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部拉皮祛皱手术方法的改进研究

2018-08-09 02:27邓平洋
智慧健康 2018年17期
关键词:额部眉眼颞部

邓平洋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 巴州 841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国人老龄化情况加剧[1]。额部拉皮除皱术是临床常见整形美容手术,目的在于改善患者面部老化形态;传统的切开除皱术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手术创伤较大,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手术美容效果[2-3]。随着临床大力提倡微创理念,逐步对传统额部除皱拉皮术进行改进,但由于该类型术式较为固定,在大方面变化不大,因此,临床中对各术式的应用价值均存在一定质疑。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额部美容整形患者49例实施改良小切口额部拉皮除皱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筛选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整形美容手术9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将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3例、女43例,年龄45~63岁,平均(49.51±3.54)岁,额颞部联合除皱术10例、单纯额部除皱36例;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4例、女45例,年龄47~65岁,平均(51.71±4.13)岁,额颞部联合除皱术12例,单纯额部除皱术27例。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额部除皱术,方法:对患者颞部、额部、顶部、眶上神经孔等部位局麻处理,行常规冠状切口,并进行帽状腱膜下剥离,分离皱眉肌进行眉间纹处理,对平面帽状腱膜侧进行剥离,做一5~8mm切口于平行眉间纹,用手指在皮肤侧面触摸,切口深度至皮下即可;经该切口眼眉间纹皮下使用止血钳对皱眉肌、皮肤进行分离,一般分离宽度约5~8mm、完成1~4条分离、开口1~4个即可。完成分离后,沿着剥离腔隙眉间纹方向使用止血钳经肌下、皮下夹住皱眉肌,用剪刀间断止血。额横纹处理:分理处理与眉间纹类似,不同点在于:于每条额横纹中间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对平面帽状腱膜侧剥离,分离使用长直止血钳处理,根据常规办法对额肌进行部分切除或切断处理。术后进行包扎,注意包扎松紧。

观察组运用小切口额部除皱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用浓度0.5%的利多卡因进行手术切口浸润麻醉,使用肾上腺素1/20万、浓度0.25%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分离浸润麻醉。手术切口设计:对额部正中发际线旁开50mm、25mm位置与发际线内5mm位置。颅顶对应额部出针点与进针点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10mm、横向,作为缝合牵引骨膜固定点;纵向切口约15mm,于前额正中发际线20mm位置,使其将顶部与前额部皮下间隙分离处理。并做一20mm切口于颞部左右发际线位置,平行于发际线。手术操作:对患者颞部、额部、顶部、眶上神经孔等部位局麻处理;做一20mm竖向切口于额中部发际线处的设计线位置,逐层切开将皮肤、皮下组织至帽状筋膜层下疏松组织;钝性分离额部,下端分离至眉弓、上段分离至颅顶、分离两端至眉尾。对部分额肌、降眉肌、皱眉肌采用脑膜剪进行离断,使其收缩力改善。再做一10mm手术切口于颅顶,埋没缝合导引,留下可吸收线、取针。使用皮针于额部皮下埋可吸收线,通过对另一端可吸收线使用引导针进行引导至颅顶,留可吸收线、取针,并将两端可吸收线绷紧,促进面部皮肤紧致,于骨膜处对可吸收线进行固定。做一竖向切口于颞部发际线位置,切口长度约20mm,深度至深筋膜层,出针位置于口腔内黏膜处,将弹力线牵引至颞部,左右两侧均使用4根弹力线,并在颞部深筋膜层固定弹力线,手术完成后48h内进行常规加压包扎处理即可。

1.3 观察指标

对眉峰处眉上缘至内眦水平线距离进行测量,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眉眼间距离变化,两侧距离一般相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面部美观满意度情况,评估使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评估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调查问卷评分≥90分,满意:调查问卷评分80~89分,不满意:调查问卷评分<80分。同时,统计观察术后两组头皮麻木感、脱发、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此研究的统计学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计量资料差异用t检验,使用(±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差异使用χ2检验,使用(%)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对比,P<0.05则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眉眼间距变化

据统计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眉眼距离均明显改善,高于治疗前,差异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眉眼距离对比(±s, mm)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眉眼距离对比(±s, mm)

2.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患者面部外观满意率97.96%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面部外观满意度情况(n, %)

2.3 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

统计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明显低于对照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美观需求度越来越高,导致临床要求面部整形美容手术群体越来越多[4-6]。纠正下降的眉部,使其保持眉眼间的协调是额颞部除皱术的主要目的;因其额部皱纹、松垂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上面部肌肉运动,在进行手术治疗中,为提升其持久效果,有必要对部分额肌、降眉肌、皱眉肌进行去除;同时,对部分衰老性皱纹同样具有去除作用[7-9]。现目前,临床中额部除皱术一般分为内窥镜额部除皱术、改良小切口额部除皱术、传统切开额部除皱术等,其中内窥镜额部除皱术早在1992年被国外学者提出,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该方法具有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该方法对仪器、手术操作等要求较高,对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价值有限[10]。传统的切开额部除皱术虽然具备一定手术疗效,但由于手术创伤较重、侵入性较高,不符合微创理念;同时,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接受度较差,临床应用价值有限[11-12]。

临床中,对于面部除皱术一般认为分离范围越大、平面越深,对面部松垂效果改善越佳、且软组织被提紧越多。同时,还需满足手术切口选择的隐蔽性,与对面部神经组织的保护。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改良小切口额部除皱术进行整形美容治疗。该方法不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性低,术后几乎无瘢痕,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同时还不需要特殊设备,可被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13-14]。该术式不仅采用小切口除皱术,同时结合弹力线中面部提升术治疗,弹力线可起到一定的提拉效果,使患者面部皮肤维持更久的提升效果;同时,该术式并未过多地切除面部组织皮肤,可减少面部手术切口、瘢痕的出现,提升术后患者面部美观度[15]。此外,该术式对头皮进行分离,使得皱眉肌、额肌张力下降,达到改善眉间纹、额纹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眉眼距离均明显改善,高于治疗前(P<0.05)提示两种手术均具有一定的美容整形效果,可改善患者眉眼距离,进一步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患者面部外观满意率97.96%高于对照组73.91%(P<0.05)提示相比于传统术式,采用改良小切口额部除皱术对改善患者面部美观度效果更佳,经分析可能因改良小切口手术,手术创伤低微、术后细微疤痕,甚至无疤痕等存在相关性。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明显低于对照组28.26%(P<0.05)说明小切口手术侵入性较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使用改进小切口额部拉皮除皱术进行整形美容,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额部眉眼颞部
改良发际内切口在额部脂肪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终南山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自体脂肪填充额部术后是否间断冰敷对术后效果的影响
遇见你的眉眼,如清风明月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
A型肉毒毒素联合Lux1540-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额部皱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额部扩张皮瓣法半鼻再造术修复部分鼻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