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实习套路深

2018-08-10 19:36盛翔
师道 2018年7期
关键词:明码标价乱象丑闻

盛翔

打着内部推荐的口号,把实习机会高价卖给大学生。这几天,明码标价买卖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丑闻,正在金融圈持续发酵。(《每日经济新闻》5月30日)

又到毕业季了,大学生找工作,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尤其是在外界看来“分外多金”的金融圈,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金融精英的大学生们,如果能获得一个去知名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当然求之不得。

不少第三方平台由此看到了“商机”,开始巧立名目贩卖实习机会。网上打着“保证拿到offer”“有XX企业内推资源”“实习保offer”等宣传口号,通过培训和担保实习机会收费的宣传多如牛毛,课程费用动辄高达五万多元。

付费实习广告里,全都是明码标价的套餐,已经成为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他们向刚出校园的懵懂大学生灌输着“实习必须花钱”的畸形认知;他们把普通的实习吹得神乎其神,把实习市场描绘得黑暗无比。所有这一切都是套路,只为“收割”大学生们的求职梦想。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叫卖实习机会。一、《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是违法的;二、实习机会如果被拿来与第三方合作叫卖,属于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当金融行业付费实习的丑闻曝出,很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平台,都忙不迭地站出来否认。但是,金融行业付费实习乱象,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某些第三方平台曾经做過的广告,网上都有截图,不容否认。内部员工推荐,本是企业招聘的常见方式。因为招聘信息不对称,内推实习机会被中介机构拿来叫卖,完全有可能。对中介机构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既有了噱头售卖培训课程,也额外多了一条赚钱途径。

付费实习破坏了社会风气,提高了大学生求职成本,有违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企业选人用人,而且涉嫌违反劳动法规,以及商业贿赂犯罪。其中乱象,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小伙伴”等第三方平台,对外宣称的合作机构,不是不乏国内外知名券商投行、基金、研究所、PE机构吗?相关行业监管机构很有必要介入调查。

对于求职季的大学生们来说,应该相信正规金融机构不会叫卖实习机会,而且连实习机会都叫卖的金融机构,自然谈不上正规,还有何吸引力可言?名企实习机会虽然难得,但也不必强求,花几万元买来的,很可能只是复印材料订盒饭之类的经历,还不如去一些中小机构可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猜你喜欢
明码标价乱象丑闻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整治“饭圈”乱象
天津:房源不明码标价或虚假标价消费者可举报
乱象(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两部委联手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
丑闻也是文明生长的契机
乱象
公共汽车应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