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2018-08-09 02:27李玉贵
智慧健康 2018年17期
关键词:硬膜外胆囊切口

李玉贵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甘肃 白银 730900)

0 引言

胆囊结石在临床是常见疾病,主要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而手术方式较多;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创伤,术后恢复较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需费用昂贵,而且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基层医院[1-2]。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48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2年8月至2017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80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划分为对照组(n=224)、观察组(n=256)。组间性别以及年龄等各项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行硬膜外麻醉,于右上腹腹直肌行10cm手术切口,随后将腹壁切开,切除胆囊的时候可行顺切法、逆切法等,然后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等,然后结扎,剥离胆囊,放置引流管[3]。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行硬膜外麻醉,于右上腹腹直肌行3~6cm手术切口,在切口的上方以及下方放置拉钩(S形),将十二指肠以及肝脏牵开,使用小拉钩帮助将胃窦、大网膜组织等,用弯曲管钳将胆囊的底部以及颈部提起,在胆囊管近端使用七号线将胆囊管结扎,进行三角解剖、结扎以及分离胆囊动脉。从胆囊的底部将胆囊床进行解剖,在与胆总管距离约为0.5cm位置将胆囊管切断,双重结扎近端胆囊管,在切除胆囊操作完成之后使用电刀灼烧、止血,缝合切口[4-5]。

1.3 评判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19.0中进行分析,通过t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并发症对比[n(%)]

2.2 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较多,通常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需要将其腹腔尽可能暴露,操作较为方便,但是却会对其机体带来较大创伤,术后会带来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加之切口较大,因此恢复较慢[6-7]。

表2 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手术指标对比(±s)

近年来,小切口手术的发展较为快速,而且操作较为简便,所行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因此广受患者以及医生的青睐[8-10]。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具有较多的优势,术中所行切口较小(3~6cm),而且能够在直视的视角下进行手术操作,对于组织解剖结构能够较为清楚的观察,因此能够准确掌握手术情况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从而分析是否需要加长手术切口长度;实施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不会由于气管插管麻醉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老年患者也较为适用,尤其是合并心肺疾病者。

本文研究显示,经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效果佳。

综上所述,给予胆囊结石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各项指标,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医疗价值可观。

猜你喜欢
硬膜外胆囊切口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