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绿道规划与建设的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2018-08-09 01:39谢华耿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

【摘要】:文章结合连平县绿道规划与建设的现状情况,针对连平县山地多、地形较为复杂的特点,结合风景节点因地制宜进行绿道规划与建设,详细阐述了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连平县 绿道 规划 建设

绿道建设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绿道能有效地将城乡之间、居民与景点之间、景区之间实现有机连接,方便群众进行入各景点与休憩节点,实现低碳绿色休闲的生活。连平县是典型的粤北山区县,绿道主要是为生态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群众亲近自然、探寻当地文化和感受当地乡土风情的需要。在绿道规划和具体建设过程,连平县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设计简单、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现有绿道中,以连平县南山公园环山绿道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实现了县城与南山公园绿地的有效地连接,利用率高,将南山公园的各个景点资源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以环状和线带状结合的网状游憩格局。在建设中主要以自然为主,没有大型的人工建设,因地制宜对原有小路适当改造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格局。在绿道上通过小型宣传牌、廊道等形式宣传当地文化和核心思想,突出了当地的客家文化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绿道建设中将县博物馆、颜氏文化廉政教育基地等得到了重点的突出。从便利程度上看,主要为步行者提供了个安全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只有慢行系统。在配套服务设施上,由于建设经费问题,存在配套不够问题。从文化内涵上看,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和生态文明宣教有待进一步挖掘。

1绿道的定义与绿道规划原则

绿道属线带状的绿色生态廊道,一般依河旁、路边绿带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道内可以提供给步行、骑行的慢行系统,并且通过绿道可以将沿途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串连在一起,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空间体系的绿色生态网络,并大众提供良好、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間。山区县建设的绿道一般以生态型和郊野型绿道为主,兼具城镇型绿道。绿道系统中的主体是绿廊系统,主要生态要素包括植物群落、土壤、水体等,形成线性状的绿色生态空间。慢行系统也是绿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人步行道和骑行道或综合慢行道。慢行道需要连接线和交通衔接系统,以加强将绿廊系统及相互关联处的连通与对接。根据绿道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建设相关服务设施系统、驿站和绿道标识系统。

绿道的规划建设原则,要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节约环保、景观优美和以人为本等原则。规划建设时,绿道应该通过绿廊将重要的自然和人文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景观优美、人文丰富、地区特点鲜明的绿色生态网络。在规划建设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和地形,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林边缘或林道、水系边缘、农田边缘和闲置的交通线路等,综合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在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原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慢行道,并通过直接连接、支线连接和辅助道连接等方式衔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城镇或村庄等。

2主要绿道建设技术

在绿廊系统建设上,根据绿道类型合理规划设计园路、铺装场地、建筑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其中绿化用地城镇型占比要70%以上,郊野型和生态型绿化用地占比要95%以上。在绿廊建设中,应尽可能留存原有植被,尽可能丰富植物种类,做到乔木为主、复层结构,特别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植物选择上,要以本地植物为主,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宣传的需要,兼顾生态、景观、文化和健康等需求,做到生物多样性。植物配置上,因地制宜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道风景,以自然配置为主,做好与沿线的景观协调。值得注意的是,行道树要有合适的枝下高,不要种植有毒植物及可能危及游人安全的剑状或尖剌状植物。在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种植技术规程执行。建设完成后,对于新植的植物,要做好科学养护工作。

在慢行系统建设上,按设计要求做好慢行道的铺装、围栏、安全防护、安全隔离应可靠、耐用、安全。慢行道的栏杆、防护墩等防护设施和铺装的材料、纹理、色彩宜美观协调,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综合慢行道的宽度要依据地形等因素,最低不能少于2米。依据安全、实用原则,合理设计慢行道中自行车道的坡度、坡长和最小转弯半径。根据实际情况,在慢行系统设置绿化隔离带、隔离墩、护栏、交通标线等安全隔离,对于有潜在危险或需要警示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此外,要做好交通衔接系统、停车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尽可能满足游人的相关需求。最后,还要完善标识系统,做好指示标志、信息标志、规章标志、安全标志、警示标志、教育标志、界桩标志等。针对连平县新农村振兴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村道绿化美化建设。

具体建设技术方面,要科学设计种植。在山区县绿道建设的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上,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绿化乔木树种主要选用樟树、阴香、山杜英、红花紫荆,其他树种从黄槐、白玉兰、红花紫荆、乐昌含笑、桂花等树种中选择。另外有条件地段可选用灌木树种夹竹桃、红花杞木、勒杜鹃、花叶假连翘等,忌用有毒、有剌、过敏、刺激性植物。苗木要求上,造林绿化地段,采用米径3-5cm,苗高2.0-3.5m的健壮苗,苗木要求在种植前三个月不能施肥,且根系发达、顶芽无损、无病虫害。种植密度上,根据造林地现状,原则上乔木株距为4 m,景观带两侧单行种植;绿篱灌木16株/㎡;单栽灌木株行距30×30cm,呈品字形错开,双行种植。在种植备耕时,要挖大穴,施足基肥,细致覆土。在春季种植前一个月即要回土,回土前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每穴施0.25kg基肥(所选用的肥料为氮磷钾含量不低于30%的复合肥),施基肥要与穴土充分混匀后回土至50%左右,并与穴土充分混匀后继续回土至平穴备栽。应在早春雨透后的阴雨天进行,要求在四月完成。栽植时先在植穴中央挖一个比苗木泥头稍大稍深的栽植孔,去掉苗木的包扎材料或营养袋后,带土轻放于栽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然后在苗木的四周回填细土,回满时用手把回填土压实,使苗木与原土紧密接触。继续回土至穴面,压实后再回松土呈馒头状,以减少水分蒸发。抚育与追肥方面,抚育工作内容主要是除草、松土、培土、追肥、补植,除草要求铲除以植侏为中心1平方米范围内的杂草。抚育时应全面检查植苗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及时进行补苗。栽植后追肥一次,与抚育同时进行,追肥施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不低于30%)每穴或每平方0.25kg。具体施肥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浅沟,把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3问题与建议

山区县绿道规划与建设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投入不足、规划设计理念滞后、建设标准偏低、种植后树种管护不到位等问题。为此,一要科学整合资金,将山区县绿道建设与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乡村美化绿化工程、森林公园建设、河道整治或河堤建设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在规范上,要有全局观念,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注重特色,将绿道建设整合到山、水、林、田于一体的建设中。在绿道建设中,要依照现有自然风光、景点和现有绿色廊道结合起来,在绿道中将景观节点和局部景观如风水林等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绿道网络中的块状和面状景观处,在满足观花的同时,还要从观叶、观果和群落变化上考虑,使景观季相变化过程中,有丰富的景观层次[1]。三要突出当地特色,尊重村民意愿。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了解并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树种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将当地乡土树种科学设计其中。要多征求当地村民意见,细致聆听相关诉求。四要加强抚育和管护工作。“三分钟、七分管”,抚育是促进苗木生长的主要措施,要抓好除草、松土、培土、追肥、补植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措施到位,有效促进苗木生长。在做好抚育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造林的管护,通过树立宣传牌、落实管护人员等手段防止人畜践踏,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建设成效。五要打造高标准的示范绿道,为后续绿道建设做出探索与示范。

【参考文献】:

[1] 徐来兴.森林视听味嗅景观美的内涵与提升改造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99--100

作者简介:

谢华耿(1973-10 ),男,汉族,广东连平人,大专,林业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林业技术与资源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绿道规划建设
寒露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成长的绿道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