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与时代共振还是新八股?

2018-08-10 19:36林明理
师道 2018年7期
关键词:浙江人高考作文作文题

林明理

2018年高考作文题公布后,一时舆情汹涌。对于“时事热点”类作文题,照例会有一些名人名师出面辩护。“有人说,浙江卷是在考政治,其实不然,浙江卷是在考思考能力和人文精神。”知名教育评论员程振伟认为,本次作文最大的得分点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做人的底线。”也有不少评论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可能预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方向。

果真如此,那么这一方向是令人忧虑的。

如今的学生,对于“国家”“精神”之类“宏大叙事”的写作,特别是考场写作,最容易出现连篇累牍的假大空,而假大空套话,不是真写作。用这样的考题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结果必与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

说来也巧,笔者今年刚好担任监考老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题目,心中顿生隐忧。收卷时瞟了很多考生的作文,发现果然是泛泛而谈、大话空话、政治套话居大多数。当然,更全面的情况,需要统计数据说话,我们希望能在高考评卷之后看到有关的统计分析。

如果说,此前的“关系类”“思辨类”或“任务驱动型”的作文命题,多少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少还能让学生拥有自由思考、创意表达的余地,那么,今年的这个命题,则把这仅有的一点“自留地”都给没收了。网上有人评论说,这样的命题倾向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实则不然,一来高中生的阅历、生活体验和思辨能力均不足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表达自身的“历史经验”;二来从言论大环境来看,高考作文能提供给学生的反思批评维度的写作空间是极其逼仄的,大多数考生再单纯也不会选择在这种境域就社会发展存在的流弊进行反思性的针砭。

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你能结合题干材料,评价浙江人“仿造”能力全国闻名,往往一个新产品“深圳造出来,温州模仿深圳,温岭再仿温州”,这种“走在前列”并不那么正常吗?你能批评浙江“炒房团”全国闻名,浙江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全省房价连续虚涨实业处境艰难是在透支未来?你能指出王阳明、黄宗羲虽然都是浙江人,但他们提出的“知行合一”也好,“经世致用”也罢,却并不是针对浙江人而概括,这些思想理念也并非浙江人独有,甚至也不是中国人独有而是具有某种普世意义,今日浙江人不应该拘泥于地域概念,而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心胸吗?你能赞扬黄宗羲晚年坚持不与满清体制同流合污而独立著述,这样的体制外“独立知识分子”也是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政治文明不断演进的今天不应该被视作“异己分子”吗?……基本不能!除非你愿意拿自己的命运赌一把!

从学生的思考言说能力的小环境来看,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得“乖巧”“精明”,早就懂得“到什么山该唱什么歌”。这一类作文命题,孩子们只能根据题干中那些本就诱导性很明显的提示语,顺着命题者意图,堆叠一些“高大上”的套话。

当然你还可以有“你的体验和思考”,用独特角度书写可歌可泣的“浙江故事”“浙江传奇”,抒写“家国情怀”,命题者想提供的空间维度或许就在这里。可是,法国18世纪著名剧作家博马舍早就说过,“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名剧《费加罗的婚礼》)。

更令人忧虑的,是這类命题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导向。高考作文命题及其评分标准,是平时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今年的作文题极有可能助长日后作文教学假大空之文风。不少老师当日就惊呼,语文课要请政治老师来教了。陕西师大附中的杨林柯老师则发文《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直指,这种指挥棒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容易让读书流于空谈,教育的“空心化”将愈演愈烈!

而北京卷(“新时代青年”“绿水青山图”二选一)、全国Ⅰ卷(“时光瓶”)、全国Ⅲ卷(围绕宣传标语写作),不约而同出现了政治色彩浓厚的命题,人们有理由担忧,本已逐渐衰微的假大空新八股文风会因此沉渣泛起。

四川作家冉云飞先生曾在一万多字的长文《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中,痛陈假大空命题对考生心智的潜在摧残和对真正写作能力的戕害。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充斥着“假大空”,显然与我们一直倡导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理念相悖。

当然,对于写作高手来讲,任何作文题都是有独立表达空间的。不少作家已经在网上试露锋芒,但要高中生们在高考考场能留给写作的短短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里做到独立表达,言之有物,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了。在学生还远不能敞开心扉说亮话的今天,高考作文命题还是与“政治热点”保持必要的距离罢。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市中专教育集团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浙江人高考作文作文题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钱江潮涌,浙江精神
说人坏话反被骂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身边的“神回复”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的境遇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