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2018-08-09 01:39淡强东敏李晓民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淡强 东敏 李晓民

【摘要】:城市滨河公园不仅满足其自身及城市的生态平衡,也能为市民提供一定的游憩空间,营造了更多的亲水活动平台,更是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沙河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讨论河道治理,变废为宝的思路,对现代开放式滨河生态公园建设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滨河公园;规划设计;自然景观

1、沙河公园概况

沙河原本是周至县城一条古老的绕城河,上游为骆峪水库下泄河道,流经周至县城段为4.6公里,河道宽65米。这里曾经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过往群众无不为之侧目、掩鼻,严重影响了周至城区的整体形象。2010年,周至县启动县城新区建设,规划将沙河作为新区景观核心,分期实施沙河治理改造工程。原本荒芜的沙河东段两岸,现已变为人水亲和的游乐区和商贸居住的新兴地,也成为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准5A级标准滨水生态旅游度假体验区。

2、沙河公园景观设计思想

沙河公园景观设计尊重自然生态,从生态视角和使用者视角出发,致力通过对河道的生态保护意志和对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期待的精神层次展示,传递出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关怀,对人们精神层次的探索,地域文化底蕴的唤醒与强化,营造与活水同步的活的公园。在设计中,融入了自然地势理念,与周围环境整体和谐,采用多种空间组合形式,满足不同功能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造景,完善广场服务设施,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植物配置别具特色。

3、沙河公园设计遵循的原则

3.1改造垃圾山造景,改善环境

沙河原为泄洪河道,夏季多冲刷,冬季河道干涸多被垃圾堆满,沟壑纵横,多年来是周至县城发展的一道“硬伤”。如何解决垃圾问题,变垃圾场为景观带?政府屡次治理效果不明显。2010年,政府利用现有绿地条件人为造景,借助本地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营造出一个具有步移景异观赏效果、集自然和中国传统园林意境为一体的滨河公园。这次滨河公园建设利用固有河道、滩涂,营造出一个以水景区为中心的滨河景观区,为游客提供一个既有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特色,又具有现代休闲功能的游憩空间;利用垃圾山堆山造景改善环境,挖掘了历史文化内涵,使传统与现代二者有机结合,建起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沙河湿地公园。

3.2因地制宜,赋予地域特色

沙河公园利用河道、滩涂及周边环境,以水景为中心,沿河道布设景观点,进行相关的休闲、游乐配套设施,把昔日的垃圾场、干河道、荒草滩銜接成我县唯一的河道景观带,各种民俗小品的布设,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艺术,以“山色融水”的艺术手法将视觉景致塑造的丰富多彩,既有文化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既有现代滨水景观的共性,又有传统的民族艺术性。

3.3总体结构布局设计符合新区建设思路

在新区规划里,沙河河道周边具有各种性质的用地,其中包括商业用地、社区公共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考虑到不同河段功能要求的不同,按照兼顾河道防洪、泄洪的功能要求和构建具备地方特色的自然休闲空间的原则,整个河道总体规划为:整个沙河公园把散落的绿地节点串联成东西方向的生态轴线,按照河道各段不同的要求,整个景观节奏伴随河道的延生逐渐展开,以丰富河道景观的层次,增加城市景观的水平。

4、沙河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沙河湿地公园以沙河为载体,对水文化及精神追寻、挖掘、表现演化为:水之道——滨水历史人文、水之法——自然生态、水之义——民俗文化、水之勇——现代时尚文化、水之直——君子文化养生等5个主题区。其中包括有六艺修身、盩山厔水、高空揽胜、承天载物、流波幻影、奇景天成、天人合一等7个一级景观节点,鸿儒广场、厔水大观、天下通衢等26个二级节点,高山流水、厚畛咸若、百姓溯源、哑柏秦绣、集贤鼓乐等131个三级节点,王朝文化与水等200余个四级节点。塑造出集市民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景观建设初步显现景观效果,已逐步形成沙河两岸村落乃至周至城郊湿地生态旅游经济带。

沙河湿地公园具有四大功能:一是防洪。沙河上游防洪能力由现在的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20年和50年一遇。二是保护水资源。通过生态湿地净化沿线村落群众生活污水,有效水资源,为下游输送干净水源。三是改善空气环境。通过两侧绿化治理,取缔沙场、煤场等,有效治理周至城郊粉尘污染源。四是提供休闲场所。建设成长带状湿地公园,满足居民郊野休闲、自行车骑行、荷塘垂钓等多种休闲需求。

5、沙河公园绿地涉及分析

沙河公园水面宽且浅,周边地势较平坦,没有太大地形变化,与108国道相交,成半环形绕县城向北流。公园主要绿植沿河而栽,多为柳树、竹类、银杏、椿树、槐树等喜水树种,根据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分布可分为三类群落结构。

5.1林地类

在主要园路的周围,植物配置结构为乔灌草复合结构,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都较高。绿化植物都以本地传统绿化植物为主,乔木类有榆树、柳树、槭树、银杏、椿树等高大树种为主,灌木类有山梅花、红瑞木、紫丁香、暴马丁香、山桃、连翘、榆叶梅、金银花、卫矛等为主。植物配置层次分明,不同标线勾画出不同的景观特点,使景观多样又富于变化。

5.2灌草类

灌丛类绿地结构的植物配置多分布在乔木结构绿地的周边或与一些建筑相结合的地段,人工修剪的痕迹比较明显,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变化也比较多样。对周边的建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分隔空间上表现比较突出,给人以安静深远的意境。

5.3邻水类

主要在沿河步道边设计,柳枝下垂,荷叶招展,点缀湖面风光。

结语

传承传统,借用园林的先进技术,有效治理了县城边缘地带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巧妙的将垃圾堆积如山的滩涂地形改造为滨河公园,恢复了水绕周至的优美自然景观,为现代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但为周至人提供了游憩休闲场所,更为本地乃至西安地区提供了展现古都水景文化的人文景观,使人们在自然幽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体现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J].中国火炬.2004(12):11-13.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论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