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分析

2018-08-10 09:28马永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用功能

马永娜

【摘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话语标记的研究渐成国际上语用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研究后认为,“不是”除了有三个基本含义外,也可以作为话语标记,并结合典型例子分析了它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通过分析“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实际应用情况,本文认为由于其语法化程度仍不够高,“不是”作为话语标记时,最基本意义为标示出交际者的认知倾向或认知语境出现偏差。结合连贯派和关联派的理论,本文基本同意刘丽艳(2005)中的观点,认為话语标记具有语篇组织、语境顺应和人际互动功能,这三种功能不可分割。“不是”作为话语标记时,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三种功能中的一种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不是” 话语标记 语用功能 元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90-02

引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话语标记的研究渐成国际上语用学研究的热点。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话语标记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有助于实现话语语篇的连贯性,促进交际者对话语信息的处理,从而促进交流。因此,对话语标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对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这两种理论实际上侧重于话语标记功能的不同方面,它们是互补的,本文以刘丽艳(2005)提出的话语标记的三种元语用功能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典型例子分析了汉语中“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我国对于话语标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话语标记功能的概括性分析,以及对如“你知道”,“那个”等典型话语标记的研究,对“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研究也多关注于其使用模式,对其功能的全面分析仍不多。本文的研究可能会增进读者对“不是”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发现和研究更多的汉语话语标记有所启发。

一、话语标记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

1.关于话语标记

一直以来,不同的国内外语言学家对相关的现象,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很多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话语标记的定义、范围、功能等仍无法达成共识。但多数学者对话语标记的一般性特点基本达成了一致:首先,话语标记的形式灵活,可为词、短语或句子;其次,它们在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但多位于句首;第三,它们不与后句构成更高的语法成分,且其有无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第四,它们无命题意义,其有无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第五,“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调值高低等来识别”(刘丽艳2005)。

2.话语标记功能的研究

目前对于话语标记的研究多分为两大派别:以Schiffrin和Fraser为代表的连贯派,他们强调话语标记在语篇连贯性方面的作用,认为使用话语标记能够使语篇更加连贯。以及以Blakemore和Jucker为代表的关联派,他们以关联理论为框架,强调话语标记在话语理解中的语用制约作用。我国对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集中在研究常见的话语标记如“你知道”、“那个”等的含义和功能。刘丽艳(2005)根据韩礼德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结合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认为话语标记有三个元语用功能:即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二、“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

1.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

“不是”的最基本含义是副词“不”加动词“是”,即“是”的否定形式;同时,它也可以为名词,表示“过失,错误”;第三,它也是反问语气副词,出现在反问句中,又分表确认和表提醒两种含义(郭继懋1987)。除了上述三种用法,“不是”还有一种用法,如下面例子所示:

(1)语境:A在向B抱怨,但B一心想着出去玩,没有听A讲话。

A:不是,你有没有听我说话呀?

(2)语境:A和B在说相声,A一直夸奖B,B一直在应和,突然说到B的一件糗事。

B:不是,你等会儿,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啊,我什么时候这样过呀?

(3)语境:A总是用微信与B联系,但B经常发短信回复。

A:不是,你干嘛非得用短信回呀?微信回多方便?

上面3个例子中“不是”的用法显然与前面用法不同,而十分符合前文所述的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这种“不是”多出现于句首,且不与相邻成分构成更高的语法成分;其有无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且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不是”中“是”的发音模糊,有时会被省略。因此本文认为此类“不是”应为话语标记。殷树林(2011)与刘丽艳(2005)也明确认为“不是”可作为话语标记,但他们均侧重于对使用模式及各个模式的频率的调查研究,对其功能的分析仍有待作全面深入分析。

2.话语标记“不是”的语用功能

本文同意殷树林(2011)的观点,认为“话语标记‘不是是由反问语气副词“不是”语法化的结果”,但其语法化程度仍不够。刘丽艳(2005)认为“不是”有应答和引发功能,但本文认为虽然“不是”后会有更多答语,以补充说明、调整语境或提出证据,但它们整体仍是对上句的反应,因此话语标记“不是”只有应答功能,且在应答中标示着交际者的认知状态或认知语境随着交际而产生偏差。

(4)背景:三个人在谈论问题的解决方案。A说了基本情况,但没人回答,B试图说些什么来打破沉默。

A: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看看有什么办法。

B:不是,我说两句啊,你们看这样行吗?

