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与分析

2018-08-09 01:39马仲林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马仲林

【摘要】: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呈现相对显著的水土流失,因而给其整体上的生态带来了破坏。近些年以来,退耕还林的举措正在全面适用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根本宗旨在于实现水源涵养,对于其应有的土壤水分效应予以全面优化。因此可见,针对黄土高原如果要全面施行退耕还林,那么应当密切关注保持土壤水分的实效性,通过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涵养土壤水分并且优化黄土高原的整体生态条件。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土壤水分效应

在目前状况下,黄土高原地区正在全面着眼于退耕还林,而与之相应的植被变化也呈现显著性的趋势。经过长期以来的造林改进,黄土高原已有很多区域呈现土壤干层的现象。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该区域表现为负向性的土壤水分供给。在情况严重时,具有负向性的土壤供水反馈还将会威胁到当地日常性的水源供应。为此对于现阶段的黄土高原区域而言,针对人工林体系应当着手进行优化建设,尤其有必要关注涵养土层内部的水分。因为,退耕还林不可避免将会改变特定区域土层原有的水分效应,对此亟待开展多层次的探究。

1、选择研究与分析对象

广河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体而言,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备春夏温和、秋季凉爽以及冬季寒冷干燥的特性。在全县范围内,年平均气温6.4℃,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1.6℃;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全年无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560小时。

在此次调研中,选择了人工栽植的黄土高原生态林,并且将其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具体而言,针对5米以内的土层水分保存状况予以全面的探究,密切结合了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归纳的两种研究措施,确保能够归纳得出影响上述区域土壤水分的各项相关要素。与此同时,对于南北样带的某些区域土壤也进行了取样,全面探究了土壤干燥化引发的各种影响。通过开展实时性的动态土壤监测,针对土壤储水量、林下植被以及其他生态要素予以抽样探究,进而归纳出上述要素之间具备的内在联系。

依照水量平衡的根本原理,不同类型的林下植被应当能够表现为差异显著的水分消耗量以及蒸发量特征。某些植被适合栽植于黄土高原,对其应当通过测量得出土壤中融入的净输入水量,也就是去掉树冠以外的植被其他部位能够保留的土壤水分。此外,黄土高原植被在获取来源于大气的充足降水以后,自身还会涉及到再次分配大气降水,对此应当密切关注其生长期剖面土层以及地表径流携带的大气降水总量。受到人工采伐林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某些土层正在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水分平衡,对此也不应当予以忽视。

2、探析退耕还林引发的土壤水分效应

2.1关于土壤水分的整体效应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由于频繁遭受了退耕还林给其带来的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水分整体上呈现显著缺失的状态,其中涉及到特定的土壤水分效应。具体来讲,相比于农业用地而言,人工林土壤含有更低比例的土层水分,与之有关的土层平均储水量也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向。例如在此次研究中,分别选取了2米的浅土层以及4.5米的较深土层,针对上述二者予以综合对比。经过上述的全面对比以后,观察可知浅土层整体上呈现较高比例的水分损耗。在土层深入增加的状态下,土壤自身具备的储水性能也将会因此而变得更强。

黄土高原包含了较多种类的土层,其中涉及到差异性的水分格局。这是因为,人工林地可以分成生态林、经济林、灌木林以及其他林地类型,上述各种类型的林地分别都会产生差异化的水分分布趋势。对于深度较大的土层而言,其自身具备相对较强的储水性能,因而也会受到较小的水分格局影响。除了上述要素以外,气象因素也将会影响到土层现有的储水量,甚至还会显著改变当前阶段的土壤储水总量。

2.2关于土壤干燥化引发的影响

从垂直方位来看,对于当地土壤如果能够予以剖面分析,那么将会发现其表现为各异的含水总量。对于南北样带的土壤样本而言,通过分析可知其具备明显的干燥化效应。究其根源,就在于这部分土层缺失较多的水分,因而其逐渐就可能形成了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多数区域内,土壤干层都已经超出了270厘米的厚度,其平均含有7%左右的土壤水分比例。

相比于湿润区而言,干旱区内部的黄土层将会表现为更低比例的水分涵养量。从坡面尺度的视角来看,土层与边坡如果间隔较远的距离,那么与之对应的储水总量就会变得较大。因此得知,土壤水分效应很可能将会受到边坡改变的影响。在黄土高原的各个区域内,由于受到不同沟道以及植被类型差异的影响,土壤水分也可能呈现十分显著的改变。

2.3关于林下植被的影响

土壤水分是否具备均衡性,较大程度关乎林下植被的现状。对于多数的黄土区域而言,通常来讲都适合栽植人工刺槐以及其他具有耐旱性的植被。这是因为,人工刺槐相比于其他植被而言,其自身的根茎将会吸收较小比例的水分。相比于林外降雨而言,刺槐植物能够截留的雨水总量占据了10%左右的比例。对于处在生长期中的林下植被而言,由于蒸腾作用因此可能会消耗250毫米或者更多的蒸腾水量。因此可以得知,林下植被在整个生长期的范围内都会耗散较多的林下水分,其构成了黄土高原水分损耗的关键部分。

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退耕还林措施对于黄土高原来讲具备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在根本上有助于优化当地生态并且提升了绿化效应。但是与此同时,退耕还林将会耗费较大比例的土层深处水分,以至于当地土层呈现水分匮乏的不良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如果不去予以妥善治理,那么很可能表现为土壤干层。因此在未来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全面监控退耕还林的进程,对于其中损耗的深层次土壤水分予以相应的减少,进而有序改善了土层深处的水体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晨成.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

[2]王丹丹,吳普特,赵西宁.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5(03):223-228.

[3]宋富强,杨改河,冯永忠.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03):169-174.

[4]秦艳红,康慕谊.退耕还林(草)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研究——以西部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4):28-32.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
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小景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宜君县黄土高原流域治理实施的必要性与建设条件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