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阿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2018-08-09 01:39杨丽娟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面源污染综合利用

杨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經成为现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东阿县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农药化肥污染治理,农膜农作物秸秆治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关键词】:面源污染 综合利用 物理防治

1、防治工作现状

1.1、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生物有机肥应用范围。(1)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在瓜果蔬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使农产品品质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减少了化肥施用量。(2)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扩大配方肥施用范围,实现小麦、玉米、蔬菜、林果等各种作物全覆盖,充分发挥配方肥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作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氮、磷流失。自2006年,累计实施示范方151个,示范总面积15.8万亩,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22万亩,累计推广配方肥5.94万吨。。(3)搞好水肥一体化示范。为培养树立水肥一体化应用样板,更好的实施推广水肥一体化及节水灌溉技术,上报了3家示范组织。

1.2 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1)大力提倡以秸秆还田为主要手段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展农作物秸杆利用情况检查,严禁秸秆野外焚烧,2016年全县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95.085%。(2)通过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和养殖业的粪便做到了大型沼气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机结合。新建户用沼气3223个,建成沼气服务网点61个、沼气区域站10个,沼气技术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建设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7处,每处供20余户使用沼气,年处理粪污3万吨左右。建设大型秸秆沼气一处、3500亩生态循环农业基地2处,年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775吨,实现农业再生资源及废弃污染物的资源多级利用、多次增值。2016年又新批复2000M3大型沼气工程1处,目前正在施工建设。

1.3、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1)大力实施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品种是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的第一个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2)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环保型农药新品种,全县实施农药减量控害面积 20万亩,比上年增3.2万亩,建立县级示范区4个,示范面积 3万亩,全县大面积化学农药防治比上年次数减少2次。(3)在病虫害防治技术上,推广“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草技术,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4)在防治器械上,改变传统喷雾器使用新型高效的喷药器械,减少了农药的流失,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在防治形式上,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成立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机防队16支,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配制,2016年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万亩次,统防统治的效果均达到 90%以上,效率提高了一倍;每季可减少防治1-2次,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20.3%。4 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对一些条件比较简陋,设施差,规模小,效益差的养殖场进行关停,基本杜绝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认识不到位。(1)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 片面追求规模数量而忽视淡化农产品质量,盲目、不按科学要求喷药施肥,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低, 而且对农村土壤及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对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配合不积极。

2.2 防治难度大。当前,东阿县农村面源污染源已由生活污染为主转变为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并重的态势。污染源分散面广,不利于集中防治。缺乏农村专业防治队伍,防治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2.3 资金缺口大。东阿县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面宽量大,项目建设成本高,财政补助极其匮乏,无力配套相关建设资金。

3、防治措施

3.1. 进一步健全监管机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晚,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必须设立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构,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3.2. 进一步完善农业面源防治“以奖代补”机制。加大对有机肥生产、秸杆综合利用、垃圾分类回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作为奖补标准,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

3.3. 加大对地方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地方垃圾处理设施、人员队伍、运转经费等给予补贴,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良性机制。

3.4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及相关部门自觉爱护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意识,确保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推进。

3.5 完善三大机制。(1)完善环保约谈。严肃查处农村面源污染典型案件,对在防治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工作不积极的个人及相关部门进行督查谈话,限期未整改,严格问责。(2)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环保执法联席会议定期通报防治工作动态、资金使用等相关情况。(3)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3.6重点建设四支队伍。(1)建设农村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2)建设农村环保联合执法队伍,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执法力度。(3)着力建设专业农技队伍,推广普及先进农业技术。(4)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督查队伍,切实巩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成果.

3.7实施资源循环利用。(1)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调整结构,优化服务,重点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村社区推进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加强服务和技术指导,提高沼渣沼液的商品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和沼气工程的产气率、使用率。(2)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精细还田、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秸秆热解气化等技术,建设秸秆收贮体系。

【参考文献】: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仲崇 2010

猜你喜欢
面源污染综合利用
宁夏海原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调研
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检测中的综合利用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麻栗坡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
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