正如示例中所示,B使用“不是”来进行沟通,回答A的问题,延续了话轮,使交际不会中断,从而保持交际的连贯性。

其次,对于语境顺应功能,话语标记“不是”会对上下文语境产生语用制约。具体而言,它可以标示出听话者对语境的推理方向。“不是”一般表示当前说话者在说这句话的过程中引入的新背景或语境假设与听话人的原有假设或认知相矛盾。

(5)背景:妈妈刚回到家,正在和女儿说话。

女儿:妈妈,我的蛋糕呢?

妈妈:不是,你怎么知道我买了蛋糕呀?

女儿:嘿嘿,我猜你就想给我个惊喜。

(6)

A:哎,今晚上陪我去吃日料啊?

B:不是,大小姐,我还有一堆事要做,没空陪你吃饭。

在上例中的“不是”都表示由女儿和A分别建立的新的语境假设与妈妈和B的原有认知状态不一致。在(5)中,妈妈假定女儿不知道她买了蛋糕,但女儿的话语表明她知道这一点。因此,妈妈用“不是”来标示这种矛盾,从而改变她原有的语境假设并获得新的信息。在(6)中,B认为他不会陪A去吃饭,但是A说的是相反的假设。因此,B使用“不是”来标示这种矛盾。但需要强调的是,对话中,B并没有改变他原来的假设,而是用一个话语改变了A的假设。因此,当用“不是”标示矛盾时,听者可以选择是否调整原来的假设。话语标记“不是”可以给听者一个明确的引导,从而使听者能够以最小的努力理解说话者话语中想表达的意义。

第三,就人际互动功能而言,话语标记“不是”可以用来提醒听话人交流的过程并吸引听话人的注意。与此同时,由于“不是”可以表明新旧语境假设间的矛盾,因此总是可以表达如(7)和(8)中所示的令人惊讶、愤怒、怀疑等情感。

(7)A正说着和B一起出去玩的计划,但A发现B似乎在犹豫,心不在焉。

A:我们这次去玩可以多叫几个人...不是,你到底想不想出去玩啊?

(8)A刚刚与男友分手,非常伤心。好朋友B找到了她.

B:走,回家吧。

A:我想一个人走走。

B:那我陪你走吧。

A:那把刀挺好看的。

B:嗯,设计的不错……不是,你想干嘛?

显然,(7)中的“不是”用于提醒B谈话的进程,并吸引B的注意,以便使谈话可以继续。(8)中的“不是”表达出了B惊讶的情感,她突然認识到A说起刀可能是有什么危险的念头,而不是单纯地夸它漂亮。

实际上,话语标记语的三个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如,(5)和(6)例子中的“不是”在约束语境的同时也表达了感到惊讶的情绪,且使对话得以继续进行,使语篇保持连贯。(7)和(8)例中的“不是”在具有人际互动功能的同时,也可以使语篇连贯,表明前后认知语境之间的矛盾。在(7)中,当A在说话时,他认为B是要去玩的,但是他发现B的犹豫后,意识到他可能不想去,这与他原来的认知状态相矛盾,因此A用“不是”来标示这种矛盾。在(8)中,当B说出她的话语的前半部分时,他认为A说的话很是平常,只是在夸赞刀好看,但是他后来意识到A这么说可能含有轻生的念头。因此,B用“不是”来标示原有的语境假设与新假设不同。可见,话语标记的三个元语用功能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因为它们表现出说话者对语篇本身,语境和交际者三方面的不同关注点。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其中某一功能可能占主导地位。

三、结论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话语标记的定义和特征,然后简单比较了“不是”的四种用法,以说明“不是”确实有不同于一般用法的作为话语标记的用法。在总结有关话语标记及其功能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话语标记在语篇连贯和话语理解、人际互动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在刘丽艳(2005)提出的元语用功能框架下,具体分析了“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三种语用功能。在某些情况下,三种功能中的一种占主导地位。话语标记可以使包含它的话语更加连贯。也可以对交际者的语境假设施加语用限制,促进认知语境假设的调整。具体而言,它标示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倾向或状态前后出现不一致。话语标记可以提醒听话者谈话的过程并表达说话人的感受,以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促进双方的交际互动。

参考文献:

[1]Blakemore,D.L.Understanding Utterances.Oxford:Blackwell,1992.

[2]Sperber,Dan &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3]郭继懋.表提醒的“不是” [J].中国语文,1987 (2).

[4]刘丽艳.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 [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5]殷树林.话语标记“不是” [J].汉语学习,2011(2).

猜你喜欢
话语标记语用功能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