英雄。此外,评价应是多元化的,包括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和评价维度的多元化。评价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小组评、教师评等;评价维度可以是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例如,学生汇报结束后,进入评价阶段,首先是个人、小组自评,然后小组间互评,最后老师对所需掌握的知识及整个“话题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且借助文本,深化主题思想。如Holidays单元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情感态度。评价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融合新旧知识以及构建新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运用英语教学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